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安徽旱区村民上山寻水 意外发现几十万岁高龄溶洞

安徽旱区村民上山寻水 意外发现几十万岁高龄溶洞
2019年11月19日 18:36 新京报
原标题:安徽旱区村民上山寻水 意外发现几十万岁高龄溶洞

在怀宁县石镜乡分龙村附近的山腰上,村民意外找了一处山洞,里面的水源有望缓解旱情

新京报讯(记者 田杰雄)进入十一月以后,江西、安徽等地的旱情依然持续。在安徽安庆怀宁县,农户生产灌溉的水塘已经干涸,许多村民只得上山寻找水源,不料这一上山还有了意外发现。11月中旬,有村民在怀宁县石镜乡分龙村附近的山腰上,发现了几十万岁“高龄”的溶洞,洞穴内不止含水量丰沛,更有人类活动的痕迹,相关痕迹可追溯至清朝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更重要的是,发现山洞水源后,村镇已经在寻找保护利用的方式,计划通过管道把水引至山下,用以生产灌溉。

溶洞内原本60厘米高的积水现已干涸。石镜乡人民政府 查显峰 摄

意外寻得“高龄”溶洞

“发现这个山洞纯属偶然,村民原本是想上山寻水的。”新京报记者从安徽怀宁县石镜乡了解到,旱情持续几个月以来,山上石坑中的积水可以说是不少村民生活用水来源,本次发现的洞穴就是在寻找水源的过程中找到的,山洞边便是一处石坑,内部积水超过5米深。

11月中旬,安徽省考古学会会员江用虎跟随当地乡镇的工作人员到达了洞穴的发现现场,“本来山洞最外层是有一个很小的洞口的,村民发现后慢慢把洞口扒开,意外发现里面的空间很大。”江用虎向新京报记者回忆,洞穴内部空间呈现出放射状,走入内部后会发现洞穴通道是向多个方向延伸的,每个洞的高度约2米,洞穴较宽处为5米左右,窄的地方也能达到2米,在洞穴中,人们几乎可以行走自如。

溶洞呈现放射状,许多通道暂被积水阻断。江用虎 摄

从石镜乡政府提供的现场照片来看,洞壁呈现两种颜色,呈现浅褐色的洞底和壁面应为已经干涸的水迹。江用虎分析表示,若在往年,洞穴内的积水可达到洞壁60厘米左右的位置,从而也就隔绝了人与动物。而今年安徽地区干旱,洞内水位以及洞外石坑水位均大幅下降,这才让洞穴被人类所发现。

江用虎提到,在洞穴壁面有着雪白的碳酸钙晶体,部分区域还呈现出了小小的石笋,“溶洞成长到这个程度,一般需要几十万年的时间,人们乍一听,会觉得这个时间很长,但是对于天然形成的溶洞来说,几十万年也只是一个很基础的时间长度。”

人类活动可追溯至清朝太平天国

除了几十万岁的溶洞首次被发现,本次走入洞内,江用虎一行人还留意到山洞壁面上孔洞痕迹,这些孔洞排列较为规则,每隔一定距离,便会出现在壁面上,有的地方还保留着碳化了的木棒。江用虎认为,这些或许是曾经起到照明作用的木棒,和用以固定木棒的洞孔。

江用虎介绍,洞穴所在的石镜乡与月山镇相连,这片区域一直存在溶洞,“只不过此前月山镇区域发现的多一些,石镜乡内发现的溶洞数量较少。而在许多老人口口相传的历史里,这些溶洞曾经是作为当地人躲避战乱的庇护所而存在的。”而老人们所传的战乱,据江用虎解释,其实是清朝咸丰年间的太平天国运动。“当地老人们现在还会提到,当时祖辈们躲战乱时,溶洞是最好的地点。”

溶洞入口。江用虎 摄

江用虎提到,洞内面积很大,但上周走入洞穴后,发现洞穴内的深处区域多被积水填充,且水量丰沛,所以其实目前人们可以考察到的区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具体洞穴内是否还留有其他人类活动的痕迹、是否还能保留一些生活用具,这些问题还需待积水清空后做进一步的探查。

新京报记者从石镜乡获悉,发现山洞水源后,村镇已经在寻找保护利用的方式,计划通过管道把水引至山下,用以生产灌溉,待水质监测合格后,这部分水源将可解决山下近200名村民的生活用水问题。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吴兴发

积水水源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