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美国做的这件事 终于让中国彻底放弃幻想

美国做的这件事 终于让中国彻底放弃幻想
2018年12月18日 07:25 参考消息

  原标题:锐参考 | 美国做的这件事,终于让中国彻底放弃了幻想——

  中国外交最艰难的时刻是如何突围的?

  面对猜疑与刁难,他们如何化险为夷、化危为机?

  发生了什么?这名中国外交官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

  “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在这句话“刷屏”数日之际,小锐想为大家推荐一组分量极重的专题:《参考消息》庆祝改革开放40年融媒报道“外交官忆开放往事”。

▲《参考消息》报纸版面▲《参考消息》报纸版面

  这是小锐隔壁楼的同事颖姐、剑哥带领专题室同事们共同完成的。20多位受访大使的外交生涯贯穿了改革开放40年。

  他们见证了这段向上走的道路如何坎坷崎岖,更以亲身经历告诉大家:苦难的历程既有忍辱负重,更有砥砺前行。

  在邓小平面前背诵古文

  孙玉玺(前驻阿富汗大使)

  1982年,巴基斯坦时任总统齐亚·哈克到访中国。为了向哈克解释中国改革开放一定能成功的原因,邓小平引用了《孟子·公孙丑下》篇第一章。当时邓小平环顾四周,问谁能将这篇文章背诵出来。全场就我举了手,背诵了全文。

  邓小平向哈克解释,文中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指的就是群众基础。今天我们坚信改革开放这条路,是因为有民众的支持。老百姓有了好生活,什么力量都不可能让他们回头。哈克听了频频点头。

▲资料图片:1982年10月19日,邓小平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新华社)▲资料图片:1982年10月19日,邓小平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新华社)

  与苏联“政治辅导员”争吵

  吴虹滨(中国改革开放后派往苏联的第二批公派生;前驻塔吉克斯坦大使)

  一天,我在学校的走廊里遇见了系政治辅导员。他叫住我,开始提一些问题。这位辅导员根本不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却妄加批评,宣称什么取消了共产党的领导,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云云。

  我和他由争论转为争吵,旁边渐渐围了一些老师。大家纷纷指责这个辅导员无端挑衅,还有人说,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政策就是好政策。

  我的导师说,中国改革好不好我不知道,你这位历来正确的好党员倒是说说,为什么我们老不提工资,为什么市场上东西越来越少?见人越来越多,政治辅导员慌了,挤出人群溜之大吉。

▲资料图片:1984年,吴虹滨(左四)留学苏联白俄罗斯大学时与同学合影。▲资料图片:1984年,吴虹滨(左四)留学苏联白俄罗斯大学时与同学合影。

  “和平珍珠”计划失败的教训

  廉正保(曾任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和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副总领事) 

  美国政府在1989年6月上旬单方面宣布停止“和平珍珠”计划(这一计划是指1986年中美达成最大的一项军事合作项目:改装歼-8Ⅱ)。

  中方做好了美方拒不归还两架歼-8Ⅱ飞机的准备。但两架歼-8Ⅱ飞机放在那里,对格鲁门公司始终是个负担。在格鲁门公司的恳切要求下,经过反复磋商,1991年中方出于道义考虑,同意再给格鲁门公司支付1000多万美元,美方亦把两架歼-8Ⅱ改造样机和相关设备归还中国。

  “和平珍珠”计划失败了,但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现实意义,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使我国航空技术人员真正接触到西方先进的航空电子技术的设计原理和技术标准,使我国相关技术人员对这些技术的软、硬件都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

  二是我国航空技术人员和决策单位终于放弃了幻想,集中了全部力量投入到自己先进航空电子技术的研发之中。“和平珍珠”计划的失败是一支强烈的催化剂,催生了中国新一代航空尖端技术的发展成长。

▲资料图片:1978年,为找到歼-8飞机的抖振问题,中国设计师(后座)乘歼教6飞机上天。(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1978年,为找到歼-8飞机的抖振问题,中国设计师(后座)乘歼教6飞机上天。(资料图片)

  60个小时,回答了上千个问题

  孙玉玺(前驻阿富汗大使)

  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中国的态度是坚决反对。在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时,我曾经作为政府专门小组的副组长参与处理此事,从踏上那片土地到上飞机离开,总共60个小时,回答了上千个问题。

  中国入世谈判:一场“硬仗”

  刘晓明(时任中国驻美使馆公使)

  第二次在美国常驻时,中国入世刚好进入最关键的实质性谈判阶段。

  我们驻美使馆打的一场硬仗就是推动美国国会通过给予中国“永久最惠国待遇”议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美国国会众、参两院分别于2000年5月24日和9月20日通过有关议案,给予了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这不仅为中国入世扫清了障碍,也是继尼克松总统访华以来中美关系向前迈出的又一大步。

▲资料图片: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在北京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达成协议,取得了双赢的成果。(新华社)  ▲资料图片: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在北京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达成协议,取得了双赢的成果。(新华社)

  为见中国外长,美国人制造“机场巧遇”

  华黎明(时任外交部西亚北非司副司长)

  1990年8月,美国准备发动第一次海湾战争。

  为了师出有名,美国需要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中国的态度成为关键的一票。而当时的中国正遭遇美国的全面制裁。

  当年9月钱其琛外长出席联大会见西方国家外长时明确向他们传递信息:“中国对安理会的有关制裁伊拉克的决议都投了赞成票,这是不容易的,因为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有三个还正在对中国进行制裁,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接着美国就上演了贝克国务卿在中东“巧遇”钱其琛外长的戏。

