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京报:自行车专用路开通 让绿色出行更添便利

新京报:自行车专用路开通 让绿色出行更添便利
2019年05月31日 15:18 新京报

  原标题:自行车专用路开通:让绿色出行更添便利|新京报快评

  文 | 梅堂

  据新京报报道,今天早上7点,北京首条自行车专用路正式开通。这条自行车专用路东起昌平回龙观,西至海淀后厂村路,全长6.5公里,可惠及约1.16万“通勤族”。自行车专用路通车后,从昌平回龙观骑行到海淀上地软件园,只需要26分钟。

  彩色铺装潮汐车道,坡道处设自行车助力系统,8个出入口无缝接驳周边小区、地铁站、公交站,休息区设遮阳篷、洗手间……北京开通的首条自行车专用路,不仅颜值高,诸多细节设置也从行人需求出发,在契合绿色出行理念的同时,凸显了为民众提供便利的功能性。

  自行车专用路的开通,无疑契合公共交通维度城市治理精细化的期许。缓堵、便民,是当下民众在交通问题上最迫切的需求。

  而作为北京慢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首条自行车专用路的开通,意味着在长期遭遇与机动车抢道的境遇后,骑自行车这么个无污染、低能耗的出行方式,也获得了专有的路权保障。

▲ 市民正借助自行车助力装置上专用道。   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市民正借助自行车助力装置上专用道。   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被誉为“自行车高速路”的自行车专用路开通,契合精细治理诉求。究其生成逻辑,这也是北京发展公共交通网络蓝图下深耕细作的结果。

  我国是自行车大国,北京还拥有总里程全球第一的自行车路网。面对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机动车停车难等城市病,鼓励民众选择自行车出行,原本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剂良方。

  但长期以来,由于在道路规划方面的历史欠账、司机规则意识的欠缺、机动车快速增长等各种因素,在很多地方,自行车道被占用已成司空见惯的现象,自行车经常面临无路可走的窘境。北京也不例外。

  在此语境中,建自行车专用路,构建自行车交通网络,缓解机动车拥堵带给城市的巨大压力,解决通勤族的生活痛点,就成为北京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 市民在自行车专用路骑行。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市民在自行车专用路骑行。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五环内要治理完善3200公里连续成网的自行车道路系统。2017年9月,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北京市首次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建设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的发展目标,并提出构建连续安全的步行和自行车网络体系。

  经过2年的建设,蓝图终成现实,考虑到天通苑、后厂村是大量通勤族居住和上班的集中地,其惠泽面可以想见。这种“惠”既包括异常宝贵的时间成本,也包括畅通无阻、与风同行的出行快感。

  起于“精细”,还需用于“精细”。公共资源的优化,不仅是让我们的生活方式有了更多选择空间,更该带来素质的提升,这也依托于精细治理的推动。

  自行车专用路毕竟是个新生事物,随着投入使用,在基础设施上可能仍有些改进空间;在“软件”条件上,“最高时速不超过15公里、电动车行人不准入内”等规则显然只靠个体自觉,也需要完善配套的治理、对应的约束。

  说到底,“绿色出行”绝不只是简单的灌输理念、口头倡导,更需要依托精细治理。接下来,希望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开通之后,北京的自行车交通网络能铺得更大,进而通过基础设施“供给侧”的完善,唤起民众绿色出行的热情。

  □梅堂(媒体人)

责任编辑:余鹏飞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