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北京多个老旧小区 楼道杂物还没清走|文明条例来了③

北京多个老旧小区 楼道杂物还没清走|文明条例来了③
2020年06月08日 14:21 新京报

  原标题:北京多个老旧小区 楼道杂物还没清走|文明条例来了③

  新京报讯(记者 张璐 罗晓静)《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6月1日实施。其中明确,在社区生活方面,重点治理“在楼道等公共区域堆放杂物”等不文明行为。

  近日,新京报记者探访发现,在不少老旧小区的公共区域,婴儿车、废弃纸箱、木板等堆物堆料仍然常见,物业公司坦言只能劝导,是否清理全凭居民自觉。

  北京多小区神器上岗 专治遛狗不拴绳|文明条例来了①

  摘花投喂有熊孩子还有大人,公园咋办?|文明条例来了②

  专题:北京文明条例来了 这些事儿做了要挨罚>>>

  周井大院小区某层居民楼,公共区域堆放了五花八门的杂物。摄影/新京报记者 张璐

  婴儿车、酱缸等杂物堆积 物业只能劝

  婴儿车、破棉被、凉席、手推车、酱缸……6月1日,记者在朝阳区周井大院13号楼单元门看到,居民不仅在楼道公共区域堆放了五花八门的杂物,还在家门口墙壁和扶手上设置了挂钩,悬挂羽毛球拍等物品。在院内,还有居民将捡拾的矿泉水瓶、易拉罐、纸箱堆在了12号楼前,小区环境显得十分杂乱。

  “占用了一部分公共空间看似是小事,一旦发生火灾就是大事。”一位居民说,碍于情面,她没好意思请邻居把物品收回家中。另外,户外常年堆积的物品把楼门前仅有的一小块绿地也破坏了。

  6月4日下午,记者又走访了西城区长椿街附近多个老旧小区,同样发现了楼道内和院内堆物堆料的现象。

  在槐柏树街3号楼的一个单元楼道里,废弃的柜子、桶、自行车等堆在楼道,原本不宽松的楼道更加拥挤。在长西社区,狭窄的楼道中没有堆物堆料,但院内一层居民的窗户旁有废弃纸箱等堆积。情况类似的还有三庙小区,一些单元门内楼道有少量的废物堆积,小区内多处有居民自行摆放的木板、木柜等。

  “放在外面不美观,小区看着挺乱的,但是也没办法,家里地方小的就放外面了。”三庙小区一名居民说,“当然也希望楼道和小区内都干净整洁,大家生活在一个好的居住环境中。”

  小区内堆物堆料的情况应如何处理?记者致电长椿里居委会,工作人员称,之前进行过集中清理,居委会也会跟居民沟通提醒及时清理,但主要还是靠居民自觉。“之后再发现堆物堆料会和街巷物业第一时间沟通,物业会来进行清理。”

  长西社区居委会相关工作人员称,去年起,社区就在推进堆物堆料集中清理,“装修的物料需要物业来管理,其他我们会进行处理。在清理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不配合的居民,主要还是以劝说为主。”

  槐柏树街3号楼某单元,废弃的柜子、桶等堆在楼道中。摄影/新京报记者 罗晓静

  有街道设立“清洁日”“环境日” 集中清理堆物

  记者注意到,《北京市消防条例》早已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公共通道、楼梯、安全出口等部位堆物、堆料或者搭设棚屋。5月1日实施的《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也禁止擅自通过设置地锁、石墩、栅栏等障碍物和乱堆乱放杂物等方式,占用、堵塞、封闭消防通道、疏散通道等共用部位,拒不整改将面临数额不等的罚款。

  但一直以来,小区内堆物堆料仍是难以根治的“痼疾顽症”。

  谈及原因,曾经多年从事物业工作的李先生坦言,清理堆物堆料确有顾忌,一是怕清理后遭业主索赔,另外也担心关系闹僵,业主不缴物业费。目前只能和街道、社区形成合力,定期联合开展清理活动。

  顺义区空港街道工作人员李志雄称,对于没有物业的老旧小区,清理堆物堆料主要靠社区,但社区没有执法权,大多采取劝说方式,效果有限。“堆物堆料中不仅有待卖的废品,也有居民暂时用不到的备用物品。街道联系执法部门集中清理时,会提前告知居民收回备用物品。但这也造成了反弹,集中清理前居民把东西收拾了,集中清理后,这些东西又原封不动出现在小区。”

  李志雄说,空港街道曾探索各种方法防止堆物堆料“死灰复燃”。比如招募儿童志愿者开展宣传,借助孩子的力量引导大人;通过废物兑换绿植,消化一部分堆物堆料。“我们也正在和区里协调,希望在落实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引入一些有资质的回收企业定时定点进小区,回收居民堆物堆料中的待卖废品。”

  目前,一些区、街道也设立更多的“清洁日”“环境日”,通过集中执法清理长期盘踞小区的堆物堆料。“比如,在朝阳区每月20日的可燃物清理日,我们发动消防安全网格员在老旧小区、一些公共场所消防通道进行巡视巡查,如果有堆物堆料的情况及时整改,消除动态安全隐患。”朝阳区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处副处长杨敬博表示。

  专家

  应尽快出台文明信息记录的配套政策

  此次《条例》明确,违反相关规定,实施在公共区域堆放杂物等行为的,依照《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北京市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处理。

  有了《条例》“加持”,现有情况能否改观?

  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曹刚认为,“在楼道等公共区域堆放杂物”等不文明行为被纳入文明条例重点治理的范畴,未来治理力量将更加强大。同时,《条例》赋予了社区管理者的责任,以及个人等多元主体拍照取证的权利。“以往邻居公共空间被占用了,但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不好意思劝阻。今后,邻居可以通过拍照举报了。”

  同时,共享的不文明行为记录也将对公众起到“约束”作用。这些信息未来可能对个人求职等方面产生影响。所以文明信息记录的配套制度要尽快出台,并合理合法的用好记录平台。

  “另外,很多人关心惩罚措施,要注意,此次条例叫《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有促进二字。”曹刚说,《条例》不仅要治理不文明行为,也要弘扬文明行为,通过春风化雨式的教育提升大家文明素质,通过榜样示范,让大家有一些反思,“大家都住在小区里,为何我不能为小区和楼道环境做些贡献?”

  曹刚认为,要加强对《条例》的宣传,进入社区、企业等,让更多人了解到不文明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同时可以考虑将《条例》内容纳入学校选修课,融合进学校文明教育中。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罗晓静

  编辑 张畅 校对 何燕

  

条例
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浪新闻客户端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更多精彩内容随你看。(官方微博:新浪新闻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