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彝族火把节正逢大暑 有火便有了祝福

彝族火把节正逢大暑 有火便有了祝福
2019年07月23日 15:08 新京报
原标题:彝族火把节正逢大暑 有火便有了祝福

新京报讯(记者 张羽)今天是大暑,而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也就是这周五,聚集着彝族人民的大地上都会燃起星星火光。人们会手持火把相互赠与祝福,有的人则围着熊熊燃烧的火堆载歌载舞,这“火热”的景象便来自于彝族火把节,又称星回节,实际上,每年的火把节都在大暑前后,也为这个节气平添了更多火热。在古代,火把被用于驱赶害虫,火把节在彝族传统中也有了“丰收节”的内涵。但无论怎么称呼,对于彝族这个崇尚火文化的民族来说,这一天,有火在燃烧的地方,就有着祝福与希望。

彝族火把节大家围着熊熊燃烧的火堆载歌载舞。受访者供图

 

蹿升的火苗饱含祝福

 

火为人类带来了黑夜中的温暖和光明,而对于崇尚火文化的彝族来说,燃烧的火焰有着美好的含义。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彝族火把节将如期而至。

 

在彝语中,“火把节”有着“祭火”的含义,而祭火大典也是每次彝族火把节的一项重要仪式。在大典上,由彝族的“毕摩”诵读经文,经过引火、请火、送火的仪式,完成祈福活动。

祭火大典广场。受访者供图

云南楚雄州文化产业办副主任周兵告诉记者,所谓毕摩是一种音译,代表着彝族中的知识分子,是彝族文化的传播者。在祭火大典上负责主持整个祭火仪式。“毕摩一般是各个部落、村落中代代传承的,他要有知识、有文化、懂得诵读经文,一般都是村落中最为德高望重的人。”

 

彝族人民用特有的方式“送福”。受访者供图

在火把节这一天,彝族人民都会左手拿着火把,右手拿着由松香面以及木屑混合成的“香灰面”,为亲朋好友送去祝福。在安全的距离里,左手的火把朝向对方,右手将“香灰面”撒过去,此时火把上便会“嘭”地一声升起一团小火苗,火苗便意味着“送福给你”。

 

“彝族崇尚火文化,这种祝福形式就代表着祝对方平安快乐、五谷丰登、身体健康等等”。同时周兵也表示,毕竟集会上有火,考虑到安全问题,近几年这类活动都是有组织的进行,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防止不必要的事故。

 

也是当地的丰收节

 

如今的火把节已成为彝族重要的文化符号,围着火堆载歌载舞的景象,为火把节增添了狂欢、庆祝的色彩。但说起火把节的起源,其实与农业息息相关。

 

作为我国第六大少数民族,彝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耕文化浓郁的民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这天,正值大暑节气附近,很快将迎来立秋。过去,夏秋交界之时正是虫害泛滥的时间,驱赶害虫害兽以保护将迎来丰收的农作物,成为彝族人民最为关心的事情。

 

大家庆祝火把节。受访者供图

“古时大家都会点着火把下到田里,一边用火光照,一边驱赶害虫,时间长了,这种农事活动慢慢就变成了一种节庆。作为过去农事活动工具的火把也变成了如今祝福的象征。”对于彝族人民来说,火把节也象征着对丰收的期盼,因此,这个节日又有了“丰收节”的说法。

 

此外,火把节还有一个名称叫星回节。周兵告诉记者,所谓星回就是对星象位置的一种描述。“当地的说法就是夜晚观察北斗星‘勺柄’指向南方,代表夏季,这是彝族过火把节,而当‘勺柄’指向北方,代表冬季,正值这边的彝族年。目前都是统一叫做火把节。”

 

事实上,火把节并非彝族专属,在白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火把节同样是一项重要的仪式活动。而究其根源,在于几个少数民族之间有所关联,不少风俗习惯都十分相似。

 

2006年,彝族火把节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两大彝族聚集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均为该活动的主要申报单位。

 

新京报记者 张羽 编辑 唐峥 校对 何燕

彝族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