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成都国际铁路港高质量构建开放经济发展高地

成都国际铁路港高质量构建开放经济发展高地
2019年01月18日 08:59 成都日报
原标题:成都国际铁路港高质量构建开放经济发展高地

再现“门泊东吴万里船”盛景

1月18日,一场致力构建“蓉欧+”全球合作新集群的高端盛会——“2019年‘蓉欧+’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将在成都青白江拉开帷幕。此次盛会以“丝路蓉欧·合作共享”为主题,来自荷兰、捷克、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驻川驻渝领事馆,以及政府部门代表、物流领域专家、国际贸易和物流供应链企业负责人等300余名嘉宾汇聚一堂,一起深入共商成都国际班列带来的新一轮发展与合作机遇。

“一带一路”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成都的势与场。刚刚过去的2018年,成都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成都国际铁路港充分利用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名片,加速拓展网络布局,蓉欧枢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018年,中欧班列(成都)以全年1591列的开行数量,连续第三年领跑全国中欧班。不仅仅是“量”上的引领,成都还以创新试点、服务质量、运营效能等“质”上的跃升,助力于“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迈入2019年,站上新的发展起点,成都以全球视野谋划开放口岸平台建设,高标准推进内陆开放门户铁路枢纽建设,加快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一幅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正在“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徐徐展开……

A

新时代起航:从“借船”出海到“驾船”出海

“在整个西部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必须找到新的动能转换,这个新的动能转换就是要通过提高物流效率来解决。”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运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牧原认为,内陆与东部地区相比,提升物流效率至关重要,中欧班列的发展应该回归到物流通道的本质,以物流通道带动贸易渠道的建立。

成都,一座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城市,距离最近的沿海港口有大约1700公里。四川省现代物流协会会长文德华称,以前资源要素流动及物流的主要方向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而中欧班列(成都)开行彻底扭转了这一格局,如今“一带一路”倡议构建起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全面开放新格局,使成都由第一轮开放“内陆腹地”跃升为新一轮开放的“前沿高地”。

2013年4月26日, 承载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重托,首趟蓉欧快铁[后统一品牌称“中欧班列(成都)”]从成都青白江驶出,直奔欧洲大陆腹地——波兰罗兹,架起高效而畅通的亚欧大陆桥,运输时间仅为海运的1/3,运输成本仅为空运的1/8左右。这从根本上打破西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依赖港口的历史。

2016年6月,中国铁路总公司在成都、重庆、郑州等七城同时举行了统一品牌中欧班列发车仪式。始发于成都的中欧班列第一个抵达欧洲终点,向全球展现了与众不同的“成都速度”,这样的速度还体现在开行数量、运行频次、运输时效、辐射范围等方面。

中欧班列(成都)西向欧洲腹地不断驶入纵深,2018年新开通至奥地利维也纳、德国杜伊斯堡、匈牙利布达佩斯、德国不来梅、德国汉堡、白俄罗斯布列斯特直达班列,并打通汉堡经里加到成都的国际海铁联运通道。南向稳定开行“蓉欧+”东盟国际海铁联运通道和东盟全程铁路国际联运通道班列,先后开通钦州、凭祥、广州三条线路,构建南向跨区域联运一体化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北向推动俄罗斯班列往返开行,促进木材、纸浆、肉类、整车等运贸一体化发展,现已成为中国内陆往返俄罗斯最密集的贸易通道。东向则与上海、天津、宁波、青岛、日照等港口合作,构建辐射日韩以及欧美跨洲际的海铁联运通道。

2018年,成都国际班列年度开行2619列,其中中欧班列(成都)开行1591列,连续三年位列全国第一,同比增长85%。截至目前,中欧班列(成都)境外站点数拓展至24个,国内“蓉欧+”互联互通直达班列覆盖沿海、沿边城市14个,打造7条国际铁路通道和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

经过五年多的运营,中欧班列(成都)已成为国内开行数量最多、运行频次最高、辐射区域最广、运输时效最优的中欧班列。伴随中欧班列(成都)的“朋友圈”不断扩大,辐射面越来越广,构建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共享到“一带一路”机遇。

B

高质量笃行:从“经济通道”迈向“通道经济”

