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光明日报创刊70周年 光明人这么说

光明日报创刊70周年 光明人这么说
2019年06月16日 18:50 新浪新闻综合

  原标题:光明日报创刊70周年,光明人这么说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6月16日,光明日报迎来70华诞。70年来,光明日报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与真理同行、与时代同步,团结、联系、引导、服务知识界,在政治建设、理论创新、道德引领、教育启迪、文化传播、科学普及等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庆祝光明日报创刊70周年座谈会上,本报总编辑张政和老中青三代编辑、记者一同回顾光明日报70年走过的不平凡岁月,深情讲述与光明日报的情缘,满怀信心展望新时代光明日报的美好未来。

  张政总编辑在庆祝光明日报创刊7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坤明同志,

  尊敬的各位嘉宾、光明日报的各位同仁:

  大家好!

  刚刚,我们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发来的贺信。从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党中央始终如一对知识的尊重、对人才的尊重;从中,我们更能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待和热情关怀。光明日报的工作,是党的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崇高。总书记对光明日报70年工作的肯定,让我们备受鼓舞,总书记对光明日报的更高要求,让我们深受激励。我们对光明日报的未来更加充满希望、更加充满信心、更加充满力量。

  回望光明日报70年历程,一张一张报纸如在眼前翻过。从这本光明人写就的当代史中,能看文化嬗变、看到改革行进,看到社会进步、看到国家成长,看到历史披沙拣金、滚滚向前。此刻,我和在座的每位同志一样,倍感光荣与自豪。

  70 年前,1949 年6月16 日,在党中央的支持下,光明日报迎着新中国的曙光而诞生。从此始终团结广大知识分子做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在创刊后迎来的第一个“七一”,光明日报为党的生日发表社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人民中国的胜利;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人民革命的胜利也就不会彻底。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70 年来,光明日报所见证的历史、所记录的故事,所沉淀的思考、所求索的问题,所经历的变革、所获得的成果,无不指向这样的结论:党的坚强领导,永远是我们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

  41 年前,1978 年5 月11 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真理标准讨论。光明日报为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光明中国而放歌,助力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阔步前行。

  《深入宝库采明珠——记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研制历程》刊发于1978年,三十多年后为中国人带来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首次在这里出现;《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获得重大突破》刊发于1979年,随后,王选的激光照排系统掀起了汉字印刷革命,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的知识文化传播。对光学家蒋筑英的报道,让知识分子闪亮进入新中国的英模谱;对“星期天工程师”韩琨的报道,推开了改革开放后人才流动的闸门;对小学女教师被打事件的持续追踪,促成了教师节的设立;对上海交大管理体制改革的长期跟进,为教育改革的探索立传。见证改革行进、呵护创新精神,铺石以开大道、培林以兴风雨,光明日报始终走在推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光明日报坚守党性、坚守职责、坚守定位,为不断攻坚克难的光明中国而鼓舞,秉承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的信念,书写知识分子奉献报国的时代篇章。

  我们深入宣传总书记的新思想。2005年,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一文。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以每个工作日两版的规模推出了《红船初心》特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刊,让历史联通现实、让初心照亮当下,有力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我们深情讲述总书记的人民情怀。2018年,我们在践行“四力”、深入调研采访基础上,推出了《滴水穿石三十年——福建宁德脱贫纪事》等报道。

  我们生动展现总书记与知识分子的深厚友谊。2014年,光明日报刊发习近平同志撰写的《忆大山》一文。总书记与知识分子朋友相知相惜的交往,绵长深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人。

  新时代的中国面对着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面对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改变,更需要唤醒知识界与家国共担当的精神。为此,光明日报专门设立“光明的故事”办公室,用生动的故事传达总书记对知识分子的深情厚谊;专门设立突出贡献知识分子联络办公室,用真情服务,传递党中央对知识分子的关心关怀;专门设立新动力人群办公室,服务新兴领域中的新型知识分子;专门设立重点报道办公室,时刻关注将知识界动态转化为重大报道资源;专门设立智库办公室,在推动决策参考的同时,将专家学者的学术成果转化为向普通读者解疑释惑的新闻报道。坚守初心使命,紧扣时代脉搏,与真理同行、与时代同步,我们从未懈怠。

