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上海政协委员:留学生应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上海政协委员:留学生应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2020年01月14日 22:59 中国经营网

  原标题:地方两会|上海市政协委员唐宁玉:留学生应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2020年,上海市“两会”分别于1月14日、15日举行。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唐宁玉此次的主要提案是《提升高校留学生招生和培养质量,主力形成优秀国际人才队伍》(以下简称“《提案》”),《提案》显示,上海是我国来华留学第二大目的地城市,去年上海共招生6万名来华就读大学生,在40所高校中就读,一方面上海在留学生的招收、培养和留用上已经颇有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提案》认为,当前不少高校老师反映国际学生的总体质量弱于国内学生,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同学校招收国际留学生的标准和方式不同,导致学生生源质量、生源结构差别较大。而且,长期以来,对留学生要求学习中国文化和中国语言,但思想教育课程通常是免修的,其弊端是不利于他们长期在中国学习和工作。

  此外,留学生有很大比重都希望长期留在中国就业,虽然上海近年来不断推出吸引国际毕业生在上海就业的新举措,但仍有局限性,面向留学生的实习、就业辅导还较为缺乏。

  唐宁玉就此建议,高校要不唯数量,更重质量,形成留学生选拔评价体系。首先在各高校中推进“质量高于数量”的招收理念,其次要参照“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建设”项目,通过“留学生招生选拔方案示范性建设项目”等鼓励高校提升招生标准,形成系统选拔方案,提升生源质量。再次,可以委托留学生项目开展较好的高校联合,形成针对留学生来沪学习的标准选拔考试或选拔评价体系,该考试体系或评价体系各学校均可采用,但不同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特点制定不同的招生分数线,以此保证来沪留学生质量。

  唐宁玉建议,要通过“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增加留学生对中国特色的认同。最近几年国内高校开始推广“课程思政”的做法,在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一些学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考虑到留学生的特点,这种润物无声的做法更适合,在课程中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中国文化、历史、中国的PEST,还增进他们对中国社会主义特色道路和核心价值观的了解和认同,从而培养一批爱华友华亲华的年轻国际人才。

  此外,还应构建“海纳百川”的就业辅导平台。国际人才是国家化大都市的标志之一,留学生作为优质国际智力资源,应成为上海全球创新策源地、国际人才高地建设中的储备人才。建议形成留学生在沪就业引导机制,给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和就业辅导。促进政府、高校和一些行业协会或产业园区合作,为各类企业提供定制化的国际人才培养。借助于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奇迹,形成长三角留学生实习就业辅导平台,在更大范围中促进国际人才的就业,提升长三角国际人才比例,优化长三角区域国际人才资源配置。

  最后,要形成优势互补,资源贡献的机制。相比中国学生,留学生规模小,建议高校在推进留学生趋同化管理做法时,对一些更凸显留学生特色的课程和做法可以优势互补。

  作者:颜世龙

责任编辑:范斯腾

国际人才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