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视频|第二次“机会窗口”来了 各国这次抓得住吗?

视频|第二次“机会窗口”来了 各国这次抓得住吗?
2020年03月26日 22:30 看看新闻
原标题:视频|第二次“机会窗口”来了 各国这次抓得住吗?

截至26日晚21时,全球除中国以外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数已经超过40万。而研究表明,除了确诊患者,还有大量尚未接受检测的潜在感染人群可能存在。

面对全球疫情快速蔓延,世卫组织呼吁各国应利用好第二次“机会窗口”,各方应采取“六方面关键行动”,包括加大部署卫生资源、改造治疗和隔离设施、将政府工作重心放在防控疫情上等等。

抓住“二次窗口”的关键是什么?

正在美国纽黑文的耶鲁大学全球健康政策与经济学助理教授、美国中国卫生政策与管理学会会长陈希表示,在没有药物和疫苗的情况下,传统的公共卫生政策会非常有用,也就是早发现、早隔离和早治疗。

早发现就是要解决病毒检测短缺的问题;早隔离就是尽早建立起“方舱医院”的模式,防止交叉感染、社区传播;早治疗就要注意病患经济负担的问题,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所有病患中有5%的病人是重症患者,需要住进ICU,那么所有的医疗配套设施就都要跟上,才能抢救重症病患的生命。

全球防疫形势面临哪些挑战?

25日,在白宫发布会上,美国首席疾控专家福西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将非常有可能周期性、季节性暴发。原因是虽然南半球处于冬季,但他们同样经历着大暴发。因此必须加快疫苗研制试验,为下一个暴发周期做好准备。

如果疫情在南半球加速蔓延,考虑到非洲、南美有大量第三世界国家,卫生防疫力量相对薄弱,这会不会给全球防疫带来更大挑战?对此,陈希认为,现在是全球化时代,病毒无国界的传播,如果有一个国家防疫出现了短板,就会影响全球防疫的大局。

另外一个影响因素就是各个国家现在的防疫策略不一致,有的国家是强打遏制的策略,有的国家是拖延的政策,如果不协调好的话,那么就会使疾病分布于几乎所有国家,使它成为一个跨季节、跨国家、跨大洲的一个长期挑战。

“中国经验”该如何借鉴?

美国《华尔街日报》25日的一篇文章指出,模仿中国武汉“封城”的西方国家,可能学错了课程,他们需要更严格的后续措施,来达到“封城”的真正目的。

对此,陈希认为,中国的防疫工作主要是靠一个组合拳起到了决定作用,而不仅仅是“封城”一个策略。包括集中收治、分类管理等,这些有效地阻止了交叉感染。另外一系列配套的策略,比如说延期开学、灵活工作制、公路铁路关口的体温检查,加大检测力度、放宽检测标准,不仅采用核酸检测还有ct检测,这些都让应收尽收的病人及早得到了检查和治疗。

(看看新闻Knews编辑  翟静)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疫情新冠肺炎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