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京报:武汉“封城”不是“围城” 而是众志成城

新京报:武汉“封城”不是“围城” 而是众志成城
2020年01月24日 01:43 新京报

  原标题:武汉“封城”不是“围城”,而是众志成城

  ■ 社论

  尽管为防控疫情而“封城”,但武汉并不是孤城奋斗,疫情面前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

  近日,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使华中重镇武汉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一是确诊、疑似与死亡病例都在快速上升,而且都与武汉有着直接、间接关系;二是随着春节的临近和春运进入高峰,各地接连发布的新发病例挑动着人们的神经,武汉人外出去向也成为网上一个关注的话题;三是1月23日上午,武汉实施了严格的限制人口流动政策,即通常所说的“封城”,武汉城内也发出求助之声。

  此次疫情防控的难点有两个:一是病源与传播路径的不确定性;二是人员流动性,特别是春节期间大规模密集流动。前者需要医学深入研究,短期恐难突破;后者却可以是人力能及的,旨在切断病毒传染的链条,防止病毒在传播中变异。

  于是,武汉“封城”是在人们对病毒认知有限情况下的物理隔离措施,是不得已之举措,也是疫情防控的一记“重拳”。抓住这个时机是必要的,因为春节过后还有一个人口迁徙的高峰。如果可以此时控制疫情,就可以实现“一针及时省九针”。这也是汲取“非典”应对的教训,力争把疫情封控在局地。对此,武汉市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牺牲,需要也值得致敬。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封城”之后怎么办?

  现代社会是个高度流动的社会。一个城市的正常运行,离不开与外部的人力、资源、能源、信息的交换与交流。武汉的“封城”必然是有限的、临时的极端手段。说是有限的,因为它主要是限制人群的非必要流动;说是临时的,是因为“封城”不能持续过久。

  在有限而关键的时间段里,武汉一方面要保证感染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并进一步控制感染扩散;另一方面,要保障未感染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让市民平稳度过“封城期”。

  我们应该看到,“封城”不是为了让武汉自己消化疫情来确保其他地方的安全,而是控制疫情蔓延,集全国的力量共同帮助武汉渡过难关。武汉防疫不是孤城奋斗,因为在疫情面前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

  首先,根据疫情变化,武汉市应密切跟踪防疫需求的变化,包括医护人员及防护装具、医疗设备与药品等,并向国家卫健委和社会公布相关需求。国家卫健委代表疫情防控指挥部,派出援助队伍,协调发改、工信、交通等部门,组织动员生产、运送紧急物资。

  第二,武汉市应关注居民及滞留武汉的外地公众生活,保障主要商品市场供应充足,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和囤积居奇,用市场化手段与政策杠杆稳定物价。同时,对于滞留各地有困难的武汉公众,各地政府要给予特别的关爱,使其能够在外过一个祥和的春节。

  第三,政府应号召、动员、鼓励企业与社会组织发扬协作、互助精神,在防疫部门的专业指导下,为战胜疫情做出贡献。

  第四,媒体与公众在发布、转发疫情信息时要避免悲情的渲染,帮助人们以理性、乐观的精神战胜时艰。适度的恐惧可以发挥应激效应,有利于防疫,不能因此封控信息;但过度的恐惧就会适得其反,导致非理性行为。此次疫情目前人际传播力和病死率不及“非典”,高度防备、严格防护十分必要,但也不必“惶惶不可终日”,保证正常饮食休息,才能增强身体免疫力,与病毒作战。

  第五,将疫情防控与普通医疗救治统一起来,合理配置医疗资源,避免因防疫而影响对普通病患的诊疗。春节期间,全国多地医护人员放弃了休假,严阵以待。而对于参加防疫的医护人员,政府应给与补贴、奖励。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更重要的是社会理性也逐步发育完全。有全国人民支持,武汉也不会成为孤城。而武汉市也要关注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的民生之需,把制度优势切实转变为防疫效能。此外,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与预防不足、响应迟缓的机制短板存在反差,敦促中国卫生应急管理必须深刻反思、锐意变革。

  防疫与防灾一样,都是衡量和检验政府执政能力、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时刻。武汉“封城”,不是“孤城”,更不是“围城”。疫情面前,我们都应是“防疫”人。

责任编辑:祝加贝

武汉湖北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