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彭波:新冠疫情中的六大“危中之机”

彭波:新冠疫情中的六大“危中之机”
2020年03月20日 07:35 观察者网

  原标题:彭波:新冠疫情中的六大“危中之机”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彭波]

  2020年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随后湖北几乎封省,中国各省市数亿人隔离在家,全国生产生活休克一个多月,供应链停滞,物资供应极为紧张。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下降13.5%;从环比看,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下降26.63%。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0亿元,同比名义下降20.5%。此外,同时期,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3.0%。

资料图:国家统计局资料图:国家统计局

  另据商务部数据,2月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为35.7%,下降14.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大幅下滑24.5个百分点至29.6%,减少将近一半,受冲击比制造业更为严重。

  如今中国国内疫情形势逐步好转,不过生产生活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损失巨大,有统计认为总损失不少于5万亿人民币。现在疫情已在国际上蔓延开来,世卫组织宣布疫情已转化为“大流行”(pandemic),世界经济的前景也是堪忧。

  但是,一般的社会规律是危险当中必然包含机遇,本次新冠疫情也不例外。《周易》有言“无平不陂,无往不复”,《道德经》亦谈“反者道之动”、“相反相成”,如果应对得当,中国可以从本次疫情中获得若干发展的重要契机。而中国的企业,经此冲击之后,也可能发现新的天地。

  本文分析认为,疫情冲击虽猛,但可能给中国的发展带来如下六大“危中之机”。

  一、促进市场出清和产业变革

  近年来,中国经济总体上处于一种产能严重过剩的状况,PPI持续下滑。而且产业结构也不合理,中低端产能严重过剩,低水平重复投资,高水平的产能则相对不足,受制于人。2015年以来的供给则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试图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新冠疫情给企业带来较大冲击的同时,考验了市场、供应链及企业的应变能力,在供应链的停顿及重启过程当中,不同产业、供应链和企业的重要性及效率将得到判明。

  部分竞争力不强、管理不善、资金链紧张的企业可能会因为冲击而破产倒闭,有些行业则会面临一轮大洗牌。而优秀的企业则借此机会优化自已商业模式、管理模式、办公模式及合作模式,加快推进各类线上业务和尝试云办公,视频会议市场、现代办公服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和远程培训等行业将获得发展的机会。

  与此同时,制造业及高技术产业将得到更大的重视。因为大家发现,危机面前,制造业更加靠得住,高技术产业的市场地位也更加稳健。在某种意义上,这其实也相当于一次重要的供给侧改革,有助于市场出清及提升市场效率。

  疫情也将极大地影响全球供应链。目前看来,疫情对国内企业生产的影响是暂时的,但对产业链的影响将是长期的,甚至是深刻的和不可逆的。

  在中国国内疫情基本上得到控制的前提下,假如全球疫情在2季度继续恶化,大量的订单就可能向国内转移。如果疫情持续到3季度,国际产业链就可能向中国转移。按医卫专家当前的观点,全球疫情持续到3季度应该是大概率事件。因此,新冠疫情冲击,可能加快国际贸易摩擦背景下的全球产业链重构。

  全球制造业及产业链进一步向国内集中,长远来看,这会给中国的企业以巨大的机会。当然,这里的机会主要是指高中端的产业,低端产业大多数还是会逐渐向外转移的。

复工人员戴着口罩在生产车间有序工作。(资料图/中新网)复工人员戴着口罩在生产车间有序工作。(资料图/中新网)

  二、保住、扩大有效需求

  我们都知道,战争会带来巨大的破坏,但是也可能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在历史上,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很多国家不得不主动发动战争。在危机来临之前,很多大企业、资本家甚至会或强迫或鼓动政府对外发动战争。某种意义上,中国当前对疫情的防治在经济效果上也相当于一次小型的战争,可以保住并扩大有效需求。

  本次新冠疫情或许已导致全球经济陷入新一轮的危机,但是即使没有新冠疫情,全球生产过剩带来的大危机也在不远的地方。新冠疫情的防治可能在中短期内损害经济,但也可能因为突然性的刺激而规避大危机的发生。也就是说,一次中等的冲击可能打破经济周期的固有轨迹,缓解真正的全球大萧条。

