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被美国一巴掌打醒后 岛内网友怒斥蔡英文当局

被美国一巴掌打醒后 岛内网友怒斥蔡英文当局
2019年07月06日 08:10 参考消息

  原标题:锐参考 | 被美国一巴掌打醒后,岛内网友怒斥蔡英文当局——

  “见鬼了,是要逼死台湾?”

  7月3日深夜,一位台湾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如此评论道。

  让他气愤的,是美国最近对台湾下的“狠手”。

  据路透社7月2日报道,美国商务部当天宣布,将对某些在韩国和中国台湾制造、再运到越南稍微加工,最后出口到美国的钢铁制品征收高达456%的关税。

  456%,这个罕见的数字,显然令岛内网友颇为震惊。

  尤其是,在民进党当局终日鼓吹“美台友好”的当下,美国此举更以实际行动让岛内网友认清了事实真相。

  而怒火,直奔蔡英文而去……

  美国再挥舞“关税大棒”,岛内钢厂“高度警戒”

  这并不是美国第一次对中国台湾地区产品加征关税。

  《日本经济新闻》7月4日报道称,早在2015年12月和2016年2月,美国便开始对来自韩国和中国台湾的钢材课征“反倾销”与“反补贴”关税。

  但两次征税之后,一个颇为蹊跷的现象引起了美国的注意:自加征关税后至今年4月,从越南出口到美国的钢铁产品量出现激增。

  认为事情并不简单的美国钢铁公司随后向美国商务部投诉,要求进行调查。

  结论很快产生:为了逃避高关税,韩国和中国台湾生产的钢铁产品在出口美国之前一度运到越南进行简单加工,以寻求迂回出口。

  而这种做法也导致了美国商务部的更严厉“惩罚”:征收最多456%的关税。

 ▲台媒报道截图 ▲台媒报道截图

  美方做此表态后,岛内媒体尤为关注。

  台湾联合新闻网7月4日指出,美方此举引起岛内钢厂“高度警戒”,它们担心美国会对全球钢产品贸易再出重手。

  “蔡英文当局一直想抱美国‘大腿’,却在钢铁问题上被‘打脸’,这凸显了美台关系的相对脆弱,在经济问题上,美国是不会让步的。”台湾问题专家张彬向小锐分析说。

  蔡英文鼓吹美台关系 遭台湾网友怒呛

  尽管目前美国商务部发布的只是初步裁决,台媒亦认为其带来的后续影响还需观察,但在岛内舆论场上,美国的举动已然引发强烈反弹。

  要知道,就在不久前,台湾地区领导人还在大肆鼓吹“美台友好”。

  据台媒6月12日报道,蔡英文当天在接见美国前官员时表示,台美关系已经达到“近年最好的状态”。

  而她这么说的理由,则是美国所谓《与台湾关系法》立法40周年、所谓“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更名等。

  台媒指出,由于当天是民进党初选民调最后一天,蔡英文在如此重要的一天没有选择外出公开跑行程,而是选择在办公室与美国前官员会面,打“美国牌”意图明显。

  “美国是台湾最重要的战略跟经贸伙伴。”蔡英文当时说。

  然而话音未落,美国的“关税大棒”便重重打了下来。

  “呵呵,抱美国大腿,就是这样的结果?”眼看着蔡英文吹出的“泡沫”被戳破,有台湾网友嘲讽道。

  “原来,什么都是假的?”还有网友在看到真相后对蔡英文表示不满,“还要糊弄人到什么时候?”

  但更多人则表示,这种事情其实早就可以预见。

  专家:台湾要提振经济,必须加强跟大陆联系

  同样预见到此场景的,还有台湾媒体。

  台湾中时电子报5月25日即刊文指出,虽然台当局此前抱持“亲美反陆”立场,极力与大陆“切割”,宣称台湾可以从贸易战中全身而退,不仅能免受池鱼之殃,还能坐收渔利,但事实并非如此。

  台湾网友也对此痛心疾首,直言台湾只是美国的一个筹码,再亲美也没用。

  “尽管蔡英文有做棋手的志向,但台湾是美国棋子的事实就摆在那里。”台湾中时电子报6月1日评论称,台当局想打“美国牌”,还是“省省吧”。

  尤为讽刺的是,报道指出,美国“挺台”的干货不多,水分却不少,而为了换取美国的小恩小惠,台当局却要付出“实实在在的代价”。

  “美台关系并不是对等的,双方虽然都有各自的盘算,但美国从台湾获取的收益要远大于台湾从美国得到的利益。”张彬分析说。

  他告诉小锐,台当局希望用经贸换取美国对自己的支持,以此来对抗大陆,但台湾的算盘远没有美国打得精,把宝全压在美国身上,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而这也正如台媒对台当局发出的那句劝诫:一味“挟美抗陆”最终只会让台湾陷入“火中取栗”的险境,难以全身而退。

  “台湾要是真想提振经济,必须加强跟大陆的联系,”张彬说。

责任编辑:张申

蔡英文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