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深汕特别合作区揭牌:享有地级市一级管理权限

深汕特别合作区揭牌:享有地级市一级管理权限
2018年12月16日 11:42 澎湃新闻

  原标题: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挂牌:享有地级市一级管理权限

  深汕湾畔 白鹭翩飞

  旭日喷薄而出

  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

  莲花山麓 百业初兴

  正在崛起的特别新城迎来新的一天

 本文图片 深圳特区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图片 深圳特区报微信公众号

  12月16日上午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挂牌!

 揭牌仪式现场。 揭牌仪式现场。

  广东省委书记李希,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林少春,深圳市长陈如桂,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丘海,深圳市政协主席戴北方,省委秘书长郑雁雄,汕尾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奇珠,汕尾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绪松出席揭牌仪式。

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发言。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发言。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林少春主持。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林少春主持。

  深汕特别合作区,一块书写时代传奇的创业沃土。

  2011年5月21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将“中共深汕特别合作区工作委员会”“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委员会”牌子授予深圳、汕尾两市,合作区正式运作。合作区规划范围包括汕尾市海丰县鹅埠、小漠、鲘门、赤石四镇,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其中,可建设用地14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0.9公里,区内常住人口为7.65万人。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为省委、省政府派出机构,享有地级市一级管理权限,委托深圳、汕尾两市管理,深圳市主导经济管理和建设,汕尾市负责征地拆迁和社会事务。

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加速崛起,图为起步区鹅埠片区。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加速崛起,图为起步区鹅埠片区。

  深汕特别合作区选址海丰县毗邻惠东县的四个农业镇。海陆丰是革命老区,经济底子本来就薄,而这四个镇又是海丰县底子最薄的农业镇,完全没有工业基础,市政配套几乎为零,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双转移”产业园难度可想而知。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深圳、汕尾两市的大力支持下,深汕人沐风栉雨、披荆斩棘、朝着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深圳产业拓展支撑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协作区、粤东振兴发展先行区和现代产业新城的方向砥砺前行。在“摸头石头过河”建设全国首个特别合作区的过程中,体制机制的不顺与影响也逐渐显露。

  2017年9月21日,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方案的批复》,要求深圳市要不折不扣落实好全面主导合作区经济社会事务的责任,按照“10+1”(深圳10个区+深汕特别合作区)模式给予全方位的政策和资源支持,确保合作区在新的体制机制下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尽快做大做强。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纪工委领导班子成员由深圳市委选任和管理。领导职数参照深圳经济功能区配备。

  深汕特别合作区资源秉赋得天独厚交通区位优越。

 深汕特别合作区资源秉赋得天独厚交通区位优越。 深汕特别合作区资源秉赋得天独厚交通区位优越。

  产业发展方面

  深汕特别合作区对标高质量发展,坚决摒弃低端落后产能,坚持重大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规模集聚项目“三个优先”,着力引进先进通讯设备等细分行业,推动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目前已形成电子设备及电子产品制造业、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几大集群。截至目前,深汕特别合作区已供地产业项目67个,其中竣工投产13个,主体施工31个,桩基建设4个。

 腾讯深汕云计算数据中心 腾讯深汕云计算数据中心

  交通基础设施方面

  深汕特别合作区规划建设道路81条(段),总长约251公里,总投资约502亿元,其中,已建成通车道路27条(段),已动工建设道路19条(段),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道路35条(段)。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努力打造海、陆、空、铁立体交通体系。其中,“三港四站”交通枢纽配套设施体系包括深圳港小漠港区、鲘门客运港、深汕通用机场(空港),高铁站有鲘门站、深汕站、鹅埠站、深汕城际站。而“四铁五高”外联路网体系包括广汕高铁、深汕高铁、厦深高铁、深汕城际,以及沈海高速、潮莞高速、深汕第二高速、深汕第三高速、河惠汕高速。

  城市综合配套方面

  规划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可提供学位5580个,其中深圳南外集团即将进驻。北京电影学院、南方科技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有意在合作区设立分校。规划7处保障性住房,可提供3.5万到5.5万套住宅。其中,深耕村项目本月已经奠基。规划一所三甲医院和一个门诊所,其中,北大深圳医院深汕门诊部已经主体完工,三甲医院拟同深圳大学建设。

  面对新使命,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全力打造飞地经济发展模式首创者、飞地治理模式首创者、飞地农村城市化实践首创者,加快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粤东沿海经济带新中心、深圳市自主创新拓展区、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

