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任翀团队:与“海燕”水下滑翔机一起翱翔南海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任翀团队:与“海燕”水下滑翔机一起翱翔南海
2019年10月06日 08:42 青岛政务网
原标题: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任翀团队:与“海燕”水下滑翔机一起翱翔南海

  10月4日上午10时许,记者终于打通了任翀的电话,在此之前,几乎没有信号。“这就是海上工作的常态,不过,我们很快就可以靠岸了,这次无人系统环境观测协同组网南海试验已经圆满完成任务目标。”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高端装备联合实验室(中船重工集团部分)技术带头人任翀说。这次科考任务是由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组织的我国最大规模的南海组网观测任务,自今年8月26日从湛江起航,历时41天。任翀担任本次科考任务的首席科学家。

  据了解,科考队员们搭乘的是一艘1000吨级的船,“体格”不算大,科考时段又赶上南海台风频发的季节,海上风急浪高,不少队员都出现了严重的晕船反应。站在甲板作业的时候,一个浪打上来,大家半身都湿透了。至任务结束,全体队员攻坚克难,完成了37台(套)海洋技术装备的海上试验及组网观测应用,获得了大量南海中尺度涡的观测数据,包括南海一个暖涡、一个冷涡的数据,对了解海气相互作用非常重要。“我们回来的时候,还有22台(套)设备在海上进行长时间观测运行,并通过卫星实时发回观测数据。”

  海试过程中,回收、布放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观测与探测联合实验室(天津大学部分)自主研发的“海燕”水下滑翔机是一场“重头戏”。黄色的“海燕”身材细长,形似鱼雷,在水里十分灵活。但是在海况不怎么好的时候,回收特别费劲,绳索、长叉都用上了,看着好像是从水里捞起了一条大鱼。此次科考当中,成功回收了一套已经在海中近五个月的长航程“海燕”,并布放了两套4000米级的大深度“海燕”。

  10月1日,因为要持续海洋设备的布放工作,加上船上信号不好,科考队员们错过了收看国庆大阅兵。10月2日晚至3日凌晨时分,船靠近三沙附近,终于有了信号,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赶紧聚在一起看重播,“时间见证,盛世如愿,我们特别激动!”船上的青年科考队员田红涛原定10月4日要回家订婚的,虽然延迟了,但是这个意义非凡的海上国庆节,让他没有遗憾。

滑翔机南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