原标题:让载人航天精神激发更大动力(弘扬民族精神、奋斗精神)
西北大漠,在孕育了“两弹一星”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有一个航天人的精神圣地——东风革命烈士陵园。洁白的墓台,黑色的墓碑,在冬日的阳光下闪耀着光芒。这座元帅、将军、士兵相依的不朽军阵,深深震撼着人们。每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前,航天员们都会前来瞻仰长眠于此的700多位献身航天伟业的英烈。
中国航天的秘诀,就在“两弹一星”精神里,也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之中。
“载人航天精神是对‘两弹一星’精神的光荣传承,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亲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路艰苦卓绝发展历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院士说。
1992年,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的时候,几乎一切从零开始。中国航天人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现代化的航天城拔地而起,高技术集成的指挥控制中心、先进的航天测控网开始启用;苍凉戈壁滩建起了国际一流的发射场;托举“神舟”飞天的运载火箭,可靠性和安全性分别达到97%和99.7%;“神舟”飞船从研制开始就瞄准了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水平,直接采用多人多舱的设计方案……
当首次载人飞行的神舟五号飞船返回地面,勇于攀登科技高峰的中国航天人用了11年的时间,实现了发达国家航天界几十年的跨越,把只有极少数大国才有能力研究建造的载人航天系统,奇迹般地变成了现实。
载人航天精神在伟大事业的实践中不断丰富着内涵,推动着我国航天领域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辉煌成就。第一次天地往返,杨利伟把中国人的身影留在了浩瀚太空之后,中国载人航天持续不断地踏上一个又一个台阶:第一次出舱行走,翟志刚以自己的一小步,迈出了中华民族的一大步;第一次手控对接,刘旺打出了漂亮的“太空十环”;第一次太空授课,王亚平为广大青少年播下了科学和梦想的种子;第一次中期驻留,景海鹏和陈冬顺利叩开了中国空间站时代的大门……迄今为止,中国航天员先后11人、14人次飞向太空,巡游68天,绕地飞行1000多圈,行程4600余万公里,创造了人类探索太空的新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提升载人航天核心能力为重要方向,紧紧围绕空间实验室任务目标要求,载人航天工程奋力拼搏,突破和掌握大量关键技术,取得了众多创新成果,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全部既定任务目标,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积累了重要经验,也推动着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现在,我国是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第三个把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也是一个已经迈进空间站时代的国家。
“没有特别的精神,就没有特别的业绩。”周建平说,我们要在后续的载人航天事业发展中,进一步弘扬载人航天精神,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为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余建斌)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http://simg.sinajs.cn/products/news/items/2017/pc_news_article/img/news-code-f951f4.jpg)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http://img.t.sinajs.cn/t5/style/images/face/male_180.png)
![](http://img.t.sinajs.cn/t5/style/images/face/male_180.png)
推荐新闻
- 【 新闻 】 2019年部分节假日安排公布 五一只休1...
- 【 军事 】 从日本新型护卫舰谈日本海洋政策调整
- 【 财经 】 过半日本婴儿望活到100岁 政府出钱赶...
- 【 体育 】 国王杯-阿森西奥2传2射 皇马总分10-1
- 【 娱乐 】 曝钮承泽逼女星拍床戏称"为艺术牺牲"
- 【 科技 】 迷途大考 全国11城直击ofo收缩与困境
- 【 教育 】 大学生买“金銮殿”床帘防蚊子 结果却...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