  协调发展的生动答卷

  ——写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揭牌之际

  作为首屈一指的经济大省,广东存在着“二八现象”:多年来,经济总量接近80%集中在珠三角9市,粤东西北12市幅员广阔但仅占比20%左右。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下功夫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力度更大一些,措施更精准一些,久久为功。”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清远视察时,为广东经济发展“把脉”“开方”,指示要坚持辩证思维,转变观念,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充分发挥粤东西北地区生态优势,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

  殷殷嘱托,如大海的灯塔指引航向、如沙场的战鼓催人奋进。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提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四方面工作要求,而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改革创新发展正是广东、深圳牢记嘱托,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工作新局面的精彩缩影。”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评析道。

  改革不停顿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发展

  “几年前,鹅埠镇还是成片的农田,如今到处是现代化的厂房,还有各种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尤其是这两年的发展,真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合作区起步区、鹅埠镇村民叶海平感叹道。

  鹅埠镇属于合作区一心四组团当中的西部组团,也是产业集聚区,合作区已供地的产业项目67个,绝大部分集中鹅埠,合作区三大地标即238米的深汕湾科技生态园创新中心、211米的深汕绿地中心、147米的特区建发东部大厦同样齐齐集聚于此。

  “如今的鹅埠产业新城轮廓日渐明朗,正如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蛇口、罗湖,充满朝气、锐气。

  合作区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合作区的发展是改革不停顿的真实写照。2006年,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前身——汕尾市海丰县对接东莞市大朗镇,双方合作共建东莞大朗(海丰)产业转移工业园,规划面积为4平方公里。2008年东莞大朗产业转移工业园更名为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并升格为深圳、汕尾共建。2011年,一跃而起扩容升格为深汕特别合作区,总面积达468.3平方公里。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作为省委省政府派出机构,享有地级市一级管理权限,委托深圳、汕尾两市管理,深圳市主导经济管理和建设,汕尾市负责征地拆迁和社会事务。2017年9月21日,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方案的批复》,要求深圳市要不折不扣落实好全面主导合作区经济社会事务的责任,按照“10+1”(深圳10个区+深汕特别合作区)模式给予全方位的政策和资源支持,确保合作区在新的体制机制下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尽快做大做强。2018年12月16日,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揭牌,完成体制机制大调整。回眸一瞥,深汕特别合作区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改革之路。

  “合作区成立初期,完全没有工业基础,市政配套几乎为零,没有自来水厂、没有医院,在这样的基础上吸引好项目、吸引高端人才难度可想而知。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前海管理局副局长唐绍杰早年曾担任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谈起创业初期的艰辛岁月,往事历历在目。然而,正是凭着一股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深汕人前仆后继,久久为功,推动合作区闯出一条新路。

  对标世界一流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发展

  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美的图画,一块璞玉可以雕琢出传世的珍品。在城市规划师眼中,深汕特别合作区正是这样一块璞玉。

  “能够参与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心区的规划设计,是我职业生涯的一大幸事。

  今年10月26日,加拿大著名设计师米歇尔·匋克美再次现身深汕特别合作区。这一天,特别合作区中心区概念城市设计国际咨询会评审结果公布,由加拿大USI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加拿大杰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寿恒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经过层层选拔PK,击败了来自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一线城市的48家设计机构,成为最终的胜出者。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深汕特别合作区的规划工作,市委书记王伟中指示“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按照世界一流标准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更好地发挥对粤东西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市长陈如桂指示“高标准、大手笔、大气魄规划,在带动产业集聚的同时,不断提高城市发展潜力”。深汕特别合作区将规划工作作为中心工作全力推进。中心区是合作区发展的核心地区,其规划设计,事关新城的发展后劲、城市形象、功能提升以及国际化现代化水平。合作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提高门槛、严格审核、认真把关,确保中心区规划设计不留遗憾、不留败笔,经得起历史考验。

  500万元全球征集中心区概念城市设计是合作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的众多举措之一。盛情邀请参与雄安新区规划工作的部分专家学者“加盟”特别合作区总体规划专家咨委会,合作区领导干部借赴京精准招商之机赶赴雄安新区学习取经,均为高标准高水平做好合作区总体规划的务实之举。

