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投产前造岛神器“天鲲号”大考过关 商务部禁出口

投产前造岛神器“天鲲号”大考过关 商务部禁出口
2019年01月09日 22:41 观察者网

  原标题:投产前,造岛神器“天鲲号”大考过关

  [观察者网综合报道]

  商务部禁止出口的造岛神器“天鲲号”通过“大考”,即将变身为真正的“地图编辑器”。

  新华社消息,9日12时30分,经过近3个月的挖泥、挖岩试验,由中交天津航道局投资建造的亚洲最大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顺利返航回到船厂,标志着“天鲲号”完成全部测试,正式具备投产能力。

  “天鲲号”的挖泥能力超过了同样由中交天津航道局投资的现役亚洲最大的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鲸号”。

“天鲲号”在海上航行  图自新华网“天鲲号”在海上航行  图自新华网

  之前拥有“造岛神器”之名的“天鲸号”由天航局投资,上海交通大学与德国企业共同承担设计,能以每小时4500立方米的速度将海沙、海水的混合物排放到最远6000米外。

  而“天鲲号”全船长140米,宽27.8米,最大挖深35米,总装机功率25843千瓦,设计每小时挖泥6000立方米,绞刀额定功率6600千瓦。该船于2018年10月2日赴江苏启东开展挖泥试验,经过近1个月调试,其挖泥最高生产率达每小时7501立方米,远超每小时6000立方米的设计标准,同时验证了该船15公里超长排距的挖掘输送能力。

  此次挖泥试验过程中,“天鲲号”智能挖泥控制系统调试获成功。这是绞吸船自动挖泥技术在我国的首次应用,由中交天津航道局历经5年攻坚研发,是我国疏浚技术的又一突破。有了这个“大脑”,“天鲲号”就能实现无人操控自动挖泥,并能根据施工区域实际情况自动调节动作,确保生产效率长期保持在较高标准。

“天鲲号”的绞刀在下放疏挖(2018年10月19日摄) 图自新华网“天鲲号”的绞刀在下放疏挖(2018年10月19日摄) 图自新华网

  2018年11月23日,“天鲲号”又开赴大连开展挖岩试验。试验围绕着高产量、低能耗的要求开展,共进行了绞刀在岩床上的挖掘姿态试验、不同性能的刀齿试验、绞刀转速试验、极限横移拉力试验、正反刀挖掘试验共5个方面的试验。最终,“天鲲号”成功完成挖掘60兆帕岩石强度的试验,超过挖掘岩石硬度50兆帕的设计标准。

  据“天鲲号”总工程师王健介绍,试验期间,“天鲲号”的挖掘系统、输送系统和智能挖泥系统等施工关键设备性能均成功通过了实际施工的考验,各项测试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设计标准。

  值得关注的是,“天鲲号”将凭借其长达15000米的远程输送能力,成为建设中国海疆的国之重器,甚至被网友称作“地图编辑器”。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铁流曾指出,除促进一方经济发展之外,填海造陆还对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以及国家的经济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南海填海造陆之后,就可以建设永久性军事基地,不仅能够建设雷达站和监测站监视岛礁周边海域空域的一举一动,还能部署航空兵、导弹部队、水面舰艇维护祖国的合法权益。

  那“天鲲号”的工作效率到底有多高?该船监造组船体工程师孔凡震向澎湃新闻做了形象生动的解释:“假如使用‘天鲲号’挖掘填满一座‘水立方’,功率最大的情况下只需要6天半时间。”

  更重要的是,“天鲲号”是国内首艘从设计到建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自航绞吸船。

  正是因为“造岛神器”的工作效率异常惊人,在2017年5月,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为维护国家安全,对大型挖泥船实施出口管制,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出口。

  据新华网报道,此次结束的挖泥、挖岩试验是“天鲲号”投产前的最后一次考验,“大考”归来的“天鲲号”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王健透露,下一步,“天鲲号”将在船厂做最后坞检,坞检结束后将正式投产。

责任编辑:张义凌

新华网造岛绞刀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