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四川纪监委:隐形官商混淆政商交往 7大隐忧待除

四川纪监委:隐形官商混淆政商交往 7大隐忧待除
2019年04月03日 22:20 澎湃新闻

  原标题:四川省纪委监委:政商关系向亲清,七大隐忧待消除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着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得益于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经济新常态等的共同作用,政商关系出现明显的积极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思维换了,亲清成为政商双方价值追求的最大公约数。调研中受访的党员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对新时代政商关系的显著变化交口称赞,亲清二字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民营企业负责人的思想共识。二是规矩立了,政商双方明晰了界限、知晓了分寸。受访的民营企业负责人绝大部分都反映吃、拿、卡、要等现象基本绝迹。自身的合法经营意识大大增强,“与其提心吊胆,不如遵纪守法办企业、正大光明搞经营。”三是作风转了,政府服务提质增效。全省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指数由2013年的83.67分逐年上升至2018年的86.02分,与市场关联度最高、服务企业最直接的工商、环保、发改、经信等部门的政风评价指数,同期均呈增长态势。四是魂和胆有了,企业发展既找市长更找市场。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负责人更加注重抓生产,而不是抓关系。

  同时也必须清醒,政商关系中清而不亲、亲而不清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概括起来主要有七大隐忧。

  |隐忧之一|官商勾结、权钱交易仍是政商关系异化的最大表现

  从查办案件的情况看,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是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主要形式。从涉案领域看,招投标、工程建设项目等领域是重灾区。政府采购招投标中的问题集中在教育、医药、卫生系统,金额小、次数多、涉案人员多,有的县乡医院单人单笔受贿仅千元左右,但持续多年;工程建设中问题集中在交通、国土、发改、水利、农林等系统,金额大、次数少、涉案人员少,单笔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从涉案方式看,收受财物礼金、索取好处、以权谋私等传统方式还在延续。从短期行为到长期投资、从直接收受贿赂到牟取期权利益的新趋势逐渐增多。

  |隐忧之二|招投标领域腐败破坏公平公正营商环境

  一是领导干部“曲线”插手干预招投标。在正风反腐的高压态势下,领导干部直接打招呼干预招投标的情况少了,而是在招标文件制定、备案审查、投标信息管理、开标监督、投诉调查、标后监管等环节暗中操纵,获取巨额经济利益。二是招投标代理机构成为腐败“纽带”。有的代理中介机构不满足于代理费收益,而是向项目资金伸手,通过提高资质、缴纳大额保证金、设置安全工程师数量等特殊要求帮助企业中标,以分获更大的非法经济利益。这些现象又催生了违法出借资质、买标卖标市场。遂宁市查处的“四大团伙”案中,向“四大团伙”出借资质的企业达100家以上,严重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三是招投标领域监督力度不够。发改、财政等主管部门负责直接监督,由于监督手段有限、再监督难以及时跟上,打击力度还不足。

  |隐忧之三|商品交换原则侵蚀政商关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不法企业主把商品交换原则运用到政商关系之中,个别领导干部也把权力当作商品交换筹码,形成“围猎”与甘于“被围猎”交织问题。一方面,有的不法企业主与官员“做生意”“谈买卖”。“我给钱你办事”,受访的个别企业主还担心官员不收钱,也就意味着事办不好。另一方面,“围猎”成本低、收益高。行贿受贿是耦合关系,但目前,行贿受贿查处力度不均。某市先后两任国土局长倒在不法企业负责人“糖衣炮弹”之下,现任局长痛惜地说,“被拉下水的淹死了,而拉人下水的毫发无损!”

  |隐忧之四|为清舍亲的不担当、不作为倾向出现

  受访企业普遍反映,“门好进、脸好看、话好说,就是事难办”。从“勾肩搭背”到“背对着背”的苗头出现,“不吃、不拿、也不干”。不少党员干部对政商交往边界把握不准,担心有瓜田李下嫌疑,对企业敬而远之,退避三舍,企业得不到正当的支持和服务。怕犯错担责的心理存在,“不卡、不帮、不担责”。对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敢大胆探索创新,一切工作向后看,找法条、找依据、找既往经验,一旦法无明文规定可办还是不可办,就拖着不办。“中梗阻”现象成为堵点。受访的企业家反映最多的作风问题,就是“中梗阻”。一些涉企事项,党委政府全力支持,部门领导急着办理,但科长、经办人员以种种理由不予办理,甚至搞程序倒置,局长签字了,中层干部才签字。

  |隐忧之五|“隐形官商”混淆政商交往

  有的党员干部直接进入市场,明面上是官,暗地里是商,以家属、子女或特定关系人名义,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开办企业,或投资入股,一边当官、一边发财。有的把权力当作市场资源,如某市环境监察执法大队人员,采取威胁手段要求辖区民营企业必须使用他违规所办企业产品,才能通过一系列环保监测、验收,非法获利280余万元。有的国企党员干部自办企业搞关联交易,私自成立公司或投资关联企业,垄断上下游业务,“靠山吃山”时有发生。

  |隐忧之六|政务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被调研企业普遍认为,四川省政务服务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明显。行政审批流程精简不够,主要慢在土地、规划、环评等环节。有的行业服务意识不强,反映较多的是消防、电力、金融等行业。“放管服”改革后,部分中介机构“假市场化”严重,环评、安评、地籍调查、图审、担保等中介机构“靠机关吃企业”。责任压力之下存在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现象,其中安全、环保、党建方面检查最多。有的自由裁量权过高,基层一线执法人员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存在“小鬼难缠”、“收钱放水”等问题。

  |隐忧之七|政企双方深度互信不足

  受访企业家最担忧朝令夕改、换届风险、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受访的54户企业中有7家在政府履约后期遭遇难题。主要表现为:历史遗留问题影响企业对政府的信任;一些地方政府信任“国”字头,疑虑“民”字头;一些地方政府重外来“女婿”,轻本地“女儿”。

  调研发现,越是经济发展好的地方,政商关系越和谐;越是经济发展不足的地方,政商关系问题越突出。四川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破除“盆地意识”,对标东部发达地区、改革前沿地区找差距,紧盯“亲”“清”这一核心目标,以高质量的政商关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其一,以良好政治生态涵养健康政商关系。把政商关系置于政治生态建设大局,在巩固发展反腐败压倒性胜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抵制商品交换原则侵蚀、培育新风正气中,着力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政商关系。其二,在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把握好亲和清的平衡。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正风反腐越往后越严。党员干部要主动适应,企业家也要主动适应。党员干部既不能“勾肩搭背”、搞利益输送,也不能“背对着背”、搞“软拒绝”;企业家要增强法治思维,抛弃找熟人、跑关系、钻门路,“权力就是生产力”等不良观念,依法依规生产经营,依靠创新创造发展壮大。其三,以改革思维推动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速构建。用好全面深化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把深化机构改革同“放管服”改革、创新发展方式、优化政商环境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和丰富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亲清制度供给。其四,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深入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鼓励党员干部在法纪底线上向前看、朝前走。建立“再启用”措施,让真心认错悔错改错的同志重新燃起建功立业的奋斗激情。坚决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对侮辱诽谤陷害他人的,一律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责任编辑:赵明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