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华中农大12位青年科学家与新生面对面,引导学子步入学术殿堂

华中农大12位青年科学家与新生面对面,引导学子步入学术殿堂
2020年09月15日 21:25 华中农业大学

  原标题:华中农大12位青年科学家与新生面对面,引导学子步入学术殿堂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多彩柑橘的设计与实践、跑出自己的青春风采、光与影的奇妙魔法......9月11日至14日的4个夜晚,华中农业大学12位青年科学家陆续与2020级新生面对面,聊科学、谈艺术、话成长,引导学子们步入学术殿堂。

  

  徐强:五彩柑橘的描绘

▲徐强向新生们讲述“多彩柑橘”(徐行 摄)▲徐强向新生们讲述“多彩柑橘”(徐行 摄)

  何为“多彩柑橘”?如何“设计”出多彩的柑橘?徐强解释说,“多彩柑橘”主要是外观和功能性成分突出的柑橘,主要体现在如高糖高酸、低糖低酸等多样性,如红、橙、黄、绿、白、棕、紫等彩色特性,如富含类胡萝卜素、花青苷、类黄酮、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特性等。为了“设计”出这些多彩的柑橘,徐强通过很多形象比喻,从建立多年生木本果树正向遗传研究的模式体系、发掘到柑橘种子“多胚”基因、更正对果实“变甜”的误解、揭示了柑橘特异的花青苷调控机理等创新研究点为同学们作了阐释。

  “要做科学研究一定是因为兴趣使然,不可学习功利化。不仅要去深刻思考我们人类在机械化、智能化的未来还能做什么,更要有更加创新的思想,追寻科学的前沿,这才是我们要去做的。”

  高坚:跑出自己的青春风采

▲高坚与新生们交流马拉松心得(侯国涛 摄)▲高坚与新生们流马拉松心得(侯国涛 摄)

  其实,马拉松就是一种情怀、一种耐力训练。在高坚看来,马拉松的好处在于强身健体、磨砺意志、培养自律、放松大脑、挑战极限。“我有很多科研问题,都是在环南湖跑的时候思考到的,大家多‘刷南湖’吧!”

  “从今天开始,大家就开启了大学‘马拉松’,这个过程特别有意义。”为何马拉松第一个5公里不能急于补充大量能量?因为停下来之后,机体很难重新启动到先前的运动状态。“其实读大学何尝不是如此,高中之后就想休息一下,在大学放松一下,这是不行的,因为机体需要运动,学习需要坚持不懈!”同学们要充分利用大学的时间,勤读、耕读、乐读,树立人生目标,挖掘自己的潜力和兴趣、提升综合素质。

  “无运动不大学、无运动不青春”,高坚希望新同学们在大学四年中“跑出自己的青春风采”,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美好时光。

  曹罡:光与影的“奇妙魔法”

▲曹罡向新生们介绍世界摄影名作《战士之死》(刘涛 摄)▲曹罡向新生们介绍世界摄影名作《战士之死》(刘涛 摄)

  摄影是个很有趣的事情,摄影也是特别耗时间的事情,创作一幅好的摄影作品首先要用心去琢磨,要“心中有画、胸有成竹”。曹罡认为,“相机不如镜头重要,镜头不如人头重要”,他希望同学们不要刻意比较器材优劣,要把重点放在多看、多学、多动脑上,要学会构图、用光、逆光、补光等技术,扎扎实实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在谈到摄影的社会责任感时,曹罡认为,摄影既可以风花雪月,也可以反映社会责任,“有时候,一张照片比十万个字更有说服力,作为双一流大学的学生,大家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感”。

  “生活中从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曹罡祝同学们在摄影中“找到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殷平:当生命遇见足球

▲殷平与新生们交流足球(侯国涛 摄)▲殷平与新生们流足球(侯国涛 摄)

  “踢球有很多好处,强身健体、结交朋友,最关键是可以培养自己的集体组织意识,”殷平说,“这就是我所说的‘足球社交’,在踢球中可以在万千人群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这点很奇妙!”