杜甫笔下的“门泊东吴万里船”,展现的是唐代成都百业兴盛、商业繁荣的景象。因在中国城市和世界商贸版图上的地位日益凸显,成都在唐代又享有“扬一益二”之美誉。

如今,在深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下,中欧班列(成都)这张名片蜚声华夏。意大利国家馆负责人陈颖称,蓉欧快铁已成为成都对外开放中的一张亮丽名片,无论是开行数量还是开行时效、服务质量,都是相当高的,更为重要的是这条连接中国与欧洲腹地的国际通道,让其业务模式得以很好发挥。

2018年9月,中欧班列(成都)国际木材集散中心在成都青白江揭牌成立。这是成都国际铁路港依托中欧班列国际物流通道优势,开创的“蓉欧枢纽+园区”合作新模式。通过中欧班列(成都)进口俄罗斯木材不仅丰富木材供应品种,还极大地降低运输成本,有效满足四川较为发达的建筑业和家具业对木材的需求。运输时间较原来减少一个月以上,成本较原来减少20%左右。

紧接着,今年1月8日,中欧班列(成都)木材定制化班列订舱点又成立,结合大宗物资交易和进出口货物贸易需求,为企业提供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全面启动“蓉欧枢纽+园区”合作模式。该模式是中欧班列(成都)同园区运营方合作,共同搭建的物流、贸易、金融一体化服务平台,针对园区发展提供定制化服务,开启中欧班列融入本地贸易产业发展新模式。

“依托成都国际班列的稳定开行,以及成都铁路口岸运营能力提升,成都国际班列对产业吸附能力逐步增强,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成都国际铁路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陈泽军说。

以贸易方面为例,随着成都铁路口岸的肉类、进口汽车、粮食口岸等口岸功能不断完善,国际班列的货源品类也日益丰富,由最初的以电子产品、家用电器为主,拓展至汽车及配件、机械产品、电脑及半成品、服装鞋类、家具建材、饮食品、花木水果、日用品等。

不仅如此。TCL、联想、成飞集团等企业先后与成都签订进出口欧洲产品的物流方案和产能转移合作协议,TCL、戴尔等企业在本地的产业增量明显提升。另外,中远海运集团、招商局集团等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已在成都国际铁路港开展投资和项目合作。 截至目前,入驻成都国际铁路港的重大物流贸易项目达84个,总投资达500亿元。

统计显示,2018年成都创新开行的中俄贸易定制化班列,助力四川蔬菜、云南茶叶,“成都造”整车、服装、鞋帽、箱包等开拓俄罗斯市场,同时也把俄罗斯的木材、糖果、纸浆等货物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带动贸易额增长约13亿元。同时,成都还与省内兄弟市州广泛合作,与宜宾、泸州实现铁水联运,与攀枝花、凉山等地建立蓉欧班列基地,仅2018年中欧班列(成都)就带动川内逾200亿元的货物进出口。

放眼望去,方圆30余平方公里的成都国际铁路港,再现“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忙碌景象。这里拥有亚洲最大的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大弯货站。港区内的成都铁路口岸是国内功能最全、最具竞争力的铁路货运型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到目前为止,已建成投用全国标准最高的保税物流中心(B型),肉类口岸、整车口岸、国家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国际邮(快)件处理中心等相继建成运行。正在抓紧申报蓉欧铁路港国家级经开区和综合保税区,创建全国首个铁路智慧无人港和动货联运中心。

2017年4月,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片区挂牌成立,片区位于成都国际铁路港内。作为全国唯一依托铁路港而设立的自贸区,多项改革创新举措相继在这里诞生。从全国首创多式联运“一单制“,到率先开展集拼集运创新监管模式、平行进口汽车海铁联运监管模式,再到整合港口资源,组建港投集团创新路地合作机制……一次次创新举措,既让成都国际铁路港变得越来越忙碌,深受全球关注,又增强“一带一路”上“陆海联运枢纽”建设活力。

2018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两部委联合印发了《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其指出,国家物流枢纽是物流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是辐射区域更广、集聚效应更强、服务功能更优、运行效率更高的综合性物流枢纽,在全国物流网络中发挥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的作用。成都包揽了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4类型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

C

奋力新跨越:从“大通道”迈向“大港区”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古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声清脆回响,千年之后的今天,中欧班列(成都)的火车汽笛声取代驼铃声,虽不见骆驼攀登高峰跋涉黄沙万里,但从成都延伸而出的陆上丝绸之路繁忙景象仍绵延悠长。

