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品质东莞建设巡礼③|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靓丽“水”名片成发展新引擎

品质东莞建设巡礼③|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靓丽“水”名片成发展新引擎
2020年11月28日 08:02 东莞时间网

  原标题:品质东莞建设巡礼③|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靓丽“水”名片成发展新引擎

  

  要加快水污染治理、垃圾处理、固废处置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快推进雨污分流改造,补齐管网缺口,切实增强污水收集系统的闭合性。要总结推广华阳湖省级万里碧道建设试点经验,加快碧道规划建设,打造靓丽水生态名片。

  ——摘自市委书记梁维东在市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上的讲话

  位于茅洲河畔的新民社区,曾被视为长安镇的“边缘村”,随着茅洲河生态环境的好转,已经成为投资热土。该社区党工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周树发表示,目前社区户籍人口大幅回迁,各地客商纷至沓来,“已有六七家预备上市企业主动上门洽谈,计划落户新民、投资新民”。

  水污染综合整治是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内容。新民社区价值被激活,是东莞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释放生态红利的一个缩影。

  

  2019年以来,我市紧盯2020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的目标,深入推进茅洲河、石马河、东引运河、东江下游等重点流域整治。随着治水工作的深入推进,昔日人人避而远之的“墨汁河”,已经转变为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的生态河。

  今年1-9月,我市茅洲河共和村断面、石马河旗岭断面、东引运河樟村断面、东江下游沙田泗盛断面等4个国考断面达到Ⅴ类水及以上考核要求。其中,茅洲河共和村、石马河旗岭、东引运河樟村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

  大兵团作战

  将治水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全面补齐截污治水短板,跑出治理“加速度”

  秋高气爽,迎着落日余晖,行走在茅洲河碧道上,两岸草木旺盛,碧水清流潺潺,市民络绎不绝。而在几年前,茅洲河还是另一番景象。在严重污染的那段时期,不少居民都选择搬离河岸,到别处安家。

  林斌周是新民社区茅洲河畔一栋出租屋业主,过去十几年,来这里的次数加起来,还不如过去半年多。“以前茅洲河水污染严重,恶臭熏得推不开窗,别说租客不来,自己也难得回来一次。”林斌周说,如今出租屋变成“河景房”,租金上涨,一房难求,自己每周至少回来一次。

  茅洲河是莞深界河,随着工业高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长,沿岸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排河涌,使得茅洲河污染逐步加重,产生黑臭现象。在整治前,茅洲河共和村国考断面的水质属于劣Ⅴ类。

  去年1月召开的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全面补齐截污治水短板,深化茅洲河、石马河等重点流域整治,并将茅洲河整治作为全市水污染治理的“一号工程”和“示范工程”,确保茅洲河水质在2020年达到Ⅴ类。

  很快,长安镇全面打响决战水污染——茅洲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将治水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大兵团推进茅洲河流域综合整治(东莞部分)二期项目、水生态五期工程等各项建设,并着力抓好河涌治理和截污管网建设,逐步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总体目标。

■如今,茅洲河蝶变为生态优良、景观优美的形象河,沿岸已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越来越多的企业来此投资落地 (记者 郑琳东 摄)■如今,茅洲河蝶变为生态优良、景观优美的形象河,沿岸已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越来越多的企业来此投资落地 (记者 郑琳东 摄)

  最高峰时,长安镇范围内有2400多名施工人员,230多个施工点同时开工,施工机械达1400种,高峰期每日建成截污管网4公里。开展大兵团作战以来,我市茅洲河治理工作进度跑出“加速度”,茅洲河流域统筹建设了多个批次的截污管网,茅洲河及周边有了很大变化,从根本上解决群众身边水环境的痛点问题。

  2019年,茅洲河建成截污管网243公里;截至今年6月底,流域内累计建成污水管网359公里,目前已全部通水,流域内污水管网短板基本补齐。今年1-9月,茅洲河共和村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

