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安徽巢湖、河南泌阳联手守护抗日烈士墓

安徽巢湖、河南泌阳联手守护抗日烈士墓
2019年10月09日 07:48 检察日报正义网
原标题:安徽巢湖、河南泌阳联手守护抗日烈士墓

“有德叔,我代表家乡亲人来看您了” 

  安徽巢湖、河南泌阳联手守护抗日烈士墓

  “有德叔,我代表家乡亲人来看您了,感谢安徽乡亲这么多年来对您的精心守护。”近日,安徽省巢湖市庙岗乡童集村上北份组松树岗抗日烈士吕有德的墓碑前,千里之外的烈士后代、河南省泌阳县双庙街乡夭庄村党支部书记吕吉岱长跪不起,不断啜泣,口中喃喃地说。 

  时隔81年,长眠异乡的抗日烈士吕有德终于等来了后人。感人故事的背后,是泌阳县检察院、泌阳县委党史办、泌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泌阳新四军研究会寻找抗日烈士吕有德后人的辛勤付出。 

  烈士忠骨埋异乡

  安徽省巢湖市庙岗乡童集村上北份组松树岗,有一座五烈士墓,村里老人说,五烈士遗体运过来的时候,村民怕保长、汉奸通风报信,不敢大张旗鼓地安葬,就用芦席裹起来,用土简单掩埋了,并找石匠刻了一个墓碑。重修五烈士墓碑的发起人、当地村民童欢说,安葬五位抗日烈士遗体的地方叫松树岗。1938年冬,抗日武装与驻扎在烔炀河的日伪保安团在花集进行战斗,新四军五位战士在战斗中被日军打冷枪牺牲,时任新四军巢湖支队政委的方茂初同志通知上北份村民将五烈士遗体就地安葬。 

  几十年来,安徽当地百姓一直在寻找五位烈士的亲人,由于交通信息闭塞等,一直杳无音信。当地村民多次通过媒体希望早日找到五烈士的亲属和后人,让他们实现祭奠亲人的愿望。这五位抗日烈士的信息是:班长张天庚,来自河南确山;班长平文启,来自河南卫辉;战士郑星三,来自河南桐柏;战士吕友德,来自河南泌汤(后经核实,此为记载错误);战士汪良奇,来自安徽桐城,五烈士所属部队为新四军四支队八团三营九连,属高敬亭部。 

  今年8月,安徽当地乡亲在网上发布寻找抗日五烈士亲人的信息。 

烈士后人找到了

  无独有偶,网上寻找“河南泌汤吕友德抗日烈士亲人”的线索引起泌阳县检察院检察官的关注,该院检察长田冬松决定启动英烈权益保护公益诉讼程序,安排第四检察部干警迅速与泌阳县委党史研究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泌阳新四军研究会取得了联系,查阅了泌阳籍吕氏家族的相关资料。 

  在查阅资料和有关部门调查的基础上,8月8日,泌阳县检察院向中共泌阳县委党史研究室、泌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出检察建议,建议查明吕友德烈士的详细情况,寻找烈士吕友德的亲人,如查证属实将吕友德烈士载入“泌阳籍烈士英名录”,加大对革命烈士事迹的宣传力度。 

  收到检察建议后,中共泌阳县委党史研究室、泌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高度重视,邀请泌阳县检察院、泌阳县新四军研究会等派员参加,组织专门人员查阅泌阳党史资料、吕氏家谱,走访泌阳县吕氏家族分布集中的双庙街、泰山庙、赊湾等乡镇,经过一个多月调查走访,终于在泌阳县双庙街乡夭庄村《泌阳吕家寨吕氏家谱》273页查到了记载:三十二世,应贤配偶马氏,生卒不详,合葬于庄东南老茔地,长子吕有德22岁外出当兵无音信,次子吕有存1924年出生等重要信息。 

  这个吕有德,是不是长眠在安徽巢湖的泌汤籍抗日烈士吕友德?泌阳县委党史研究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泌阳新四军研究会领导顺藤摸瓜,根据这一重要线索,及时联系了吕有德所在的双庙街乡夭庄村党支部书记吕吉岱,找吕有德的堂兄堂侄和邻居核实了解情况,制作笔录,通过询问知情的老年人均证明吕有德22岁到东山跟着王老汉当兵,后来一直没音信。吕有德在家系长子,还有一个弟弟叫吕有存,单身,已过世,兄弟俩均无后人,吕有德现有三代以内直系血亲十几人。泌阳县委党史研究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泌阳县新四军研究会及时将查明的情况给泌阳县检察院进行了反馈,确认长眠在安徽巢湖的抗日五烈士之一吕友德就是河南省泌阳县双庙街乡夭庄村的吕有德。 

 让红色精神在两地传承

  烈士后人找到了,故事仍在继续。 

  几十年来,安徽省巢湖市庙岗乡童集村的百姓在寻找烈士后人音信的同时,始终没忘记英勇献身的抗日烈士们,他们按照巢湖农村的习俗,年年清明、冬至、大年三十,村民上坟从烈士墓前经过时,都要对先烈进行祭奠,当地村民对五烈士有深厚的感情,看作自己的亲人祭奠。为了铭记这段历史,缅怀先烈,去年清明节前,上北份的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由童欢牵头按照当地风俗,筹款修缮了五烈士墓,重新树立了墓碑,撰写了墓志铭和对联。当地政府还计划把五烈士墓作为庙岗乡的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建成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党员、群众参观瞻仰,缅怀先烈。 

  今年9月22日,泌阳县吕氏宗亲为了表达对当地村民80多年来的守护之情,给童集村的乡亲们赠送了锦旗,商讨进一步做好五烈士墓碑保护的具体措施,听取他们对烈士墓碑管理保护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泌阳吕氏宗亲的提议,吕有德烈士的家乡河南省泌阳县双庙街乡夭庄村和童集村结为“友好村”,共同守护好烈士墓地,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讲好烈士故事,让英烈精神代代相传。

党史研究室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