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委员建议破解大气污染成因:PM2.5到底怎么产生的

委员建议破解大气污染成因:PM2.5到底怎么产生的
2019年02月28日 07:48 新京报

  原标题:委员建议破解大气污染成因:PM2.5到底怎么产生的?

  新京报快讯(记者 王姝)昨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受国务院委托,作《国务院关于研究处理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情况以及有关决议落实情况的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报告时,一些委员建议加强大气污染成因的科学研究,搞清楚“PM2.5到底怎么产生的?机理是什么?”

  “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大气污染成因与治理研究这两项都很重要,大气污染成因复杂,成因不清楚对策就不可能精准,就可能乱吃药,连累一大片。”委员朱明春说,“我印象很深,一开始治污首先针对私家车,甚至还有人议论要隔天限行,给群众生活造成不便。我觉得一方面是治理大气污染,各个方面要联动,要综合治理,同时还要更加精准地施策,不要乱下药,基础就是科研。从报告上看这项工作还在做,我认为这方面要切切实实加快,要把科技支撑跟上,以便我们更精准地治理,巩固成果。”

  委员邓凯提出,从现在社会评价看,普遍认为大气污染治理确实是有成效的,“但是任务还是很艰巨的,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比如PM2.5到底怎么产生的,机理是什么,怎么把它研究出来,有效防止它的生成。现在就靠风,靠北方来的冷空气,这还不是根本的办法,还要靠科学的治理,这个还没有科学的解答。”

  委员包信和也建议,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成因的科学研究。“科技部和生态环境部也先后立了一些项目,在做这件事情,也有比较好的研究成果,希望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争取能尽早得出一些比较科学的结论。现在是一旦有重要活动,或者一有严重大气污染情况,周边的企业基本上都要停产,或者涉外的作业都要停下来,对生产和群众的生活造成了影响,希望通过进一步研究,把污染的成因和动态变化情况做得更精准一点,减少一些误判。”

  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昝林森说,“对于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我觉得还是应该加强雾霾成因的研究。虽然我们现在看情况有所好转,但是大家普遍感觉到,根源还没有完全找到,雾霾仍然是来无影、去无踪,基本靠风或者基本靠吹。在这方面,我们还是要予以高度关注,还是要彻底解决成因方面的问题,包括车辆限行,限行了,雾霾仍然没有少,频繁发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我觉得这个方面还是要加大研究的力度。”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仲礼则提出,大部分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都有总量控制的相关规定。总量控制就牵扯到环境容量估算问题,这始终是个难题。“比如大气,到底某个行政区域能排放多少主要污染物,降到什么程度才有可能会达到标准,无论是搞研究的人,还是国务院相关部门都没有拿出过一个估算办法,地方上更没有,因此达标规划做不实。环境容量估算是个难题,目前很少有人去研究这个事情。但是如果没有容量的设限,就很难就按期达标作出规划,现在的做法是要求每年往下降,降5%,降10%,这不是不可行,但是要做出哪个时间达标的规划,没有环境容量数据就不成了。”

  新京报记者 王姝 编辑 吕银玲

责任编辑:余鹏飞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