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昭通大决战|昔日荒土地,今日聚宝盆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昭通大决战|昔日荒土地,今日聚宝盆
2020年09月24日 08:36 东莞时间网

  原标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昭通大决战|昔日荒土地,今日聚宝盆

  编者按:2016年起,根据中央、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东莞承担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彝良县、威信县、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6个国家级贫困县(区)的对口帮扶任务。如今,三年多时间已过,东莞帮扶成效如何?

  近日,东莞市委宣传部组织10余家中央、省、市新闻媒体,走进昭通开展深入采访,看百姓身边变化,看基层一线变迁,看全面小康成色,看脱贫攻坚成效……即日起,本报陆续推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昭通大决战”系列报道,聚焦产业帮扶、劳务协作、民生福祉等重点工作,为东莞对口帮扶的昭通6个县(区)实现脱贫摘帽、奔向小康生活凝聚强大力量,敬请关注。

■滇粤产业园区内生产线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记者 王子玺 摄■滇粤产业园区内生产线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记者 王子玺 摄

  秋分时节,细雨霏霏。沿着宽阔平整的柏油路,从昭通市昭阳区中心区驱车一路向北,沿途远眺,薄雾笼罩下的峰峦,若隐若现,葱茏秀美。大约20分钟后,一个名叫滇粤产业园的现代产业园区进入视线。这里聚集了大量的东部企业,其中还包括8家东莞企业,企业内机器轰鸣、生产线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穷不兴产业穷根难除,富不壮产业富不长久。”

  产业集群、配套基建、就近就业……在土生土长的昭阳人眼中,宽阔平整的柏油路和崭新的产业园,既是新时代的产物,更是通往希望、小康的致富之路。

  贫困户搬进城

  工作生活两不误

  9月22日上午,昭通市时瑞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时瑞公司”)的生产车间内,邹连坤一只手将检测包装好的线圈整齐排放在盒内,另一只手熟练地从移动履带上拿下一个线圈,不一会儿,一整盒线圈就完成打包入库前的各项工作。

  “我之前在超市工作,到这里才一个多月。虽然累点,但只要操作熟练,认真肯干,不仅收入比超市要高一倍,上班也近,能节省不少时间照顾家庭。”邹连坤一边工作,一边告诉记者,她住在与工业园仅一墙之隔的红路安置小区。

  从山区易地搬迁后,邹连坤就想着在工业园就近就业,今年7月,看到企业招聘信息后,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应聘,为了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拿到高薪工作,她积极参加培训学习技术,在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成为一名较为熟练的工人。

  邹连坤说,小区里很多邻居都在工业区里上班,特别是今年,一些常年外出务工的邻居都留在了工业园,这在她搬迁到安置区后还是头一次。其实,时瑞公司还不是产业园内最为典型的东莞企业,在其他企业里,像邹连坤这样就近就业、解决全家生活问题的员工大有人在。

  邹连坤的邻居王胜林一家原住在偏远的炎山地区。两年前,她与丈夫靠经营小生意供两个孩子上大学及家里的日常支出,丈夫因一次事故导致左手受伤,失去了劳动能力。全家的经济重担都压在了王胜林身上。

  去年2月,她通过朋友介绍进入时瑞公司工作,不久后还得益于政府的政策,全家从山上搬迁下来,住进了红路安置小区。目前,她通过自己的劳动,每年能挣到2万多元,加上政府及企业对“建档立卡户”人口的政策红利,一家人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距立时公司几百米远的华坚鞋业有限公司(下称“华坚鞋业”)内,同样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240多名员工各司其职,裁料、无缝黏合、缝纫……近30道鞋面制作工序在车间内依次完成。

  类似华坚鞋业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昭阳区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带动当地的就业。2019年该企业解决当地就业人数239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41人,且实现产值2000万元以上。“工厂离家近,每天上下班只需步行几分钟,而且做事也方便,每个月还能赚到2000多元补贴家用。”华坚鞋业员工王太敏说。

  抱团发展共筑产业链

  企业忙得不亦乐乎

  昭阳区扶贫办副主任、东莞扶贫干部邓炳炎告诉记者,目前,产业园已聚集了20多家成规模的企业,包括8家东莞企业,就近吸纳了4000多名员工就业,其中易地搬迁户和建档立卡户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接下来,园区内的不少企业将增资扩产,届时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能吸纳如此多的劳动力就近就业,当然不是偶然。邓炳炎将之归功于东莞昭通两地的通力协作,因为协作默契,双方硬是在北闸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上,建起了一条初具雏形的电子制造业生产链,摘掉了昭通没有现代工业产业链的帽子。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都有,大家通力协作,节省了大量的物流成本,有效地弥补了当地的物流短板。”时瑞公司董事长纵瑞虎告诉记者,到昭通投资办厂,他也有过犹豫,虽然当地具有人力资源成本优势和多项政策优待,但让他最为担心的还是物流成本,当得知立时、立勤、立鑫等企业已经入驻工业园后,他当即启动了投资计划,如今工厂订单早已排满,生产线上热火朝天,接下来,纵瑞虎还计划扩大生产,继续加大用工规模。

  在滇粤产业园内,像时瑞公司与立时公司这样有着产业合作关系的企业有10余家,有的企业生产手机、有的企业生产显示器等电子产品。这些企业不仅相互之间都有关联,而且在租金、招工方面都享受着当地的优待。最关键的是,这些企业的存在,使得园区初步形成了一条电子制造业产业链,带动了整个园区的集群效应。

  “集群效应初显,企业忙得不亦乐乎,大把地方需要人手,安置小区的居民和卡户要就近就业,自然水到渠成。”邓炳炎笑着说。

  集群效应初显

  大荒地变身工业瑰宝

  “谁能想到,仅仅3年多时间,北闸这片荒地就成了致富的宝地。”昭阳产业园招商办80后工作人员李玫怡是土生土长的昭阳人,在她的印象中,滇粤产业园这片区域,可以说是昭阳区的“西伯利亚”,她第一次走进这一地区也是在工作之后的2011年。

  “一直以来这片地区都没有一条像样的路,2012年,我们虽然在这里设置了一些厂房,但都非常零散,也不成规模,加之物流成本高、交通不顺畅,一直都没能发挥出效应。”李玫怡告诉记者,真正的转变发生在东莞对口帮扶之后。

  2016年,昭阳工业园区在原有的建设基础上,建成1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及相关配套设施,并规划建设了6平方公里的粤滇产业园。与此同时,为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发挥产业在脱贫攻坚战中的积极作用,东莞和昭通两地政府积极合作联动,一方致力于招引东部企业,另一方则大力解决劳动力供应、配套设施建设等问题。

  “我们不仅给企业免去了5年租金,还在水电等生产成本上给予了巨大的优惠,在两地政府的支持下,很快就有东莞优质企业进驻。”李玫怡说,以立时公司为例,该公司于2018年8月正式在园区内成立,享受到人工成本和政策红利后,该公司主动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带动了立勤、立鑫、时瑞等3家企业进驻园区,硬生生地成立了一个产值12亿元的小型电子产业群。

  在这些企业的带动下,不少本地企业也纷纷“入伙”滇粤产业园或者昭阳工业园抱团发展。发展至今,短短3年多时间,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已经能在园区直接生产出成品,原本冷冷清清的北闸一带成为昭阳区,甚至是昭通市名副其实的工业瑰宝。

  记者 王子玺

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浪新闻客户端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更多精彩内容随你看。(官方微博:新浪新闻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