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9日到11日京津冀为什么出现PM2.5污染?专家解读来了

9日到11日京津冀为什么出现PM2.5污染?专家解读来了
2020年11月12日 19:17 北京日报客户端

  原标题:9日到11日京津冀为什么出现PM2.5污染?专家解读来了

  11月9日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污染在南部首先出现,并逐渐发展至整个区域,11月11日夜间至12日上午,区域北部PM2.5浓度超过150微克/立方米。

  总体情况

  11月9日起,河南北部率先出现PM2.5污染,随后在持续性弱偏南风作用下,污染范围扩展至整个区域。11日午后,污染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北部集中。截至11月12日8时,区域PM2.5日均浓度峰值为156微克/立方米(廊坊,11月11日),小时浓度峰值为202微克/立方米(廊坊,11日22时),廊坊、保定、石家庄、北京、太原5个城市的PM2.5小时浓度超过150微克/立方米。

11月9-12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污染实况 (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11月9-12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污染实况 (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成因分析

  1。 污染排放:区域中北部NO2排放突出,区域东南部和河北部分城市SO2排放突出

  本次污染过程期间,“2+26”城市北部的NO2浓度高于区域平均水平,说明这些城市的柴油车(机)和工业的NOx排放需要加强管控。区域东南部和唐山、邯郸、衡水的SO2浓度高于区域平均水平,说明这些城市的燃煤和工业SO2排放需要加强管控。

“2+26”城市NO2(左)和SO2(右)浓度距平分布 (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2+26”城市NO2(左)和SO2(右)浓度距平分布 (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2。 化学转化:NOx二次转化主导区域北部城市的PM2.5浓度增加

  区域污染特征雷达图显示,随着PM2.5浓度的增加,“2+26”城市的污染形势发展总体呈现排放-累积-转化的演变特征,区域北部从偏NO2型转化为偏二次型,区域中部和东南部从偏SO2型转为偏二次型。

11月9-11日“2+26”城市PM2.5浓度和区域污染特征雷达图 (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11月9-11日“2+26”城市PM2.5浓度和区域污染特征雷达图 (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对于污染相对突出的太行山北部城市,PM2.5组分在线监测结果显示,二次组分在PM2.5所测组分中的占比达50%以上,其中硝酸根离子与硫酸根离子浓度的比值总体在3以上,说明柴油车(机)和工业源排放的NOx向硝酸根离子的转化主导了此次过程PM2.5浓度的增加。

北京市PM2.5主要组分浓度时间序列   (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市PM2.5主要组分浓度时间序列   (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石家庄市PM2.5主要组分浓度时间序列   (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石家庄市PM2.5主要组分浓度时间序列   (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3。 气象条件:区域长时间、持续性受弱偏南风影响,污染物向北缓慢输送。

  11月9日起,区域中南部风速低于2米/秒,近地面200米以下出现逆温,扩散条件大幅转差,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风向上持续性偏南风主导,区域南部的水汽和污染物沿太行山持续向北输送。

  区域北部在11日晚间出现风场辐合区,太行山沿线城市空气质量快速转差。

  11日晚间,区域北部的北京-廊坊-保定-石家庄等太行山沿线城市处于风场辐合区,相对湿度超过80%,前期本地累积及外来输送的污染物向此汇聚并快速转化。以北京市为例,受中层偏南风输送和辐合风场的共同影响,PM2.5浓度快速攀升,在8小时内从65微克/立方米上升至163微克/立方米。

典型时刻地面风场实况   (来源:中央气象台、windy.com)典型时刻地面风场实况   (来源:中央气象台、windy.com)

  预测预报

  根据最新预报结果,12日,受可能偏北弱冷空气影响,区域北部和东部扩散条件改善,中南部受传输影响可能出现重度污染;13日,受可能弱冷空气影响,污染形势略有缓解;14-15日区域中南部扩散条件持续不利,区域中南部有重度污染风险。

  来源: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责任编辑:赖柳华 SN244

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浪新闻客户端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更多精彩内容随你看。(官方微博:新浪新闻

热门推荐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