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十三五"期间龙江"这碗饭"冰城有大贡献

"十三五"期间龙江"这碗饭"冰城有大贡献
2020年10月23日 10:25 哈尔滨市政府网站

  原标题:"十三五"期间龙江"这碗饭"冰城有大贡献

金秋时节,大地丰收忙。金秋时节,大地丰收忙。

  黑龙江是名副其实的“中华大粮仓”,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第一大省、国家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黑龙江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去年,全省粮食总产1500.6亿斤,并实现“十六连丰”,连续9年位居全国首位。“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龙江“这碗饭”,冰城有大贡献,“这碗饭”的五分之一出自哈尔滨。

  冰城金秋,黑土地上的收获接近尾声,丰收的喜悦愈发浓烈。今年,又一个大丰收正在收获中。“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市以规划为指导,大力推进实施规划所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有力促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相关行业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其中,农产品供给能力趋于稳定。特别之年迎来特别丰收,丰收的背后蕴藏着无数政策保障、汗水和艰辛。

  丰收背后的“功臣”

  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哈尔滨市粮食总产量2018年达300亿斤,2019年达285亿斤,今年预计达到300亿斤。黑龙江省的粮食生产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先后登上500亿斤、1000亿斤、1500亿斤台阶。据哈尔滨市统计局统计,近5年来,哈市水稻产量始终稳定在400万吨上下,玉米产量则超过900万吨。

  全省农业生产实现“十六连丰”,连续9年位居全国首位,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分别占全国的1/9、1/8和1/3。玉米、水稻、大豆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玉米面积和产量占全国15%以上,水稻面积和产量占全国12%以上,大豆面积和产量占全国40%以上,食用型高蛋白高油大豆面积和产量占全国1/2。

  这一连串丰收数字的背后,是持续多年的调优农业种植结构政策推行。以哈尔滨市通河县为例,全县共有耕地220万亩,经连年的“旱改水”调整,目前水旱田比例稳定在7比3,县域内东部的丰泽渠架起了“天上河”,以倒提水的方式从松花江取水,保证了3个乡镇的水稻灌溉;目前正在修建的二甲沟水库,拦腰截断乌拉浑河,实现了跨区域取水,确保了西部灌区40万亩稻田的灌溉。得天独厚的优质灌溉条件,令通河县水稻种植迅速崛起,人均水田面积排在全国第一。“通河生态稻”也与五常大米、方正富硒米、延寿香米并列跻身“哈尔滨大米”四大支柱,“哈尔滨大米”正朝着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品牌之路迈进。

  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

  入秋以来,为确保丰产丰收,哈市采取抢排积水、改装机械、抢收快收等措施,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全面推进秋收生产进度,切实做到颗粒归仓、应收尽收。截至10月上旬,收获总面积1178.7万亩。

  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农机总动力6082万千瓦,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保有量4.769万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30个百分点,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是全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省份。哈尔滨的农业机械化程度更是在快速提升,节省了人力成本,促进了农粮规模化标准化进程。在方正县秋然米业的稻米加工车间,从水稻脱壳到米砖包装,十几道环节完全不用人工,按下按钮后,两名工人就可以轻松照看数千平方米加工车间的生产环节。

  从一粒米到一株苗,再到一碗饭,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哈尔滨坚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瞄准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加快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正逐步成为冰城黑土地上的一抹亮色。

十三五
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浪新闻客户端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更多精彩内容随你看。(官方微博:新浪新闻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