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视频]第100次发射成功!长三甲系列火箭再刷新纪录!
北京时间4月20日22时41分,长征三号乙遥三十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北斗三号IGSO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是2019年度北斗导航卫星首次发射,拉开今年北斗高密度组网序幕。
这次发射也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又一项纪录:这是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完成的第100次发射,也成为我国第一个发射任务次数过百的单一系列火箭。
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有个“荣誉称号”——金牌火箭,为啥这样说呢?
金牌火箭如何炼成高轨道发射小能手?
先来给你介绍一下,这次发射的“长三乙”和“哥哥”长征三号甲(简称“长三甲”)、“弟弟”长征三号丙(简称“长三丙”)共同组成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它们都是大型低温液体运载火箭。
它们堪称高轨道发射小能手,因为它们包揽了目前我国所有高轨道航天器发射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高强密度发射的“主力”,是我国目前高轨道上发射次数最多、成功率最高的火箭系列。长三甲100次发射的成功率达到98%,这是和世界上任何一个火箭型号发射成功率相比都名列前茅的成绩。
虽然长相体格都不同,但这些年,你听过的中国航天诸多成就都离不开长三甲的支持:北斗工程从一期到三期,探月工程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全部由长三甲系列火箭实施发射。长三甲共将43颗北斗导航卫星、4颗嫦娥探测器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高密度发射需要充足“库存”,经过中国航天人的多年耕耘,长三甲系列火箭研制生产能力从一年2∼3枚提高到8∼10枚,发射周期从60天减到21天,每次执行发射任务的队伍从300人降到150人。
“三兄弟”合力闯市场 啥卫星都能放
金牌火箭不仅仅“红”在国内。起初,作为航天工程的基础运载工具,长三甲火箭目标是实施我国第二代卫星通讯工程。然而,以龙乐豪院士为代表的第一代研制人员却把目光瞄向了更大的市场,他们计划在国际发射服务市场上大干一场。
当时,长三甲目标运载能力是2.5吨,这与国际发射服务市场还有较大的差距,于是航天人想到了一个好的技术途径:上改下捆,先改后捆。先研制一个基础型号——长三甲,然后再通过捆绑不同数量的助推器,使火箭在地球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从2.5吨延伸到5.5吨,形成一个布局合理的火箭“小家族”。
如今,长三甲系列火箭家族满足了国际上大多数卫星的需求,运载能力与美国、欧空局的火箭旗鼓相当。截至去年底,长三甲系列火箭已先后承担了20多次国际商业发射任务,实现了与欧洲一流国际公司的接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从航天制造、发射、地面到系统应用的全产业链的“一站式”服务之路。
回首:一路走来不容易
“神奇三兄弟”今天的成绩着实来之不易。
首次发射前动力系统试车惊心动魄
20世纪90年代,我国通信卫星事业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之前我国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卫星的寿命均已到期,太空中已经没有国产转发器能够投入使用。为了长三甲火箭的成功,研制队伍历经八年艰苦鏖战。
曾任火箭总设计师兼总指挥的龙乐豪讲述过这样一段故事:
“1993年1月20日,在北京西南郊的一个山头上,我们好不容易迎来了长征三号甲第三级火箭动力系统试车的时刻,下午6时30分,已是天寒地冻,北风呼啸的试验场地显得格外宁静,随着指挥员的倒计时口令,参试人员的心几乎跳到了嗓子眼,刹那间火箭喷出的橙红色火箭照亮了整个山野,就在人们期盼成功时刻的到来时,发动机出现了故障,火箭排氢管仍在燃烧,如果不及时扑灭,装有60立方米液氢的火箭随时有可能爆炸。”
庆幸的是,技术人员及时果断排除了这一重大险情,为了不使火箭研制进度拖后,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合眼的参试人员,又苦熬两天确定故障原因,找到解决方案。
1994年2月8日16时34分,随着惊天动地的一声轰鸣,长三甲火箭昂首飞向浩瀚苍穹,分别把“实践四号”科学探测卫星和一颗模拟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及运载能力有了大幅度的发展提高,展示出我国具有发射高轨道重型通信卫星的能力,为迎接我国广播通信卫星应用事业崭新历史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大挫折后不气馁
任何伟大成就的取得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长征三号乙火箭也经历过惨痛的首飞失败。
1996年2月15日凌晨3时01分,长三乙火箭点火起飞后约两秒,飞行姿态出现异常。约22秒后,火箭头部坠地,撞到离发射塔架不到2公里的山坡上,随即发生剧烈爆炸,星箭俱毁。
事故发生后,研制队伍没有气馁,而是第一时间投入到故障检测中,经过细致排查,最终查明是因为一个金—铝焊接点虚接,导致控制整个火箭的惯性平台失效,火箭按照错误的姿态信号进行姿态纠正,最终坠毁。
1997年8月20日,仅仅过了1年多的时间,长征三号乙又一次矗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塔架上,用连续3次发射圆满成功,扭转了当时中国航天的被动局面,挽回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声誉,并衍生出了中国航天著名的“双五条归零”标准。
进入新世纪,长三丙火箭也明确了任务需求,2008年实现成功首飞,发射天链一号01星,长三甲系列火箭从此配齐。
中国航天事业走过了风雨兼程的六十余年,作为一门产业,航天事业的发展与建设国民经济、壮大国防力量、巩固国家实力密不可分。正是以长三甲研制团队为代表的航天人把一枚枚火箭发射升空,把一颗颗卫星送入轨道,助力中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推荐新闻
- 【 新闻 】 这地靠统计造假火了 主管部门到区县“...
- 【 军事 】 中推涡扇19能否送FC31战机早日上舰?
- 【 财经 】 殡葬业暴利:有公司殡葬业务毛利率88...
- 【 体育 】 中超-张玉宁破门国安6连胜领跑
- 【 娱乐 】 方媛为郭富城再添小公主 名字暂叫郭二...
- 【 科技 】 21岁女孩陷网贷后自杀 父亲寻找真相
- 【 教育 】 沉迷睡前玩手机 95后大学生“最缺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