  中美外长在开罗机场“巧遇”,并进行了长谈。钱外长十分智慧地劝美国“要看得远一些,和平解决需要的时间也许长些,但后遗症会少些”,对美方授权动武问题坚持不直接表态。事实上,钱其琛与贝克在此次“巧遇”中花了相当多的时间讨论了中美关系,并就两国外长互访达成了谅解,实现了对美关系的首次突破,只是美方不愿公布。

▲资料图片:1990年12月1日,正在美国访问的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在华盛顿麦迪逊饭店举行记者招待会,向新闻界介绍他同美国总统布什、国务卿贝克举行会谈的情况。  ▲资料图片:1990年12月1日,正在美国访问的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在华盛顿麦迪逊饭店举行记者招待会,向新闻界介绍他同美国总统布什、国务卿贝克举行会谈的情况。

  为了秘密谈判借故“家乡有病人”

  张庭延(中国驻韩国首位大使)

  1992年5月中旬和6月上旬,中韩双方大使级代表团在北京秘密进行了第一和第二轮谈判。

  中韩建交谈判在当时属于高度保密事件,据说韩国知晓此事的只有时任总统、外长等几个人。参加谈判的人员,都借故“家乡有病人”等,离开现职工作,甚至连家人也必须隐瞒真实原由。为了保密,韩国代表来北京都选择夜间航班,而且还是分开走。可见为与中国建交,韩国颇费了一番苦心。

  中方在谈判中阐明愿进一步与韩国发展关系的立场,要求韩方根据中方“断交、废约、撤馆”的原则,处理好台湾问题。韩国一度希望在台湾建立具有官方性质的“民间办事处”,但经双方舌战,韩方放弃了这个要求。

  第三轮谈判6月底在汉城举行,韩方仍想向我施压,但看到中方毫无退让之意,最后接受了我方的建交原则,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至此,谈判初步取得成功,在汉城草签了建交公报。这比我们原来预想的谈判时间快了不少。

▲资料图片:1992年8月24日,时任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前右)和韩国外长李相玉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签署两国建交联合公报。(姚大伟 摄)  ▲资料图片:1992年8月24日,时任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前右)和韩国外长李相玉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签署两国建交联合公报。(姚大伟 摄)

  “只有他们让中国科学家进入核心部位”

  赵进军(前驻法国大使)

  中法合作中最难谈判的是三代核电与核后处理。我们永远不应忘记,改革开放后法国是第一个对中国敞开核电合作大门的西方国家。

  一位国内核专家曾亲口告诉我,“上世纪80年代初,当中国考察团到苏联、美国、欧洲等地核电站参观时,其他国家均不让中国科学家进入核心部位,只有法国全面开放让我们参观”。因此,中国的第一代、第二代核电都是中法合作的成果。当我们进入研发第三代核电时,美国AP1000的核电模式才加入进来。

  “我每讲一会,白俄罗斯大使就喊一个口号鼓励”

  鲁桂成(时任中国驻白俄罗斯大使)

  2008年底到任后,我通过中国商务部动员、组织了上百家中国企业来到白俄罗斯,并通过白俄罗斯驻中国大使动员了很多白俄罗斯的企业到首都明斯克集合。我们两位大使共同主持了一次企业恳谈会。

  当时是以我为主,我用俄语讲了大概十分钟,白俄罗斯大使就用汉语喊一句口号“中国人民万岁”。然后我再讲十来分钟,白俄罗斯大使又喊道:“中白友谊万岁!”我大概讲了一个多小时,他喊了七个口号。他喊口号对我讲话有很大的鼓励。那天我们的恳谈会开得别开生面。

▲资料图片:白俄罗斯吉利全散件汽车制造厂(张若玄 摄)▲资料图片:白俄罗斯吉利全散件汽车制造厂(张若玄 摄)

  “苦难都是大国带来的”,只有中国人来了才不一样

  孙玉玺(时任中国驻阿富汗大使)

  中国第一项援助阿富汗的工程是重修了阿富汗帕尔旺水利工程。帕尔旺省省长阿曼·阿明尼对我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你们中国人来,我们从心底感到亲切。中国对我们的意义与其他国家都不一样。”

  在历史上,阿富汗的苦难都是大国带来的,最早是英国人,三次入侵阿富汗,这些年他自己亲历的是苏联人,到处都是坦克装甲车,天天打仗,带来了灾难。后来美国人来了,到处扔炸弹。

  “只有中国人来了,我们知道,中国人将给我们带来繁荣与发展,生命之水要流动起来了。”

  被美国大使羡慕

  马振岗(前驻英大使)

  1999年9月底,我馆在伦敦金融城市政大厅举行国庆50周年招待会,英国派出4名部长和4名副部长参加,时任副首相普雷斯科特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词,这在英国使团活动中是非常罕见的。招待会结束后,美国驻英大使羡慕地问我:“你用什么办法请来这么多英国高官啊?”

  2001年,我被邀请参加英国建筑家协会的年会。到场一看,外交官除了我只有美国驻英大使。协会主席在致词中说:“这是协会第一次邀请外交使团参加我们的年会,虽然只邀请了美国大使和中国大使,但这两个国家足以代表世界。”   

  (内容选自《参考消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融媒报道“外交官忆开放往事”专题,有删节)

 

责任编辑:张玉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