以大通道促大开放。近年来,成都高标准推进“陆海联运枢纽”建设,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开放口岸平台建设,加快培育壮大平台经济、枢纽经济,拓展全球市场、获取海外战略资源、开展国际创新合作,奋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中欧班列(成都)这条国际物流大通道,成都国际铁路港这个开放口岸大平台,正深刻改变着成都对外开放新格局,助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高质量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高地。如今,成都国际铁路港还将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高标准规划建设“一带一路”产业园,高质量构建开放型一体化“大港区”。既以全球思维构建以铁海联运为比较优势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又加强区域协同合作,把“金堂、青白江、新都”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一极。

与此同时,成都国际铁路港与省内其他城市合作共建陆海新通道物流网,推进成都跨区域合作,扩大区域协同发展,优化开放布局,共享门户枢纽红利。目前,成都国际铁路港与德阳、自贡、广元、内江、攀枝花等城市对接,建立起“蓉欧+”战略合作平台,建成陆海新通道联盟。

“进一步提升班列运输时效和改善客户体验,是成都国际班列下一步发展重点。”陈泽军称,今后中欧班列(成都)将实现全程15天“门到门”的全球物流体系。

他认为,目前空运“门到门”服务需要7天左右,海运“门到门”服务则至少需要60天,中欧班列实现全程15天的“门到门”服务后,还将吸引更多适铁货源搭乘成都国际快车,让企业获得更多实惠,其品牌效应和价值也会进一步展现,提升中欧班列(成都)的“含金量”。

目前,为了对运输全过程进行合理、高效地调度,成都国际铁路港已着手在马拉舍维奇筹建运控中心,对中欧班列(成都)进行全程的控制、计划和监控。预计今年春节前后,该运控中心将实现试运行。同时,为了解决拥堵的问题,中欧班列(成都)还将在中东欧和西欧选择两个合适的多式联运点,实现铁公、铁水、铁海的多式联运。

市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对标国际内陆港口城市,以全球视野谋划开放口岸平台建设,强化成都国际铁路枢纽的要素配置功能、平台引领功能和国际交往功能,以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带动电子、汽车等外向型产业向铁路港聚集,同步推进跨境电商平台、大宗物资交易平台建设。以供应链思维谋划国际物流体系建设,搭建高效、柔性、低成本全球配送网络,努力提升“买全球、卖全球”国际货物组织能力。

相关新闻

中欧班列(成都)再添“新乘客”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物资分公司首次与中欧班列(成都)合作

17日上午,成都国际铁路港热闹非凡。港区内数辆叉车穿梭于堆场中,在专业人士的指引下,将印有中国石油Logo的箱子运达指定地点。这是中国石油物资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物资分公司在成都海关的监督下验收刚从德国进口的物资——一批从德国进口的价值近五百万的设备三通阀。
  据悉,这也是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物资分公司首次尝试与中欧班列(成都)合作。据公司有关人员介绍,以前中国石油西南片区进口三通阀主要采用海运,此次与中欧班列(成都)合作,采用铁路运输,从德国纽伦堡出发,经波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由新疆阿拉山口入境,15天到达成都青白江,与此前采用海运和空运进口三通阀相比,时间上比海运节约15天左右,成本比空运每吨节约一半以上,切实体会到了中欧班列(成都)的发展和物流环境的完善为企业带来的便利。
  此次进口设备的成功运输标志着中欧班列(成都)再添新成员,进一步丰富了进口物资种类,也是成都国际铁路港主动服务全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和“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大局,让更多地区和企业共享中欧班列(成都)通道建设和“陆海联运枢纽 国际化青白江”所带来的红利。
  成都国际铁路港管理委员会负责人表示,中欧班列(成都)将继续加强与中石油西南地区各分公司的合作,在运输时效和运输规模上给予全力支持,力争使其配件基地和结算中心落户青白江,并对接充分利用中欧班列(成都)沿线国家和地区物资丰富的优势,助力物资分公司开创进口业务国际物流新格局,把更好的“欧洲货物带进来”,更多的“四川造、成都造带出去”,为成都建设欧洲、中亚进出口要塞和国际物流大通道作出更大贡献。(记者 赵荣昌)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