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造岛神器”出马,在印度洋“搞事情”
[观察者网 综合报道]
我国“造岛神器”出马后,269公顷的海岛在印度洋“拔地而起”!
据《人民日报》1月18日报道,本周三(16日),中国与斯里兰卡共同开发的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填海造地工程顺利完工。
在2年时间里,该项目共完成269公顷的土地吹填,是印度洋上最大的单体填海造陆工程,也是中斯两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务实对接的重点项目。
要实现这一工程,自然少不了我国的“造岛神器”——以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建”)所属“浚洋1号”为代表的4艘耙吸式挖泥船。该船自2016年10月开始参加建设,总舱容量21028立方米,最大挖深约90米,是亚洲最大的耙吸式挖泥船。
提前两个月完成填海任务
1月16日,中国交建与斯里兰卡政府联合投资开发建设的科伦坡港口城项目陆域形成完工仪式在科伦坡隆重举行。
中国交建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公司总经理江厚亮宣布,科伦坡港口城269公顷的填海土地已全部形成,较计划提前了两个月。
工程建设总负责人王昊表示,作为中斯两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合作项目,该项目是中资企业在斯里兰卡最大、在斯里兰卡本国也是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一级投资约14亿美元。
斯里兰卡大都市和西部省发展部科伦坡港口城项目总监尼哈·费尔南多表示,“建造一座新的港口商业新城,能够填补新加坡与迪拜之间金融中心的空白,提升科伦坡的国际地位”,
该港口城项目精准对接斯里兰卡“大西部省”国家发展战略,将促进斯里兰卡国家经济发展,为民众创造就业机会。费尔南多说,“该项目是中斯共建‘一带一路’的典范,将有力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
按照规划,科伦坡港口城项目毗邻科伦坡中央商务区核心,是科伦坡中央商务区的延伸。从2014年9月动工,该项目的整体开发时间约25年,将为科伦坡打造一个全新的中央商务区。该项目建成后将有超过25万人在此工作生活,成为南亚地区的一座世界级都市。美国《福布斯》杂志将其评为“影响未来的五座新城”之一。
一天内可将一个标准足球场堆高35米
“沧海”变“桑田”已经成为现实。中斯建设者们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填海造地过程中,中企旗下的“浚洋1”“万顷沙”“新海凤”“新海龙”4艘超大型耙吸挖泥船,不分昼夜来往于取砂区和吹填施工现场,日吹填工程量高达25万立方米,一天内可将一个标准足球场堆高35米。该项目累计完成7400余吹填船次,完成回填工程量达7100万立方米。
随着填海造地完工,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从完工现场看去,填海工程外围全长3245米的防波堤仍在紧张施工建设中,各种大型机械依然各就各位。据悉,防波堤目前完成2800米,防波堤内,约2公里长、科伦坡市区唯一的沙滩雏形初现。
据介绍,科伦坡港口城项目总体规划分为五个部分:从陆地到海洋依次是游艇码头区、金融区、中央公园、国际品牌带动区和宜居生活岛。目前码头区已经初具雏形,二级开发招商已经提上日程,预计规划建筑面积超过570万平方米,将为当地创造8.3万个稳定就业机会。
在国际上缺少可借鉴的开敞式人工岛建设研究和工程实践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开展了印度洋季风期环境下的人工岛开敞式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课题,对设计技术和生产技术进行系统性融合和创新,包括引进扭王块200吨大型机械臂可视化安装施工工艺、可视化埋破系统施工技术等。
江厚亮表示,填海工程完工不仅标志着整体项目工程取得重大进展,也是中国技术在世界舞台上的一次完美展现。斯里兰卡大都市与西部发展部长拉纳瓦卡说,“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创造了技术奇迹,也是斯里兰卡有史以来最壮观的发展项目,将助力科伦坡成为南亚重要的经济中心。”
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程学源表示,269公顷新土地是中斯友谊的见证,作为造福斯里兰卡社会的民心工程,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将成为斯里兰卡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科伦坡项目建成,“造岛神器”功不可没
科伦坡港口城项目的完工与4艘超大型耙吸挖泥船的作用密不可分,在网民眼里,这些挖泥船还有个更直观的绰号——“造岛神器”。
