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国家公祭日 谨以此片献给30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国家公祭日 谨以此片献给30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2018年12月13日 10:06 扬子晚报

  原标题:公祭日,谨以此片献给30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什么是时间?

  什么是证人?

  时间为什么能作为证人?

  2018年,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照片墙上的灯,熄了20盏——一共20位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证人离开了我们。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经不足百人。

  时间似乎是无情的,但是时间带走的只是生命个体的证人。在带走这些证人的同时,时间已经把他们的证词和灵魂一起,融入了自己的永恒之中,从而铸就了关于这段伤痛历史的永恒“时间证人”。

  这就是,扬子晚报怀着

  对历史的敬畏

  对时间的虔诚

  对证人的祈愿

  对和平的希冀

  在第五个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

  制作系列短视频《时间证人》的初心所在。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已决定收藏《时间证人》系列短视频,并将在纪念馆大厅的屏幕上播放。

  《左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国家在每年12月13日

  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公祭,

  是一种对历史的负责,

  更是对现实和未来的负责。

  在第五个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扬子晚报精心制作了系列短视频《时间证人》:他们终会逝去,但他们对历史真实的证词和渴求和平的理想必将永恒。这是一部微纪录片,也是一部记录历史证据的资料片,更是一部呼吁世界和平的公益片。

  第一集:雕刻记忆

  戳视频观看 ↓↓↓

  南京江东门纪念馆门口的群雕中,有这样一座震撼的作品:一位被侵华日军刺伤,奄奄一息的母亲,挣扎着为孩子喂下最后一口奶。

  雕塑的主人公,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的妈妈和弟弟。对于常志强来说,他心中巨大的悲痛、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和平的渴望,在雕塑中展露无遗。雕塑的作者,国家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艺术是更震撼的现实”。

  第二集:重拾碎片

  戳视频观看 ↓↓↓

  92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多年来一直埋首做着一件事——撰写制作一份特殊的“传家宝”。这份“传家宝”,包括一份10多页的大屠杀惨案发生期间他亲历事件的点点滴滴。还有一份几寸厚的资料集,里面是他数十年来收集整理的有关南京大屠杀惨案的各类资料。

  第三集:祈愿和平

  戳视频观看 ↓↓↓

  1929年出生的夏淑琴面对镜头,擦着泪水连说了三遍:“我(从死人堆里)醒过来的时候,怎么活过来了,我自己想不到。” 

  2007年,夏淑琴挺身而出,以幸存者的身份告赢了撒谎的日本右翼。11年过去,她说自己“还要讲,我要讲到日本国家承认南京大屠杀,我就不讲了”。江东门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说,她的内心已经放下仇恨,更多是想到未来如何做得更好,如何更好地祈愿和平。

  文字 |李军

责任编辑:王亚南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