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红白歌会收视破新低,凸显日本乐坛衰落、晚会创新乏力

红白歌会收视破新低,凸显日本乐坛衰落、晚会创新乏力
2020年01月06日 15:43 新京报
原标题:红白歌会收视破新低,凸显日本乐坛衰落、晚会创新乏力

近日,NHK电视台悄悄公布了新年红白歌会的收视率,之所以不动声色,莫过于收视率成绩过于惨淡了,前半段34%,后半段37%,打破了2015年创造的历史最低纪录。不过这个收视率显然符合本场晚会的水平,笔者全程跳着看完,非常无聊。作为一个以唱歌为主要节目的大型晚会,红白歌会正伴随着日本乐坛的整体衰落和晚会创新乏力而凸显颓势。

海报,图为三位主持人。

1951年,当时还没有电视台的NHK放送协会利用广播播出了第一期红白歌会,庆祝日本新年,在战后百废待兴的环境里,这种唱歌比赛节目形式深受普通听众喜爱,并且马上成为日本最受欢迎的节目。1963年,红白歌会的收视率达到过恐怖的81.4%,被称为怪物节目,也是NHK手上的一张王牌。

 

由于红白歌会这种极高的收视率,大量歌手以能够登上红白歌会演出为目标。一方面NHK电视台在邀请歌手时主要参考的是当年的流行程度和国民度,能够被红白歌会邀请说明确实是足够火;另一方面登上红白之后,次年年初的CD销量会受到红白歌会的影响而增加(“红白效果”),对于歌手来说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而一些经典作品甚至可以通过红白歌会成为日本人口中的名曲而代代流传。

 

不过作为一档歌唱类晚会,所有节目全都是以歌手演唱为主,这就不可避免会受到日本流行音乐界的影响。上世纪60-80年代是日本流行音乐快速发展的时期,演歌和歌谣曲领域的优秀歌手层出不穷,唱片销量快速增长,而这个时期正是红白歌会最为鼎盛的时代,当红歌手与红白歌会相辅相成、互相成就。

 

对于歌手来说,红白歌会就成了他们获得曝光、展示实力的重要舞台。邓丽君能够在日本乐坛确立其天后地位,不仅是极高的唱片销量,也是多次登上红白歌会带来的专业性背书。而热门歌手的登场对于红白歌会来说也极大地吸引了眼球。年度顶流的加持让整场晚会话题不断,甚至极大降低了红白歌会的策划难度,只要把年度唱片销量列个表,从头请到尾即可。

邓丽君在红白歌会上。

 

当然,好日子总有到头的一天。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的衰退时期,日本乐坛的发展也越来越乏力。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还能出现诸如福山雅治、宇多田光、椎名林檎、zard、aiko、superfly等一批普通民众也耳熟能详的知名歌手,那么2000年之后的偶像时代,就让越来越多的人看不懂了。诸如AKB48这样所谓的国民组合,其实主要受众仍然是年轻人或是年轻男性,真要登上红白歌会开始面对广大中老年观众与家庭主妇的时候,最终影响的肯定是收视率。

 

除此之外,唱片销量日渐低迷也让日本乐坛近10年没有出现过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歌手或组合,往年压轴的岚和smap已经是上世纪90年代出道的了,然而至今仍然是红白歌会的头牌。smap解散之后,红白歌会面临的歌手荒、组合荒的情况会更加恶劣。说到底,红白歌会作为一个纯歌唱类晚会,实际上其晚会节目策划的灵活度非常低,这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模式日本观众已经看了60多年,早该审美疲劳了。

 

不仅如此,登上红白歌会的流行歌手们也在上演花式翻车,跑调破音已成了每年红白歌会的固定戏码,往常带动唱片销量的红白效果也变成了销量毒药。2012年滨崎步因为在红白歌会上破音+跑调,直接被评为当年红白歌会最令人失望的歌手,把自己仅存的一点声誉和人气消耗殆尽。

本次红白歌会上的菅田将晖。


2018年红白歌会,网络歌手出身的DAOKO第一次登上红白歌会的舞台,演唱当年极其火爆的《打上花火》。这本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以及获得主流群体认可的好机会,结果DAOKO现场发挥严重失常,仅次于2012年滨崎步的现场发挥。一个大好的路转粉的机会变成了路转黑,令人唏嘘。而今年的红白歌会,登场的新人越来越多,水平却也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降低,非歌手出身的演员菅田将晖第一次登上红白舞台,整个表演毫无亮点可言,不免让人开始质疑红白歌会的专业性。

 

不过红白歌会也不是没有破局的希望,不如学习一下邻国,从红白歌会变成红白晚会,丰富节目形式,而各种艺术形式都能登上红白的舞台,不再依赖歌手组合,说不定还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从近年来中国春晚在日本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也能看出来,日本观众确实还挺吃这一套的。

 

□袁蕾(评论人)

新京报编辑 吴龙珍 校对 刘军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