  目前看来,国内疫情已基本上得到控制。湖北生产生活秩序估计得到4月中旬才能基本恢复,而不包括湖北在内的全国生产秩序在3月下旬就可逐步恢复正常。根据以往数据分析,中国今年全年既有需求总规模下降的概率极低。春节时期消费高峰虽然不可挽回,但是对全年的影响只有结构性意义,大部分消费需求将在之后的时间内逐渐释放,不会影响总规模。

  而以下四方面的影响将会较明显地扩大2020年及之后的有效需求:

  一是在突发性疫情带来的惊恐平复之后,人的心理会产生补偿效应,会在一段时期内扩大消费,也就是所谓的“补偿性消费”。

  二是新冠疫情的防治调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疫情过后的重建也需要投入巨量的人力物力,有专家估计仅疫情防治领域的投入就将达到2000-3000亿元。这些都将会扩大有效需求。

  三是新冠疫情的冲击将促进产业链的调整,增加相应投资。近些年来中国产业发展中“脱实向虚”的情况较为严重,投资动力下降。此次新冠疫情冲击反映出中国在医疗、灾害防控及物资保障体系方面能力还存在较大不足,需要增加投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当前疫情全球蔓延,对于疫情防治产品的需求迅速增长,有助于中国疫情防治产业链的发展。这些都会指明投资的方向,促进今后若干年的投资。

  四是疫情的蔓延会把部分服务业的需求保留在国内。中国是一个服务贸易的逆差大国,2019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达15024.9亿元,内地居民出入境3.5亿人次,公民出境旅游近1.5亿人次。新冠疫情爆发之后,很多国家切断与中国之间的交通往来,限制中国人员入境,这实际上有利于把一部分需求留在中国国内。

  以上需求的扩大有些是长期性,有些是中短期的,但是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经济的扩张。

  三、创造了提升政府部门效能的契机

  实践证明,在当前世界,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要实现稳定发展,仅靠一个市场的积极性还是不够的,政府与市场两个驱动动力,比单纯只有一个市场动力还是要强大稳健些。

  在中国当前这两个驱动力的发展当中,政府相对要落后一些。严格地说,近些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很快,政府的内在变革同样在迎头赶上。但是不同地区政府改革速度有先有后,在沿海地区一些地方政府的工作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越来越小,甚至有所超越,同时,内地某些省市政府的工作效率及服务意识却远远落后于时代,有待改进。

  此次新冠疫情突然爆发,充分暴露出国内相当多地方的政府官员观念落后、效率低下、欺上瞒下等不良情况。对于这些暴露出的问题,全国人民非常不满意,强烈呼吁对这些地方政府进行整顿。在疫情防治过程当中及事后,政府应及时响应社会诉求,选拔德能勤俭廉的优秀干部,淘汰不合格人员,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承担责任的能力。同时借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之机,趁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由于受到错误思想的指导,很多地方的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于一种逐步削弱、放任自流的状态。这个缺陷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得到充分暴露,部分社区不仅工作不得力,甚至还出现了社区聘用人员贪生怕死、临时辞职的现象。下一步中央及地方政府对此应有更多的警省,加大对基层治理的整顿与投入。

  新冠疫情的冲击及应对,暴露了很多问题,但是也加深了政府与企业、商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及合作,政府与企业两方面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彼此的重要性,同时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改进的方向。因此,新冠疫情的冲击有利于提升政府的效能,强化政府与市场的效率及效能。这些对于中国未来长远的经济成长不但是重要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资料图:“江苏新时空”

  四、提升了中国政府的威信

  本次疫情的突发及综合防治工作,充分体现了“全国一盘棋”与党中央坚强领导的重要性,有利于提升中国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的威信。

  此次应对新冠疫情,中国政府并非没有失误之处。从12月底疫情开始蔓延,到1月23日武汉政府开始采取行动,这当中耽误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影响了对于疫情的防治。但是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政府的行动效率很高,动员能力很强。

  相比之下,2009年美国在H1N1流感病毒爆发之后,花了六个月才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本次新冠疫情在中国刚刚开始爆发之时,西方发达国家也普遍持讥讽、嘲笑、隔岸观火的态度,却并不积极采取行动。等到疫情爆发,才普遍发现物资缺乏,手足失措。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疫情蔓延至少与中国差不多同时开始,但是至今没有找到合适的措施。据美国报道,截至10日上午,仅有6563名美国人做了新冠病毒检测。虽然如此,已经检测出1052名新冠患者。按此比例,假如美国真的发放100万个检测盒并真的用于检测,岂不要检测出超过10万名的患者?

