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10月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IMF预计今年增长为1.9% 逆势开新篇澎湃新动能

10月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IMF预计今年增长为1.9% 逆势开新篇澎湃新动能
2020年11月26日 10:08 新疆纪委监委网站

原标题:10月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IMF预计今年增长为1.9% 逆势开新篇澎湃新动能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杨文佳

  11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6%,其中出口增长7.6%。工业、服务业、市场销售、固定资产投资、就业等各领域持续回暖,国民经济运行延续稳定恢复态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3日公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将萎缩4.4%,比今年6月的预测数据上调了0.8个百分点。IMF指出,“中国的复苏速度快于预期”,将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国家,预计今年增长为1.9%,明年将达到8.2%。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我国如何不断巩固扩大经济恢复成果,贯彻新发展理念,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塑造竞争新优势?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

   1-10月我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1%,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折射经济发展潜力大、韧性足

  累计意向成交726.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1%,这是刚刚闭幕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交出的成绩单。

  “未来5年内,我们将在中国新增投资4.51亿欧元。”首次参加进博会的跨国药企勃林格殷格翰表示将扩大现有生产基地,加大对中国的创新战略布局。

  大订单的背后,是大机遇。今年1-10月,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5.95万亿元,同比增长1.1%,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中国外贸韧性足、潜力大,企业创新能力强,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我们完全有信心实现全年外贸发展目标。”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说。

  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比上年同期加快2.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576亿元,同比增长4.3%;1—10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09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一系列“增长”数据表明,我国国民经济正持续稳定恢复,经济指标出现明显改善。

  “从下阶段看,经济稳定恢复能够延续和保持,四季度经济增长可能比二季度、三季度还会进一步加快。”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预计,得益于出口和投资的拉动,四季度GDP增速或将进一步加快。

  “经济恢复发展的突出成绩,得益于我国在推进高水平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上的努力。”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跃生告诉记者。当前,以5G网络、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创新技术和数字经济不断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我国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和新业态上取得全方位和开创性成就,并为各国共享中国发展红利搭建新平台,致力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开放合作提供更多便利条件。

  “以内需带动经济增长是我国新发展格局的中心所在。”王跃生说,伴随着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卡券、直播等数字化工具撬动消费,今年“双十一”销售额实现突破性增长,正体现出国内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市场潜力,生动表明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大、韧性足。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兼顾短期落实、中期谋划和长期布局的重大战略部署

  “当前,境外疫情持续蔓延,外部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叠加内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动力转换的阵痛持续释放,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矛盾与新问题新挑战交织,短期内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

  多位接受采访的专家学者指出,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收官、“十四五”即将开局的重要历史节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兼顾短期落实、中期谋划和长期布局的重大战略部署。

  短期看,新发展格局有利于缓解疫情对企业造成的冲击。“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就是不等不靠,尽快扩大内需以保住复工复产的好势头,避免经济复苏的战线拉得太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杨光普说。

  长远看,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内生动力。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畅通国内大循环,有利于国内市场需求持续升级和供给能力不断提升,推动供给需求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均衡。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朱启贵告诉记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不断催生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能,正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驱动力。“中国制造+中国消费”的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将是我国参与重塑全球竞争格局和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支撑。

  “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只有努力帮助市场主体认识并适应新变化,才能使经济企稳回升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杨光普表示,市场主体要辩证、客观、长远地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善于把握和利用发展规律,才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贯彻新发展理念,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内生动力

  11月10日,江苏省南京市公示首批创新产品名单,并将为这些创新产品提供专场推介、供需方点对点对接等系列专项服务,帮助企业打通市场推广最后环节,推动创新成果签下市场第一单。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朱启贵指出,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稳步加大对民营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逐步摆脱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和关键原材料对国外的依赖,保持产业链安全和供应链稳定,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发展主动权。

  如今,从广东省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望鹏山顶远眺,西边,金色稻田的不远处已变成现代化的新城区;东边,全国最大的机器人小镇热火朝天一地难求;北边,科教走廊和教育小镇正加速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南边,赤河生态休闲公园游人如织。

  “深汕合作区正加速推动农民变市民、农村变城市、老区变特区,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的创新典范。”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产耀东说。

  朱启贵指出,坚持协调发展,要充分依托我国市场需求层次差异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梯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促进多层次、多区域的产需对接,培育梯度链。

  当前,各地新能源大数据中心纷纷推动能源技术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打造创新绿色发展生态圈。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绿色发展推进处处长吕侃指出,发展绿色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要在绿色转型发展上下功夫,重点抓好绿色产业规划布局,扶持培育龙头企业,注重产业链延伸耦合,打造具备地方特色的绿色发展产业体系。

  开放是发展的必然选择。朱启贵认为,要将我国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有机嵌入全球价值链之中,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交流,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稳步向全球高端价值链跃升。

  共享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在稳就业的同时,要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促进消费升级、释放消费潜力。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建议,要把居民从高房价中解放出来,让收入更大比例用于商品购买、教育、医疗、旅游等方面的消费。

  发挥内需潜力,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就要塑造竞争新优势。”王跃生告诉记者,我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已处于领先地位,接下来还要在服务业、金融业、科技教育等领域取得进展,带动经济转型升级。

  拥有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是我国参与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的重要优势与关键支撑。“‘大’不代表‘强’,但是‘大’是‘强’的基础。在当前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只有将‘大市场’的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强大市场’的国际竞争优势,才有可能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郭丽岩说。

  “未来,我国要建构的不是简单、无条件开放的体系,更是要寻求更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体系。这样一个全新的体系必须建立在稳固的基本盘之上,也就是高效的国内大循环。”刘元春说。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新格局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基本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具体到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任务方面,要进一步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研究员赵晋平介绍,以海南自贸港的建设为例,其制度设计中的“全面实现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是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新跨越。

  当前,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我国正加快产业链供应链向区域化调整的步伐,以应对国际公共卫生事件或重大事件可能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产生的冲击。与此同时,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正快速增长。

  “今年1-9月,我国对外投资总体略有下降,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增长了29.7%,面对东盟的投资增长了50%以上,说明中国企业正在加快对‘一带一路’国家和区域的投资布局。”赵晋平说,“十四五”时期,将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同各方分享经济增长红利。

  宏观调控更加审慎,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推动金融系统向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实施超1万亿元的减税降费……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及时出手,一揽子帮扶企业、稳定就业、扩大内需的对冲政策对稳定经济基本盘形成了强大支撑。

  “风险的暴露往往是滞后的。随着经济稳步恢复,宏观调控应更加审慎,例如财政政策要更注重实效,货币政策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这实际上都有利于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刘元春说。

  王跃生告诉记者,我国作为一个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长期任务,其中稳增长和防风险就是一对重要的关系。“既要充分吸取其他国家和地区金融风险、金融危机和社会风险、社会危机的经验教训,趋利避害;也要深入研究我国经济长期发展与风险防范的经验教训,制定各种防风险预案,妥为谋划,未雨绸缪。”

  多位专家表示,下阶段,要继续巩固经济社会复苏向好态势,进一步加大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是针对中小微企业、制造业以及受疫情影响大、困难较多服务性行业。要加大结构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内需加快恢复,同时做好对内外部各种风险的防范,为“十四五”开局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我国在战疫防控、经济复苏中的表现,充分证实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之路’的高瞻性、战略性和正确性。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必能走出一条‘更高质量、更趋平衡、更加主动、更为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做出中国示范和中国贡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武康平说。

国民经济

热门推荐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