  “踢足球就是Teamwork,大家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相互协作,最终把球踢到对方的球门中。”他打比方说,球队就像“江湖实验室”的成员,大家每个人手上都有“绝活”,但却需要合作来体现。“人生在于有所为、有所不为,我喜欢足球不错,但我觉得要把‘主业’和‘副业’分开,”殷平表示,“太多爱好‘嚼不烂’,太过于痴迷往往会贻害无穷。

  殷平鼓励大家“励志”“有好胜心”“保持运动”“注意时间观念”“永葆进取之心” “有理想才有‘干劲’”……希望同学们多锻炼、多学习、多钻研,在“为中华复兴而读书”中积蓄力量!

  柯新利:与土地的不解情缘

▲柯新利分享他的大学故事(侯国涛 摄)▲柯新利分享他的大学故事(侯国涛 摄)

  因为家庭难以支付学费,差一点放弃读大学的机会,柯新利暑期打工修电视机,没日没夜的干,赚到了2000多的学费。因为珍稀,所以珍贵。“10点熄灯后,我们班男生占满整层宿舍楼道,借着昏暗的路灯学习,一年下来,英语进步明显。”

  2004年,柯新利高分进入武汉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读研。“刚读研,我的同学们都已经开始软件编程了,而我完全不懂,所以从0开始学,每天早上比别人早起一两个小时学习编程。但好在理论基础比较好,学习起来很快。”“高分并非低能”,只有理论扎实,才能厚积薄发,用勤奋和努力弥补不足。

  “博士毕业后,我决定再往前走一步,申请博后,寻求提升。2009年,有幸参与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一个关于城市热岛问题的项目研究,从此真正爱上土地科学。”“博后的项目让我真正意识到,土地研究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作用,更让我深爱土地研究。”2017年,柯新利学成回国,立志用土地科技服务国家。

  他勉励新生,大学要做最好的自己,人生不设限,树立更高的人生目标。要心之所向,微笑以往。对于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和追求的梦想,一定要开心、愉悦、微笑地朝着这个梦想奋斗。

  付新华:寻找心中的萤火

▲付新华分享萤火虫保护经历(张东 摄)▲付新华分享萤火虫保护经历(张东 摄)

  “2000年7月,初到华农的我在雨中与它在偶遇、初识,即害怕又好奇,最终把这个‘神奇生物’放在培养皿中观察了一夜。”付新华说,兴趣永远是第一位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他立志从事萤火虫的科学研究。

   “萤火虫是一年一代,成虫不过就是几天的寿命。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很多美好的事物可能因为短暂所以美好。”付新华说,对于很多人来说,“萤火虫生命短暂、光亮微弱,却能在黑暗中给人以光亮和希望,它代表的其实是我们对希望的追逐和渴望。我们在守护萤火,一方面是在保护萤火虫,另一方面是在守护希望。”

  付新华勉励同学们,要用激情和热血投入学习和生活,同时做好取舍,调整心态、劳逸结合,要树立长远理想并为之坚持奋斗。“距离目标越近可能会越困难,要用理想支撑自己走下去。”“每个人都是一艘夜行的小船,只要找到心中的理想,就如同找到心中的萤火,把前行的道路照亮。”“一路同行的人也很重要,追梦过程中,你会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你们会互相照亮前行的道路。”

  郭亮:骑行之旅 成长与选择

▲郭亮与新生漫谈骑行、成长与选择(侯国涛 摄)▲郭亮与新生漫谈骑行、成长与选择(侯国涛 摄)

  无论是骑行还是跑步、踢足球,运动给我们带来最直观的好处就是健康,能极大地锻炼个人的毅力和耐力。除此之外,运动对建立自信、促进学习、热爱生活和自律养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郭亮说到。