  市政府副秘书长、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主任产耀东表示,深汕特别合作区认真学习雄安新区等地区规划编制的先进理念,着力打造具有国内标杆意义、全球一流水平的特别新城。目前已形成了总体规划纲要,并将纳入深圳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基本完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市政工程详细规划、滨海片区概念规划、鹅埠片及鲘门高铁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工作,明确了“一心四组团多节点”总体空间布局思路,城市规划体系渐趋成型。

  “特别合作区出让第一块土地是在深圳拍的,我们要传递的信息就是这片土地坚持用深圳标准、深圳理念来建设和管理,提供深圳一样的政务服务。

  合作区投资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合作区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起来的,而这正是它难以抗拒的魅力所在。

  “作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我们看中的是合作区用深圳的管理制度、深圳的理念,来开发管理这片充满无限想像空间的处女地,它的区位优势、政务环境、城市规划、政策支持,完全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

  绿地集团深圳公司副总经理何海鹏的一番心里话,道出了200多家签约企业布局合作区的远见卓识和坚定信念。

  产耀东告诉记者,市委提出了深圳要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区的目标,在产业发展上,特别合作区对标高质量发展,坚决摒弃低端落后产能,坚持重大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规模集聚项目“三个优先”,着力引进先进通讯设备等细分行业,推动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大手笔规划了面积达13平方公里的深汕湾机器人小镇、深汕湾科技城、深汕科技生态园,吸引高新优质企业集聚发展。目前已形成电子设备及电子产品制造业、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等几大集群。合作区大数据产业园成功入围广东第一批省级大数据产业园。

  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合作区谨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生态保护中,合作区强化对湿地、河流、林地、田园、海洋以及其它生态空间的保护,确保生态系统完整,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以上,建设空间控制在30%以内,打造依山面海、水城相融、林田共生、蓝绿交织的城市底蕴和自然山水格局。水清、岸绿、景美,宜居、宜业、宜游,“东深圳”正在实现绿色崛起。

  不忘初心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范例创新典范

  12月5日,深汕特别合作区首个保障性住房项目深耕村举行开工奠基仪式。深耕村,寓意不忘初心在深圳的第“10+1”区精耕细作埋头苦干静待花开。

  探路区域协调发展,是合作区不变的初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政广东期间,于2010年8月25日调研汕尾,提出深汕特别合作区要以“创新发展、先行先试”为核心,努力创建全省区域合作创新示范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主政广东期间,7次莅临特别合作区调研指导,要求合作区要努力实现与深圳一体化发展。广东省委书记李希调研时寄望特别合作区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滨海新区、产业新城,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范例、创新典范。

  创新引领发展、实干再造新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推动下,腾讯云数据中心成为合作区第一个落地的重大产业项目、示范项目。截至目前,深汕特别合作区已供地产业项目67个,其中,61个来自深圳,并且龙头企业云集。深圳特建发和盐田港集团计划投资264亿元在合作区小漠片区建设国际物流港和临港工业园,一期项目已经动工。华侨城集团在合作区南部组团开发占地约10平方公里的文化旅游创新小镇。华润新一代数据中心则在两年前已经启用。

  大量深企布局深汕特别合作区的背后,既是源于合作区的前景诱人,也与深圳在此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和政策倾斜,搭建创新创业的历史舞台密不可分。其中,2015年6月28日,深圳出台12条措施支持合作区发展。两个月后,深圳再次出台产业扶持政策,从深圳市转入合作区的企业可申请13项深圳市本级产业扶持专项资金。

  投资者踏足深汕特别合作区这片热土,到处能感到深圳元素深圳印记,燃气、供水、巴士、有线电视等配套服务早已由深圳企业承担。在合作区起步最为艰难的时间,深企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甘当拓荒牛,为合作区的发展保驾护航,为今后长足的发展奠定城市之基。

  今天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深圳市财政投入已达70亿元,撬动各类投资达到1200亿元,产业集聚开始形成,基础设施逐步推进,城市骨架初见雏型,正在加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粤东沿海经济带新中心、深圳市自主创新拓展区、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统筹谋划下,在深汕两市的同心同德、全力支持下,深汕特别合作区成为全国首个“飞出地”全面建设管理的片区,打开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深汕飞地模式”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代表团纷至沓来交流考察。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深汕湾畔,大潮涌动蕴藏着砥砺前行人的澎湃动力;圳美绿道,群山巍峨铭记着开拓创新者的使命担当。深汕人将以这次揭牌为新起点、新契机,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以新时代走在最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为不懈追求,为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为推动广东区域协调发展,为全国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贡献新的力量!

