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北京建筑大学穆钧团队获2019年度世界人居奖

北京建筑大学穆钧团队获2019年度世界人居奖
2019年12月13日 21:10 新京报
原标题:北京建筑大学穆钧团队获2019年度世界人居奖

新京报讯(记者 方怡君)家住四川省马鞍桥村的李洪元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参与建造的“土房子”有一天“走上了”世界舞台。12月9日,2019年度世界人居奖(World Habitat Awards)获奖名单揭晓,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穆钧团队完成的“现代生土营建研究与推广”系列成果,获本年度世界人居奖铜奖。

“土房子”就是其中的一项成果,看似普通,实际上蕴藏着穆钧团队在现代生土建造技术方面的智慧。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丁家沟乡马岔村活动中心,是利用现代生土房屋建造技术制造的生土建筑。  图源:北京建筑大学

2011年开始,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支持下,针对传统夯土建造技术,穆钧团队首次将现代生土材料优化理论引入我国乡村建设,克服了传统夯土在抗震和耐久性方面的固有缺陷,并研发出一系列适合我国农村地区的现代生土房屋建造技术、设计方法及其相应的施工机具系统。

“不同于传统夯土建造技术建造出来的土房,现代的夯土建造技术最大的突破点之一是考虑建筑的抗震性,用各种方法提升其抗震性能。”穆钧介绍道。实际上,以生土为主要材料的建造传统,在我国拥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因其在力学和耐久性能方面存在的缺陷,这样一个传统技艺建造的土房逐渐被以烧结砖、混凝土等常规建筑材料建成的房屋所取代。

建设中的洛阳二里头国家遗址博物馆。  图源:北京建筑大学

据介绍,经过技术改良,新工艺下的生土建筑至少能建到三米高。此外,“不同于其他材料,生土材料可以就地取材,很好地平衡室内的湿度和温度,具有经济且环保的特点。” 穆钧教授团队主要成员、北京建筑大学讲师蒋蔚说道。截至目前,穆钧团队带着当地农村工匠,在甘肃、湖北、河北、新疆、江西、广东、福建等具有生土建造传统的17个省或地区,完成近200栋示范推广农房和乡村公建的设计与建设。

穆钧告诉记者,做生土不是为了取代混凝土,而是为了带动更多同行,回过头来看看中国传统技术,包括竹建筑、木建筑,让随处可见的土木草等原材料重新焕发生机。

据不完全统计,在团队的直接指导或间接影响下,近4年来,全国范围内启动了30余项诸如度假酒店、精品民宿、展览馆等基于生土应用的现代建筑设计项目,并且伴随着相关市场需求的产生,也涌现出越来越多开始从事生土施工的企业或团队。

据悉,世界人居奖设立于1985年,由世界人居基金(World Habitat)与联合国人居署(UN-Habitat)联合主办,是教育部建筑学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认定国际奖的最高级别奖项。该团队是继吴良镛院士和刘加平院士之后,再次获得世界人居奖的中国专业团队。

新京报记者 方怡君 校对 陈荻雁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