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5年前的今天,中国科学家成功挺进南极冰盖之巅
中国的南极科考事业已迈入第36个年头。15年前的今天,是中国南极科考队成功抵达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的日子。
![△第21次南极科考队员登顶冰穹A合影](http://n.sinaimg.cn/spider2020118/607/w366h241/20200118/e555-inhcycc1143990.png)
2005年1月18日3点16分,在挺进南极内陆冰盖1200多公里、克服了冰裂隙、白化天气、高山反应、严寒等诸多困难后,中国第21次南极冰盖昆仑科学考察队确认找到了南极内陆冰盖冰穹A(Dome A)的最高点:南纬80度22分00秒、东经77度21分11秒、海拔4093米。
![△从中山站到冰穹A(Dome A)](http://n.sinaimg.cn/spider2020118/592/w360h232/20200118/0d29-inhcycc1143988.png)
南极内陆冰盖冰穹A最高点确认,弥补了我国在南极内陆考察的一个空白领域,也为后续建设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南极昆仑站](http://n.sinaimg.cn/spider2020118/633/w394h239/20200118/6161-inhcycc1144049.png)
冰穹A——独一无二的“科学观测站”
冰穹A因其恶劣的气候条件,被称为地球上的“不可接近之极”。但其独一无二的科学价值,对于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来说是充满着诱惑的。
![△冰穹A地区](http://n.sinaimg.cn/spider2020118/527/w338h189/20200118/a99d-inhcycc1144048.png)
在冰穹A,有地球上最好的大气透明度和宁静度,可开展几个月极夜的连续观测,风速较低,被国际天文界视为进行天文观测的最好场所。
![](http://n.sinaimg.cn/spider2020118/698/w411h287/20200118/cb8d-inhcycc1144143.png)
△第21次南极考察内陆冰盖队车队
此外,这里是国际冰川学界公认的南极冰盖理想的深冰芯钻取地点。冰芯被称为“气候天书”,记录着百万年来地球气候变化的信息。获取深冰芯能对地球既往气候有更深入的认识。
![△2005年中国南极科考队在南极大陆钻取的冰芯](http://n.sinaimg.cn/spider2020118/695/w412h283/20200118/7cc6-inhcycc1144144.png)
冰穹A——“兵家必争之地”
探寻冰穹A以其重要的科学考察性,成为了世界各国南极考察的目标。而对于中国来说,这更意味着在国际南极事务上的话语权。
![△“南极四点”](http://n.sinaimg.cn/spider2020118/680/w338h342/20200118/8b46-inhcycc1144211.png)
作为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冰穹A与经线交会的南极极点、全球温度最低的南极冰点、地球磁场南极的磁点,被视为南极科考的四大必争之点。在2005年以前,除冰穹A外,其余各点分别有美国阿蒙森·斯科特站、俄罗斯东方站和法国的迪蒙·迪维尔站。
![△中国南极考察队员正在钻取冰芯](http://n.sinaimg.cn/spider2020118/678/w409h269/20200118/72bd-inhcycc1144208.png)
当时,南极仅剩下海拔4000多米的冰穹A这个科考空白点。因此,抢先登上冰穹A最高点,不但能让我国科学家获得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也将提升我国在南极事务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南极冰盖按网格形式划分为17条路线](http://n.sinaimg.cn/spider2020118/714/w413h301/20200118/d0ad-inhcycc1144269.png)
中国人拥有了登上南极冰盖之巅的权力
1991年,德国不来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国际南极横穿计划。该计划将南极冰盖按照网格的形式,划分为17条路线,每条路线由一支考察队负责。
![△秦大河](http://n.sinaimg.cn/spider2020118/555/w315h240/20200118/9adb-inhcycc1144267.png)
代表中国参加这次会议的是中科院研究员刘小汉和院士秦大河,当计划的路线被各国“瓜分”得所剩无几时,他们据理力争,争取到了“中山站—冰穹A”的考察路线,让中国人拥有了登上南极冰盖最高点的机会。
![△中国南极冰穹A(Dome A)观测站](http://n.sinaimg.cn/spider2020118/643/w411h232/20200118/a96b-inhcycc1144328.png)
另一处科考空白——危机四伏的“格罗夫山”
在这条路上,还有一处南极科考空白——格罗夫山。有人曾这样描述它:
在格罗夫山
你向任何一个方向跨出一步
都可能是人类的第一步
也可能是自己的最后一步
![△格罗夫山地貌](http://n.sinaimg.cn/spider2020118/581/w336h245/20200118/1bc7-inhcycc1144329.png)
![△中国格罗夫山考察队](http://n.sinaimg.cn/spider2020118/643/w412h231/20200118/f7e0-inhcycc1144391.png)
魔鬼冰缝,缓慢前行,冰雪之路上危机四伏,但这并未阻挡中国探索南极的脚步。1998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刘小汉、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刘晓春教授,两人开始向被称为“国际无人救援区”的格罗夫山进发,成为中国格罗夫山考察的先行者,也为后续中国探索冰穹A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
![△刘晓春](http://n.sinaimg.cn/spider2020118/716/w411h305/20200118/f2fb-inhcycc1144393.png)
专访刘小汉:南极考察是艰苦而光荣的
“我们的任务很简单,第一找到格罗夫山,第二在那活下去,第三看看能开展什么工作。”刘小汉在接受总台央视记者的采访时说道。回忆起当年南极考察的往事,72岁高龄的刘小汉有些激动,用4个字总结了多年的南极之旅——“艰苦”但很“光荣”。
![△刘小汉接受采访](http://n.sinaimg.cn/spider2020118/639/w410h229/20200118/5e77-inhcycc1144456.png)
当年,刘小汉还给自己添了一项任务:找陨石。
戳视频,看看他如何找到中国南极考察的第一块陨石。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http://simg.sinajs.cn/products/news/items/2017/pc_news_article/img/news-code-f951f4.jpg)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推荐新闻
- 【 新闻 】 伊朗实际击杀上百名美军士兵 但被美掩...
- 【 军事 】 出鞘:为何航母要拥有全甲板攻击的能...
- 【 财经 】 男子曝海底捞吃出烟头:要求赔偿1元
- 【 体育 】 郎平:为国争光是义务和使命 向冠军努...
- 【 娱乐 】 谢娜穿披风现身湖南卫视小年夜彩排
- 【 科技 】 微软沈斌:5G推动移动办公“质变”
- 【 教育 】 成都一小学生偷拿家长3500元去抽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