  “大家觉得驱动我们努力的因素是什么?以前或许是为了实现他人的愿望,但责任是驱动我们努力的终极因素,社会责任、国家责任,你会通过建立责任意识找到更远大的目标,它才能持续不断地驱动我们一直努力。”谈起专业的选择,郭亮认为专业没有好坏,需要你去探索去认知,在多一些接触的基础上,形成独立判断的能力,再确定自己专业上的志向和喜好。

  郭亮鼓励同学们要自信,他通过高考录取数据的分析,给在座的同学们“打气”。他说道:“从高考录取比例上看,你们已经超过了大部分的同龄人。所以,一定要对个人自信,对专业自信,更要对大学自信。但自信并非盲目自大,必须要在思想、行为上不断去努力变得自信。”

  “我们要庆幸现身处最好的时代,中国未来会发展得更好,因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是奋进和拼搏。”他给现场的同学们赠送明信片,并勉励大家尽快树立目标,热爱并怀着责任感去努力,要立报国志,成栋梁之才。

  彭贵青:我与病毒有个“约会”

▲彭贵青与新生们交流(陈锦 摄)▲彭贵青与新生们(陈锦 摄)

  “冠状病毒是什么?我们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应当如何做好防护?”在谈及自己研究的冠状病毒时,彭贵青如数家珍。他结合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重点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性状以及日常的防护措施。在谈及疫情期间传播的各类谣言,他表示“谣言止于智者”,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树立科学观,通过学习明辨是非,不仅要科学防范,也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他通过视频分享了在疫情期间全力救治患“犬瘟热”小黑的故事。他说,当身边的人都在说“放弃吧,没救了”,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声音在说,“不能放弃”。他表示,当小黑在他悉心救治下奇迹般痊愈,就好像黑暗中的一道光亮,照亮了疫情期间的灰暗岁月。他动情地说,疫情给我们每一个人都上了生动的一课,我们学习自然科学,首先要学会如何热爱自然,尊重每一个生命。

  彭贵青勉励新生朋友,牢记强农兴农的使命,找准自己的目标和初心,并为之奋斗,做一名脚踏实地的华农人。

  唐尚书:千年敦煌

▲唐尚书与新生共赏敦煌文化(徐行 摄)▲唐尚书与新生共赏敦煌文化(徐行 摄)

  “敦煌古称沙洲。是丝路千古重镇,联通中外,融汇东西。千百年来,它历大漠风沙屹立不倒,经长河百战处变不回。”唐尚书从历史、文书、美术以及创意等四个方面与在场同学们交流,解封千年记忆,触摸历史脉搏,开启文明更新之路。

  “敦煌艺术欣赏有三个境界——始惊、次醉、终狂。” 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对敦煌艺术的理解,唐尚书通过图片又向同学们分享了敦煌艺术欣赏要经历的阶段,即初级阶段主要看故事的人物、情节和关联,中级阶段主要看构图的技法、细节和差异,高级阶段主要看神韵里的布局、立意和思想。

  “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在分享结束之际,唐尚书深情地讲述了“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先生的故事,并以此勉励同学们:“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未来靠我们大学生去传承,去创新、去发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从今天已经交接在肩了,我们一同出发,为家园、为众生、为天地,共勉!”

  蔡鹏:与草木为友,与土壤相亲

▲蔡鹏与新生共话土壤(侯国涛 摄)▲蔡鹏与新生共话土壤(侯国涛 摄)

  “同学们知道吗,1克土壤里约有70亿个微生物,相当于全球的总人口数,正因为有这么多微生物的存在并发挥作用,土壤才拥有了‘生命’”。

  “土壤健康,人类就更健康,星球就更健康,这是我对土壤的理解。”蔡鹏补充到,中低产田占比大、耕地污染、水土流失等等,近年来,严峻的土壤问题日益凸显,更加需要土壤研究者、生态环境工作者利用自己专业知识、创新技术,来保证国家的生态安全、粮食安全。