  目前看来,国内新冠疫情不久就能够过去,以后主要开始防止外部的输入,这也有利于提升中央的威信及组织力、号召能力。如果中国政府在事后能够及时追究查处一批不得力的官员,同时做好总结工作,指明发展方向,就将更加能够有效加强全国人民的向心力。

  五、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

  1100万人口的武汉封城,6000万人口的湖北封省;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两所千张以上病床医院,都在10天之内建成;几天内就布置好可容纳数万人的一系列方舱医院;全国调拨2万多名专业医护人员,海陆空运送,及时到达。从一线城市到贫困山区,封锁隔离、无人怨言,捐款捐物、人人踊跃。以上种种,都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无以伦比的效率与动员能力、奋战在各行各业的人们所秉持的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工作劲头和全民族坚韧不拔的毅力。

  中国的表现获得了全世界的肯定。2月8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亚的斯亚贝巴非盟总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称赞,中国在遏制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中做出了“了不起”的努力。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积极评价中国的防疫措施:“我一生从未见过这样的动员。”世界卫生组织前官员、全球传染病研究专家福田敬二说,中国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付出的努力是史无前例的。

  另一个重要的影响是:国际社会在疫情防治产业方面对中国的依赖越来越大。我国医疗行业原本就基础较为良好,在国际上占有较大的比重,他国对我国依赖较大。当前疫情全球蔓延,需求急剧增长,世卫组织表示全球口罩库存已经耗尽,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的需求量已是正常水平的100倍,价格则是正常水平的20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迅速发展起来的医疗防护产业就具有了明显的战略意义。

  在全球医疗物资紧张之际,多个国家已经向中国发来了合作信号。目前中国已向意方提供口罩等医疗物资援助,向意出口急需的物资和设备。在中东地区,自伊朗之后,我国又对伊拉克进行医疗支援。日本在2月21日当天就表示,将逐渐恢复从中国进口口罩。甚至美国也不得不依赖中国。

  六、认清了国际上的“朋友”与“敌人”

  虽然国际政治理论早已揭示:“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但是新冠疫情冲击之下各国政府的表现,至少可以更清楚地帮助我们判明当前“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哪些国家希望加深与中国的合作?哪些国家希望借机整垮中国?

  比如说俄罗斯、伊朗和柬埔寨等国,就充分表达了与中国休戚与共的愿望。巴基斯坦在本国也非常困难的情况,仍然向中国提供了一定的援助。再比如日本和韩国,虽然与中国存在地缘方面的矛盾,但是这次认为还是有必要跟中国站在一边,同舟共济,互相帮助。

  而在新冠疫情面前,美国政府对中国表现出赤裸裸的敌意。虽然多次声称要对中国进行援助,但是一直口惠而实不至,同时又采取一系列“趁你病,要你命”的行动,诸如派遣军舰直闯南海、东海,并且继续对中国企业进行制裁,甚至公开表示中国疫情有利于美国的发展等等。

  等到疫情在美国本国扩散之后,美国在继续不断指责中国的同时,又希望中国提供帮助。3月4日,特朗普向中国发出了希望展开疫情合作的请求,3月10日美国副总统彭斯表示中国应该向美国提供口罩等物资,要有大国担当。

  特朗普在推特中将新冠病毒称为“中国病毒”

  投资界有句名言:“潮水退去之后,才知道是谁在祼泳。”这次新冠病毒疫情的爆发就如潮水退出,足以让世界看明白,哪些国家更加爱护自己的人民,哪些国家却只顾经济利益和选举胜负,哪个国家在遇到危险时迎难而上,哪个国家直接躺倒学习鸵鸟埋沙,哪些国家的体制在危机面前能够集中力量,又有哪些国家却在危机面前内争不断推卸责任……

  结语

  总而言之,疫情突袭,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这应该是一场机遇大于损失的冲击。当然,我们还要意识到,这次新冠疫情的爆发也暴露出了自己旧有的诸多问题,其中有些还相当深刻,应加以重视,及时弥补。

  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以迅速解决,则上述机遇就真正能够帮助中国发展,甚至可以大大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及国际发展环境,而中国的企业也将在全球的企业丛林当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责任编辑:范斯腾

彭波新冠肺炎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