这是因为,相比传统打围堰、沉箱等填海方式,具有航行动力的挖泥船在成本与效率上均更胜一筹。尤其是在吹填人工岛屿时,它可以借助自身携带的装置,对水下低质表层的泥土、沙、石块等沉积物进行挖取、提升和输送。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铁流就曾在科普文章中介绍:
“由于南海距离中国大陆海岸线较为遥远,在南海填海造岛采用从大陆运输填海材料的做法并不现实。那么,最好的解决之道则是就地取材。由于在南海岛礁附近有大量的沙石,将这些沙石聚拢起来,就能实现在局部形成较大的岛屿。”
而按照施工特点,挖泥船可分为耙吸式、绞吸式、链斗式、抓斗和铲斗式。
这次以“浚洋1”为代表的四艘挖泥船,就属于耙吸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通过置于船体两舷或尾部的耙头吸入泥浆,以边吸泥、边航行的方式工作。其作业环境通常以淤泥、黏土、粉砂、细砂、粗砂、碎石、砾石和卵石等为主,具有机动灵活,效率高,抗风浪力强的优点,适宜在沿海港口、宽阔的江面和船舶锚地作业。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建造疏浚船舶技术上长期落后——现在全世界超过2万方舱容的超大型耙吸式挖泥船约有12艘,其中绝大部分属于实力雄厚的欧洲疏浚公司。中国疏浚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时,往往缺乏高端设备支撑。
2016年10月,中交集团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投资1.6亿欧元、在荷兰建造的“浚洋1”号在广州正式交付,随即赴科伦坡参与建设项目。
“浚洋1”总舱容量21028立方米,开启了国内同型船超过2万立方米的新时代,也是亚洲最大、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耙吸式挖泥船,拥有目前欧洲四大耙吸船公司所少见的双耙臂管水下泥泵装置。此外,其挖泥系统全部采用变频自动化控制,还配有环保阀。
据观察者网此前报道,“浚洋1”具有强大的疏浚和吹填造地能力,每小时挖泥约2万立方米,相当于在一个国际标准足球场上堆起一层楼高的泥沙量。其耙臂最长可以伸到海底90米处挖泥,并可直接通过“彩虹吹”将疏浚泥土吹到距离150米的岸上,满舱时间仅需84分钟。若是通过接驳排泥管实施吹岸施工,则距离超过4000米。
迈向挖泥船国产化与“中国智造”时代
“浚洋1”的建成使用,标志着我国挖泥船企业开始走向“中国智造”的时代。“天鲲号”的检验投产,成为我国在这一高端设备领域国产化的重要成就。
“以前是十年才造1艘挖泥船,现在是一年就出厂10艘!对于中国疏浚人而言,只有看着自己制造的挖泥船在蓝色的大海上劈波斩浪才是真正的骄傲。”曾任广州航道局副总工程师的罗日佳说。
据报道,今年1月9日,中国自主设计建设的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通过性能检验、正式具备投产条件,为我国的“造岛神器”又添一员“干将”。
不同于“浚洋1”,“天鲲号”在分类上是绞吸式挖泥船,这种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在吸水管前端环绕装设有旋转绞刀。作业时,通过旋转绞刀对水域底部的泥沙进行切割、搅动,然后泥浆被管道吸入并输送至预定区域。
“天鲲号”作为我国首艘从设计到建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自航绞吸船,首次使用了绞吸船自动挖泥技术,是中国疏浚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确保了生产效率长期保持在较高标准。
此外,该船还配备了6600kW功率的绞刀,并分为通用、黏土、挖岩与重型挖岩4中类型,可以挖开并切碎海底非常坚硬的岩石,这是其相较于“浚洋1”等耙吸式挖泥船最大的优势。
据介绍,“天鲲号”的最大挖掘深度达到35米,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将6000立方米的海水、碎石、泥沙混合物送到1.5万米之外。由于“天鲲号”具有吨位大、爪牙锋利、挖掘和传输效率高等优点,在以后的造岛工程中,将大有用武之地。
中国的挖泥船建造,从最初完全依赖进口,到逐步过渡到国产化建造,一直在不断升级换代。其背后折射出中国疏浚企业坚持自主创新、探索谋求发展、不断走向世界的进程。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推荐新闻
- 【 新闻 】 侠客岛谈赵正永落马:下个老虎出现仍是...
- 【 军事 】 日本何以在日俄海战中“以弱胜强”
- 【 财经 】 权健覆灭:束昱辉归案 天津紧急切割
- 【 体育 】 亚洲杯-国足0-2韩国 第二出线碰泰国
- 【 娱乐 】 沈梦辰杜海涛秀恩爱 机场摸脸杀撒狗粮
- 【 科技 】 任正非:苹果是家伟大公司 改变了社会
- 【 教育 】 杭州一中学给教师放恋爱假走红网络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