  [开拓者说]

  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发展和建设

  离不开一群“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开拓者的努力

  龙岗区法院法官吴达林就是其中的一员

  吴达林:有幸见证深圳第“10+1”区诞生

  2012年,深圳市委组织部面向全市公开选派25名干部赴深汕特别合作区工作,龙岗区法院法官吴达林作为法务人才选派到特别合作区综合办。由于高度精减的机构设置,他除了承接法制工作外,还负责办文、办会、督办、综合材料等工作,身兼数职。

  刚来的时候,条件非常艰苦。办公在铁皮房,汛期屋外下大雨屋内也下大雨,住在国道边,用的是黄泥巴水,没有正规的医院,没有文体设施。有一些选派干部陆续提前离开了。

  吴达林说,2016年年底,在特别合作区的任期即将结束,他本可以跟其他干部一样返回深圳。但2016年9月以来,在市政府副秘书长、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主任产耀东带领下,这片土地沉寂多年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正式迈入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时期,每个月都有新变化,新城前景日渐清晰。吴达林被这种干事创业的激情深深打动,也意识到有太多的期盼尚待实现,就这样回去,实在难以割舍。

  当时孩子还小需要照顾,内心思想斗争很激烈,经过反复考虑,我认为有机会参与将特别合作区从一个农村建设成为一座美丽滨海新城,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最终,吴达林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在市委组织部和龙岗区法院的关心下,吴达林作为第二批选派干部,留下来再奉献3年。

  深汕特别合作区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体制机制的不顺逐渐显露出来,掣肘了其快速发展。面对这些困难,产耀东提出要痛下决心,紧紧抓住体制机制调整的“牛鼻子”,下决心尽快调整到位,同时也要立足于先干,以“创新引领发展、实干再造新城”为发展理念,以“总部+基地、研发+生产”为发展模式,以“规划引领、基础先行、平台带动、产城融合”为发展思路,砥砺前行,加快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让社会各界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对深汕特别合作区充满信心,坚定支持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

  在产耀东带领下,吴达林与分管部门的同志一起全力做好体制机制调整的调研与准备工作,学习借鉴北京中关村、武汉高新区、广州琶洲等有益经验,请教市委政研室等市直部门,结合实际深入剖析现有体制机制利弊,形成近20万字决策参考建议材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方案。后在省市高度重视下,产耀东带领团队反复沟通协调和请示汇报。2017年9月21日,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方案的批复》,至此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终于实现调整。

  今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税务局、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深汕特别合作区供电局、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深汕特别合作区分公司、中国共产党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和深圳市监察委员会派出深汕特别合作区监察专员办公室、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深圳市深汕区局等相继揭牌成立,深汕消防筹备组、深圳市公安消防支队执勤队伍、深圳市公安局深汕分局筹备组等相继入驻这座新城。2018年12月16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揭牌。

  刚来时有一种有力使不上的感觉,现在感觉时间总不够用,通过这次体制机制调整,特别合作区迎来了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这块飞地将以她的高质量发展,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一种崭新的区域发展模式。

  吴达林说,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有幸见证深圳第“10+1”区的诞生并迎来新的大发展,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将会永远驻留在自己心间。

  [专家解读]

  自2011年5月授牌成立

  到今天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挂牌

  7年间

  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加速崛起

  全力打造中国飞地经济发展模式首创者

  飞地治理模式首创者

  飞地城市化实践首创者

  对这个滨海新城的发展模式

  来自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的常务副院长郭万达

  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与想法

  郭万达:创新区域合作模式 打造协调发展标杆

  省委、省政府设定深汕特别合作区,本身就是探索区域协调发展、创新区域合作模式的创举,合作区在守护绿水青山中建设现代化产业新城,以共建促共享,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圳承担着举全市之力,以深圳速度、深圳质量、深圳标准,把合作区建设成国际一流的产城人融合的滨海城区,打造带动粤东振兴发展的新引擎,探路以高质量发展提高全省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树立全省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典范、标杆的光荣使命。

  此次调整前,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为省委、省政府的派出机构,省里委托深圳、汕尾两市市委市政府管理,其中深圳主导开发建设、汕尾负责征地拆迁和社会事务。调整后,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改为深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组织架构参照深圳经济功能区配备,纪工委、公安、法院、检察院、税务等机构都作相应调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形成深圳全面主导、汕尾积极配合的合作格局。调整的核心是赋予深圳更大的职责,支持深圳凝神聚力,加快推进合作区的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

