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重庆力争建成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等五大中心

重庆力争建成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等五大中心
2020年10月21日 17:36 重庆市政府网站

  原标题:重庆力争建成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等五大中心

来源:重庆日报全媒体

  10月20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全市中医药大会上了解到,“十四五”期间,我市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传染病医院全部设立中医药科室,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基本构建预防保健、疾病治疗、特色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

  力争建成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等五大中心

  据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黄明会介绍,截至2019年底,全市中医医疗机构达3067家,较“十二五”末增长48.81%;区县公立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全覆盖,三甲中医医院数量和能力位居全国前列;乡镇、村社普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社会办中医院增长4.8倍,构建起了“市、区县、社区(乡镇)、村”四级全覆盖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2019年,全市中医门急诊量达2073万人次、出院131万人,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35.31%、67.95%。尤其是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全程深度介入,治疗参与率达到92.45%,发挥了独特作用。

  黄明会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制定《重庆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实施“强基、内涵、启智”三大工程。强基工程,即实施各级公立中医类医院新改扩建工程,“十四五”期间,カ争建成中医“美丽医院”“智慧医院”30家,基层中医医疗机构全面提档升级;内涵工程,即建立健全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强化疫病防治、应急救治等能力建设,“十四五”期间,力争建成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医康复中心、中医治未病中心等五大中心;启智工程,即布局一批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努力建设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中医药循证研究中心。依托科研平台,围绕重大疑难疾病、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开展临床研究,形成并推广一批中医诊疗方案、中药特色制剂。

  实施四大中医人才计划

  来自市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我市有中医执业(助理)医师1.81万人,较“十二五”末增长40.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国医大师2名、全国名中医3名、全国“师带徒”指导老师51人,国家“岐黄工程”人才计划145人。

  为了让中医能更好地传承,我市将围绕打造“高精尖特”人才队伍,实施“优才、薪火、青苗、春雨”四大中医人才计划。优才计划,即联合国内一流高校、科研机构培养高层次中医药复合型人才50名,依托中医药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创新研发平台,重点支持培养高水平团队30个,着力培育高端人才;薪火计划,即建设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开展多层级师带徒工作,培养名老中医药学术继承人500名,做好中医精华传承。青苗计划则采取“向经典学、向名师学、向实践学”的方式,系统培养中医药青年骨干1000名。春雨计划,即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人才培训基地,全覆盖轮训基层中医人才,夯实基层中医药队伍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中医药学院已授牌,计划将在2022年完成学院筹建工作。

  全方位培育打造“渝十味”

  据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我市中药产业实现产值212.8亿元,同比增长10.1%,占全市医药工业产值总量的33.3%。今年1-8月,我市中药产业实现产值149.2亿元,同比增长3.9%,占全市医药工业产值总量的35.2%。

  下一步,市经信委将围绕“大品种培育、标准化建设、产业链合作、新领域拓展”,助推全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以大品种培育为例,聚焦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痴呆、儿童用药和抗生素耐药等领域,加大中药品种二次开发和培育力度。

  在标准化建设方面,支持企业全面提升自身研发能力,建立现代化产业研发体系;支持本地企业引入海外汉方药等产品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符合国际化标准的产品生产体系。发展植物细胞培养和提取技术,建设中药材植物细胞库,探索以生物技术提升原材料供应标准化供应水平。

  此外,鼓励我市医疗机构根据自身需求,围绕我市重点道地中药材品种,联合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和种植基地,通过定点药园、委托加工等方式,打造“种植、加工、使用”一体化中药材产业链体系。

  据市农委透露,其将从各主产区县遴选具有显著道地药材特征、产业基础较好、带动力强的10个道地药材品种,推动建设集标准化道地药材基地、原产地初加工设施设备、仓储物流设施、交易市场等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全方位培育打造“渝十味”。并将全市单体品种规模最大的秀山银花打造成我市中药材大品种,建设综合产值100亿元的秀山银花产业园。

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浪新闻客户端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更多精彩内容随你看。(官方微博:新浪新闻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