  “我自己也从土壤中学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蔡鹏说,“土壤其实是很‘吃亏’的,例如土壤污染后,其中的胶体、纳米颗粒会将重金属固定在其中,阻止其向作物、地下水的迁移,而这些往往不为人知。土壤人亦是默默无闻的,在社会上很多人对于我们选择土壤学进行研究难以理解,但这是我们所热爱的。”“‘做中国的研究,做世界的科学家。’我常用这句话来鼓励自己。

  任竹青:用笔墨书写青春

▲任竹青帮新生添墨舔笔(卢毓 摄)▲任竹青帮新生添墨舔笔(卢毓 摄)

  “小时候,没有机会去专业培训班练字,是爷爷带着我一笔一划练了几年,培养了我对书法的兴趣。”任竹青说,“书法是汉字的书写法则”,学好书法的三个标准就是:准确、快捷、形美,其中“准确”是写好字的核心。任竹青表示,书法是一门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更是中国本土艺术中最具民族代表性的艺术。它以汉字为载体,通过具有特殊笔情墨韵的汉字形象,表现艺术情感。

  “文字的产生,基础是‘象形’。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是一批刻画符号,但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秦始皇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用于官方文书法令。但因小篆结构比较复杂,笔画多弧形,不方便快速书写,后发明了隶书,以隶书作为日用文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现在的楷书,就是从隶书演化而来的。到西汉时,隶书便成了通行全国的文字。”

  “‘00’后的你们是‘网络原住民’,数字化生存已是你们从小就开始并熟悉的生存方式。但书法是对美的向往,未来它或许不是工作生活必备技能,但它仍是一种艺术,我们需要具备鉴赏书法艺术的能力;书法是一种修为,练字是一个修心的过程,使人心态平和,不急不躁;书法更是国之瑰宝,它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是文化之魂,不可丢,不可弃。”

  王鲁峰:做一个关注人类营养与健康的“吃货”

▲王鲁峰与新生们互动分享(连雨婷 摄)王鲁峰与新生们互动分享(连雨婷 摄)

  “很多人想通过节食减肥,其实是不科学并且有危害的。如果懂科学,了解如何科学饮食,一样能够吃出健康和苗条的身材。”王鲁峰以低热量冰淇淋为例介绍说“很多人一听到冰淇淋就摇头,那是因为普通的冰激凌脂肪含量可以达到百分之二十以上,但我们通过科学手段,调整他的营养成分同时保持它的口感,就能达到降低热量的目的。他说,用科技的手段去改造食品,就是用一种健康饮食的理念,让大家享受到更加健康、有益的食品。”

  “火是新旧石器时代的交界,既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也翻开了食品加工的篇章,推动了食物品质和营养结构的变化。以火为代表的热加工仍然是最普遍的加工方式。”王鲁峰以大家都熟悉的电饭煲举例介绍,一款电饭煲,通过模拟不同的加热环境,做出不同种类的米饭,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他说,“现代食品加工中很多技术的革新都源自于人们的现实需求,比如低温烘干、温瞬时杀菌、反渗透过滤等等。我们在研究中,一定要贴近生活去发现问题,才能够通过科技手段去解决问题。”

  王鲁峰把自己比作是一个扎根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且热爱食品、享受生活的“技术控吃货”。他说,在某些人眼中,“吃货”可能是一个贬义词,但是在研究食品科学的专业人士眼中,“吃货”代表的是对食品科学的尊重,是严谨科学态度,更是对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他期待和新生朋友们在未来能够有更深入的交流,在学习研究中加强对人类营养与健康的关注,通过科技的力量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文 | 徐行 蒋朝常 刘涛 陈锦 卢毓

  编辑 | 刘涛

  

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浪新闻客户端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更多精彩内容随你看。(官方微博:新浪新闻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