  此次体制机制调整突出了“四个直接”,即人事权交给深圳、突出深圳直接领导,机构系统性调整、突出深圳政府职能在合作区的直接延伸与直接管理,各方资源加大投入,突出深圳强有力的直接支持。调整的优点至少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根据合作区发展的需要,在坚持机构精简的原则下,充实了人员配置;

  二是变临时性、援助性的合作体制为长效性的可持续的管理体制,在坚持共享的基础上,鼓励深圳将更多的财力物力人力投入合作区的开发建设;

  三是可以有效减少一些协商环节,推进新城建设提质提效,如,合作区原来与深圳各市直单位签订共建协议的方式争取支持,改为直接管理后,不但得到的支持力度可以更大,而且办事流程会更为顺畅快捷。

  对深圳而言,机制的调整,意味着承担更大的责任、更多的投入,省里寄予厚望要求深圳打造“10+1”区模式,可以说,这就把合作区当成深圳的第“10+1”区来对待,要举全市之力加快合作区的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打造振兴粤东的新增长极,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探新路,为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供深圳智慧、广东样本。同时也意味着,深圳有了更大的产业腾挪空间,有了新的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区,通过产业共建,优化深圳的产业布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为深圳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区提供新的支撑。此外,还意味着,深圳将部分城市功能有序疏解转移到合作区,有了新的城市空间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民生福祉。

  对汕尾而言,同样意味着多重利好。一是可以加强与深圳的联系,包括产业链配套、交通互联互通、人员往来等,更好地融入珠三角;二是合作区经济发展好了,辐射能力增强了,蛋糕做大了,汕尾可以更好地共享经济成果,包括产业共建、税收分成等;三是可以发挥属地优势、地缘优势,就近享受合作区的医疗、教育等城市服务;四是提供了新的交流平台,汕尾的干部可以就近在合作区挂职锻炼,更便捷地学习借鉴深圳的发展经验。

  对广东而言,合作区这次机制调整,是一次强市放权的改革探索、新型城市化建设模式的尝试,鼓励深圳充分发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在合作区这张白纸上、这块“飞地”上,践行新发展理念,高标准建设一座产业新城,带动汕尾发展,反哺革命老区,为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探索新模式,为全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探新路、提供广东样本。

  深汕特别合作区·足印

  2006年,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前身——由汕尾市海丰县对接东莞市大朗镇,双方合作共建东莞大朗(海丰)产业转移工业园。

  2007年,东莞大朗(海丰)产业转移工业园被广东省批准认定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

  2008年,在广东省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背景下,东莞大朗产业转移工业园更名为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共建方由东莞市大朗镇和汕尾市海丰县变更为深圳、汕尾两市。

  2011年2月18日,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复《深汕(尾)特别合作区基本框架方案》,正式设立深汕特别合作区。

  2011年5月21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将“中共深汕特别合作区工作委员会”、“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委员会”牌子授予深圳、汕尾两市,合作区正式运作。

  2014年10月,汕尾市政府委托授权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实施部分地级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

  2014年11月,《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5年7月23日,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广东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服务规定》。这部省政府规章是全国首个省级合作区的立法,标志着合作区的法律地位正式确定。

  2015年9月1日,深圳市政府出台政策:深圳的企业到合作区投资,享受与深圳企业同样的产业扶持政策待遇。从深圳市转入合作区的企业可申请13项深圳市本级产业扶持专项资金。

  2016年初,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深圳、汕尾两市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合作区与深圳一体化发展。

  2016年5月,深圳市东进战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深圳市实施东进战略行动方案(2016-2020年)》及相关配套方案。会议明确,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深圳实施东进战略的尖兵,要牢记使命,创新思路,真抓实干,努力发挥更大作用。

  2017年9月21日,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方案的批复》,要求深圳市要不折不扣落实好全面主导合作区经济社会事务的责任,按照“10+1”(深圳10个区+深汕特别合作区)模式给予全方位的政策和资源支持,确保合作区在新的体制机制下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尽快做大做强。

  2018年2月17日,深圳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圳市组织实施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让我们一起祝福深汕特别合作区!

  期待它未来有更加瞩目的表现!

  来源:微信公号“深圳特区报”

责任编辑:王亚南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