  未来,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光明日报将继续为前程似锦的光明中国而奋斗,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70 年,一代代光明人接续奋斗。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担当、对广大人民的深情挚爱、对新闻事业的不懈追求,成就了光明日报的文化积淀、塑造了光明日报的精神品格,我们会永远珍视。

  70 年,光明日报的作者、读者,是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光明日报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全社会的鼎力支持。各界人士对光明日报的关心、爱护、批评、帮助,我们感念在心。

  让我们,肩负历史,奔向未来。

  老作者代表张海鹏在庆祝光明日报创刊7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光明日报迎来创刊70周年,我作为光明日报的老读者、老作者,表示衷心祝贺!

  我的不少有些个人心得的学术文章,如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等,也都是先在光明日报发表的,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在这里,我也要感谢光明日报。我接触到的不少著名专家学者也都表示,光明日报记载了他们的学术足迹,感谢几代新老编辑,你们给作者出了很好的题目,精心修改编排,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我们在学术界的影响。

  我觉得光明日报特别是理论部承担着重要使命,希望继续下功夫,分析各学科状况,组织各学科学者展开讨论,大力刊载体现民族性、主体性、时代性、原创性的学术理论力作,为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老同志代表闫百琨在庆祝光明日报创刊7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回顾光明日报长达70年的路程,今天能够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事业能得到这么大的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作为大半生都工作和生活在这里的光明人,既感到无比的高兴,又深知这个大好的局面来之不易,这首先要归功于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也是几代光明人不懈努力和奋斗的结果。

  我今年快90了,在报社做过记者、编辑和党务等工作,现在即使离休了,仍然对报社怀有深厚的感情。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新一代光明人一定会紧跟时代步伐,把光明日报各项事业建设和发展得更好!

  编辑记者代表郑晋鸣在庆祝光明日报创刊7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从1982年拿到第一张新闻通讯员证,到今年,我从事新闻工作37年,在光明日报工作了29年,到明年退休也就整整30年了。这条路很艰辛,但也很纯粹。

  这一路上,认识了很多好人,写了很多平凡英雄,报道了不少典型,之所以能够始终手捧滚烫故事,传递楷模精神,归结起来,其实就是总书记讲的八个字“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我是个草根记者,当依靠着光明日报这个金字招牌,走到工人农民中间,人家说我们是知识分子,是文化人;走近教授、走进高等学府时,人家说我们是专家。而高看一眼这样的定位,使我倍感压力山大,责任重于泰山,也正是这种责任和压力,让我始终不敢停下奋斗的脚步。可以说是半辈子坚持写好人,但还是没有写完;半辈子立志做个好记者,依然在路上。

  编辑记者代表刘文嘉在庆祝光明日报创刊7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70年大浪淘沙,光明日报的核心精神始终如一,始终为光明人代代呵护、代代传递。

  正是在这种传递中,我们理解了“守正”二字的意义。

  这张报纸诞生在新中国的曙光中,今天,与历史大势同向、为民族复兴聚力,仍然是光明人肩上的责任;这张报纸亲历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我们党领导下发展、成熟、壮大的历程,今天,在新媒体矩阵唤起新一代知识分子的自信自觉,仍然是光明人的目标。从印刷时代迈入触屏时代,光明前辈传递给我们的是这样的信念:文字已经不是唯一的传播载体,但带着魂魄的文字依然闪光;新闻易逝,但写进历史的新闻不朽。

  正是在这种传递中,我们感受到了“创新”二字的分量。

  今天,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发生深刻变化。在印刷时代,我们的前辈曾用数十年证明,一张报纸为什么重要;在触屏时代,光明日报的年轻一代则要不断跟踪数字技术的发展,在全媒体语境下再次定义这张报纸的意义。我们深深明白,建设新型主流媒体,不仅需要我们不断拓展新的技术、平台和渠道,更要求我们有能力在这些平台上灌注光明的精神、光明的力量。

责任编辑:乔雷华 SN098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