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珠峰也“堵车”了 为何越来越多人热衷于生死攀登

珠峰也“堵车”了 为何越来越多人热衷于生死攀登
2019年05月26日 18:32 新京报

  原标题:珠穆朗玛峰也“堵车”了,为何越来越多人热衷于“生死攀登”?

  城市中的堵车令人心烦,珠峰上的“拥堵”却是致命的。

  据BBC报道,当地时间5月25日,44岁的英国籍登山者Robin Haynes Fisher成功登顶珠峰,但在下山过程中却不慎跌倒,最终遇难。

  这已经是2019年珠峰上遇难的第10人,这也使得2019年成为珠峰史上遇难人数第四多的年份。

  据《卫报》报道,近期,由于天气晴朗、登山者激增,珠峰上曾出现多次“交通堵塞”,众多登山者不得不在海拔8000米以上的“死亡地带”排队数小时。《卫报》称,这一定程度上造成多名登山者死亡。

  每年3月至5月是珠峰春季登山季,这个时间段珠峰气候相对温暖、视野比较清晰、下雪或下雨的可能性也比较小,因此许多登山爱好者会选择这个时间试图征服这座世界第一高峰。

  只是,这项“勇敢者游戏”却变得越来越致命。

  “生死攀登”

  据报道,44岁的Fisher加入了一个六人登山组,他们在夏尔巴向导的带领下于25日早晨8点半左右成功登顶。

  但在下山过程中,Fisher却突感身体不适。向导更换了他的氧气瓶并给了他更多的水,但最终Fisher在距离峰顶约150米处不慎跌倒身亡。

  据BBC报道,Fisher的家人在事故发生后发布了一份声明,称他此前曾成功登顶欧洲最高峰勃朗峰、南美最高峰阿空加瓜峰,“有过非常充实的生命”。声明称,“我们对于失去他感到分外悲痛,因为他还有如此多的冒险、如此多的梦想等待实现。任何曾见过他的人都会永远铭记他给人带去的正能量”。

  在Fisher之前,56岁的爱尔兰登山者Kevin Hynes 24日在即将登顶珠峰时滑倒身亡。23日,49岁的印度登山者Kalpana Das、27岁的印度登山者Nihal Ashpak都是在登顶后下山途中死亡。此外还有来自奥地利、美国等多个国家的登山者在登顶过程或是下山过程中死亡。

  海拔8000米上的“交通堵塞”

  据BBC报道,尼泊尔为今年的春季登山季发放了创纪录的381张许可证,每张价格约为1.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7.6万元)。截至目前,共有41个登山队共计378名登山者拥有今年春季攀登珠峰的许可证。

  5月23日,成功登顶珠峰的尼泊尔登山者Nirmal Purja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张照片,引发全球关注。照片上,一个长长的队伍正拥堵在珠峰“死亡区”,这个地区一次只能过一个人。据Purja称,大约有320人堵在那里。

 推特截图 推特截图

  《卫报》称,这是自2012年以来最为“拥堵”的一年。根据天气状况,整个五月大约只有5天适宜登顶,因此许多人都集中在这个时间段前去攀登。

  一直用博客记录每一个珠峰登山季的博主Alan Arnette称,今年的情况简直“疯狂”。Arnette称,“2019年,从珠峰南坳登顶竟然需要10-14个小时。而由于拥堵状况,返回南坳又需要6个小时,这样整体就需要近20个小时——太疯狂了”。

  据CBS报道,珠峰上的拥堵让登山者的脚步慢了下来,许多人在极度寒冷又缺氧的情况下等待几个小时,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他们的疲惫感、消耗了氧气,使情况变得非常糟糕。

  一家英国登山公司的领导人Simon Lowe则指出,今年的拥堵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不合格的队伍带领着不合格的登山者,“若是你在攀登珠峰时没有带到足够多的氧气却需要排几个小时的队,那才是真正的问题”。

  越来越多人热衷于攀登珠峰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人热衷于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据报道,在秋季登山季之后,2019年攀登珠峰的人可能会达到历史新高,超越去年的807人纪录。

  《印度时报》称,尼泊尔许多登山机构近年来大打“价格战”,使得登山成本骤降,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尝试登珠峰。另外还有一些人将登顶珠峰视为一项巨大的荣耀,从而在未曾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贸然准备登珠峰。

  登山事实上是一项需要特殊技巧、训练和经验的运动,尤其是在攀登高海拔山峰时。据央视新闻报道,攀登珠峰超过8000米时就意味着进入了“死亡地带”,极寒和缺氧使得人类几乎不可能存活超过48小时。

  而一旦出现疲劳、恶心、头疼眩晕、入睡困难等高原反应,登山者就开始陷入危机。更严重的反应甚至包括运动机能失控、脑部肿胀、肺部积水、昏迷甚至永久性脑损伤等。

  随着登珠峰的人越来越多、死亡的人越来越多,多方呼吁尼泊尔限制许可证的发放。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文/谢莲

责任编辑:余鹏飞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