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甘肃五千年彩陶精品本月亮相国博 展期长达一年

甘肃五千年彩陶精品本月亮相国博 展期长达一年
2019年12月17日 13:14 新京报
原标题:甘肃五千年彩陶精品本月亮相国博 展期长达一年

5500年历史的甘肃彩陶文化集中呈现在国博展厅,包括著名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等文化类型彩陶。

新京报快讯(记者 倪伟)“国色初光——甘肃彩陶艺术展”将于12月25日在国家博物馆开幕,5500年历史的甘肃彩陶文化集中呈现在国博展厅,包括著名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等文化类型彩陶。此次展览展期将长达1年

距今八千年左右,渭河流域先民烧制出了中国北方第一批彩陶。此后,彩陶广泛出现于黄河、辽河、长江等流域各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其中以黄河上游甘肃地区最为发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彩陶文化。

甘肃彩陶文化跨越5500年,包含众多新石器时代及青铜时代文化。本次展览以考古与历史作为时代背景,将展出精美史前彩陶195件(套),涵盖甘肃彩陶各历史时期。其中不乏精品,许多是第一次面向公众展出,堪称黄河中上游史前彩陶精品荟萃。

即将出现在展览中的一件鲵鱼纹瓶,鲵鱼纹头部为人脸形象,身体遍布鳞片状的网格纹,两侧饰爪形纹,形象写实生动,具有鲵鱼、人、蛇三者组合的特征,有学者认为可能是人首蛇身的伏羲形象。一件猪面纹细颈壶绘出了四只猪面,家猪是先民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也是原始农业开始繁荣的证明。

鲵鱼纹瓶,甘肃省博物馆藏。图/甘肃省博物馆

鲵鱼纹瓶,甘肃省博物馆藏。图/甘肃省博物馆

展览中多数展品来自甘肃,但一件形体高大的马家窑早期漩涡纹四系彩陶罐则由国博馆藏。该陶罐用流畅的线条、饱满的构图再现了黄河河水波浪起伏、涡流翻卷的壮丽画面。

展览第一单元“黄土下的彩色世界”主要表现甘肃彩陶的文化背景。追溯甘肃彩陶1923-1924年被瑞典学者安特生发现的过程,对不同阶段、类型甘肃彩陶文化做了概要介绍。第二单元“笔画与色调的奏鸣”,按照时代顺序介绍甘肃彩陶各文化的主要纹饰及演变规律,展示了大地湾文化时期最早出现的彩陶,仰韶文化时期彩陶图案由简单搭配到复杂构图的演变规律等。

马家窑文化是此次展览的重点。马家窑彩陶十分丰富,展览按马家窑早中晚三个时期分作三组,分别展示了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的彩陶群组。

先民在彩陶上留下的具象纹饰,展示了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第三单元“大自然的生命组歌”展现了这些取法自然的彩陶纹饰,以及彩陶主要生物纹饰的特征与变化规律。第四单元“精神的家园”,将各文化阶段与人们精神生活有关的彩陶纹饰集中起来,包括“原始信仰”部分的鲵鱼纹与神人纹,“塑形艺术”部分的各种陶塑文物,以及“音乐舞蹈”部分的舞蹈图案彩陶。

变体神人纹壶,临夏州博物馆藏。图/临夏州博物馆

该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博物馆主办,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兰州市博物馆等十余家文博机构协办。这是继“丝路孔道——甘肃文物菁华展”之后,国家博物馆与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博物馆又一次合作。

新京报记者 倪伟

编辑 丁天 校对 柳宝庆

彩陶甘肃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