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市属公园集雨设施“上新”了

市属公园集雨设施“上新”了
2020年08月07日 07:59 北京市政府网站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旱溪”会变身 栈道能集雨 渗井可截流 古渠有新用 市属公园集雨设施“上新”了

  进入汛期以来,北京开启多雨“模式”。如何挽留“天上水”,市属公园各出奇招。近日探访发现,除了增加下凹式绿地、铺设透水砖等传统方法,部分市属公园创新理念,通过旱溪景观、悬浮式栈道、山腰渗井、引水石渠等设施,打造出一个个会吸水的“海绵公园”。

  未来,各公园还将发挥各自优势,在湖面蓄水、绿地集水、路面渗水、植物节水等方面持续深化“海绵”功能,将“海绵”连成片,挽留“天上水”。

  玉渊潭公园

  旱溪景观雨天集雨晴天补水

  在玉渊潭公园东北角,绿树掩映之间,有一片面积约600平方米、铺满鹅卵石的浅坑。虽然坑中干涸,但植物居然生长旺盛,岸边的千屈菜开出成片紫花。

  为何浅坑无水,栽种其中的湿地植物还能生长旺盛?“这还要得益于旱溪带来的集雨效应。”玉渊潭公园园林绿化高级工程师侯世星博士介绍说,旱溪所在的区域原本是公园一处普通的绿地,现在,公园将此处绿地作为生态景观提升试点项目,利用现有地形和排洪沟,开展一系列改造,打造成了旱溪景观,2020年汛期进行了首次集雨尝试。

  侯世星说,旱溪仿造自然界干涸的河床而建,降雨的时候,雨水可以蓄滞在坑中,快速形成水面,营造湿地效果;水大的时候可以汇成小溪朝下游流走;雨停之后,一部分雨水涵养在土壤里,维持湿地植物生长所需,其他的则可以通过鹅卵石迅速下渗、回补地下水。

  晴天营造枯山水意境,雨天成为湿地景观,会变身的旱溪既为玉渊潭公园节省了部分景观用水,又实现了地下水的回补,还涵养了一片湿地植物。

  紫竹院公园

  悬浮式栈道强化雨水下渗

  这几天,紫竹院公园“绿毯诗韵”景区北侧竖起围挡正忙着施工,在几棵粗壮的古树之间,一条蜿蜒的木栈道正在铺设。走近一看,木栈道全部是悬空式的,正下方用钢骨架作支撑,高出地表20厘米到30厘米不等。这些悬浮式木栈道可不只是为了营造景观,而是有非常重要的集雨功能。

  紫竹院公园园林科技科科长范蕊介绍说,“绿毯诗韵”景区有很多参天古树,于是选择这里作为试点,工程部门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一种全新的材料——竹钢地板铺设路面。“这种材料透气透水,架空的部分可以帮助水分、空气和热量交换,最重要的是,雨水通过木栈道下渗之后,还可以为古树根系提供充足水分。”范蕊说,在“绿毯诗韵”景区的悬浮式木栈道铺装面积为160平方米左右。

  陶然亭公园

  山腰渗井截留雨水回补山体

  陶然亭公园有一座窑台山,走在半山腰,会偶尔发现有井盖。如果转着山腰走一圈,大概能数出十余个井盖,像一条腰带围在窑台山上。

  半山腰为什么会有井?陶然亭公园绿化科科长史新欣揭开了谜底。原来,窑台山的山体较为陡峭,汛期一下大雨,山体的土壤会顺着雨水流到山下,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既然雨水从山上往下流,那么我们就在半路截流。”史新欣说,在改造过程中,施工人员在半山腰选取位置,用砖块堆砌出十余个井室,盖上井盖。只要下雨,雨水就会通过井盖上的空隙流入井室。“井室的下端不是封闭的,而是直接连通山体,这样雨水流进井口之后就能直接回补山体和地下了。”

  史新欣介绍,在增加渗井的同时,施工人员还为山上的绿植增加了鱼鳞坑,树干周边挖出半圆形土坑,整体看上去像鱼鳞的形状,树坑既能临时存雨水,还能为植物浇灌,一举两得。

  香山公园

  石渠聚雨水实现“山水循环”

  走进香山公园景区,南麓方向前往双清别墅的主干道旁,有一条浅浅的石质水槽,水槽呈U形,宽为60厘米至70厘米,清澈的水如小溪般在槽中缓缓流淌。这就是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引水石渠。

  香山公园管理处宣传科科长绪银平介绍说,2013年前后,香山公园在景区改造的过程中发现引水石渠后,以3个主泉眼为核心梳理出了北线、中线和南线3条古水系,并分三期修复。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前两期的修缮工作,分别完成中线、南线的修复和补配1544.35米和1122.85米。

  “在古代,这些遍布山间的引水石渠将山泉引至山下,最终汇入昆明湖。现在,这些石渠在汛期可以收集雨水和山泉,通过管线返回山上,再通过石渠向下流淌。”绪银平介绍,为了保障引水石渠中常有水流,香山公园在位于南山的白松亭修建了蓄水池,通过管线将汇聚在石渠中的山泉水、雨水引至山上,再通过引水石渠向下流淌,为游客营造“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的景观。(叶晓彦)

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浪新闻客户端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更多精彩内容随你看。(官方微博:新浪新闻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