  另一个水污染治理主战场——东江下游片区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自今年6月初开工以来,工程建设体现了“东莞速度”。该工程共计划建设收集污水的次支管网和雨污分流管网1628公里,截至10月14日,已完成1186公里污水管网,占整个计划建设总长度的72%。

  统计显示,全市今年1-9月已新建了污水管网共2400多公里;2016年东莞全面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以来,东莞已累计新建收集污水的截污管网超过6500公里。

  涅槃重生

  昔日“墨汁河”,如今蜕变为生态亮点,成为市民络绎不绝的“网红打卡地”

  “我们30多人一起跳舞,因为河岸干净凉爽,大家把‘阵地’转移到这里。”夜幕降临,茅洲河畔热闹起来,罗女士正跳得兴起。每天这个点前来“打卡”,已经成了她的习惯。

  10月29日,记者来到长安镇茅洲河堤,看到许多市民在岸边跑步、锻炼,河堤靠河面的地方,有几处亲水平台,一些钓鱼爱好者则沿河垂钓。河岸上的花草随风摇曳,水中觅食的水鸟腾空而起。

  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长安镇按照“四大一高”方略,高品位打造河岸美景。目前,茅洲河沿岸建成11.88公里的碧道,沿线错落有致建成了九大主题公园,成为市民络绎不绝的“网红打卡地”。

  从“墨汁河”变为生态河,从生态“污点”,蜕变为生态亮点,是我市水污染综合治理带给市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邓先生住在东引运河畔的富通自在城小区,随着运河水质的提升,在不加班的晚上,他会带上小孩沿着河岸走一走。“从2017年以来就闻不到异味了,今年以来运河水比以前更清了。”邓先生告诉记者。

  东引运河发源于桥头,中游段汇入寒溪河,位于樟村的国考断面流域包括桥头、企石、横沥、东坑、石排、寮步、茶山、东城、松山湖、大朗、常平、大岭山、黄江等13个镇街(园区),流域内共有支流278条。

  近年来,经过市、流域、镇街三级大力度整治,流域内一批支涌已经消除黑臭,部分河涌水质达到Ⅴ类水。桥头小海河、横沥横东排渠、寮步三联筷子堤、东城黄沙河、常平木棆河等河涌经过整治后水清岸美,成为周边居民的休闲打卡地。

■石马河干流桥头段水清岸美,白鹜在浅水处觅食(通讯员 赵伟良 供图)■石马河干流桥头段水清岸美,白鹜在浅水处觅食(通讯员 赵伟良 供图)

  石马河是东江下游一级支流,主流的观澜河发源于深圳宝安,由南向北流,于企山陂进入东莞,最后在桥头镇与惠州潼湖围水汇合后进入东江。由于流域工业企业和人口增加,生活生产污水直排河涌,曾经的石马河黑臭现象十分严重,治理前,石马河107条支流,重度黑臭的有52条,轻度黑臭的有34条,不黑不臭的有21条。2008年,新华社记者曾实地调研深圳观澜河和东莞石马河,并发文《深圳东莞河流严重污染考察记:“乌龙江”何日泛清波》。

  2019年1月25日,石马河攻坚战正式打响,在流域开展“3+5+1”作战任务。经过大兵团攻坚工程建设,驻点决战督导、大力度环境执法、全面落实河长制等工作,石马河治理成功“攻下山头”,旗岭断面在2019年年底达标。

  不仅石马河干流水质达标,支流水质也在不断提升,塘厦鸡爪河、清溪镇清溪河、凤岗雁田水等成为居民茶余饭后散步的场所。

  目前,石马河除个别几条河涌外,其他的基本消除了黑臭。昔日的“乌龙江”,已是水清鱼游鹭飞,河面泛着碧波,静静地流淌,倒映着蓝天绿树,重现岭南水韵风光。

  ■石马河清溪段,昔日的“乌龙江”,现在变成了周边群众休闲的“网红地”。

  正本清源

  攻坚“最后一米”,加快雨污分流,水污染治理由“攻山头”变为“守山头”

  把多年累积的污染治理好,江河从黑水变成清水,并不意味着治水工程可以告一段落。治水人深知,河道黑臭表现在水里、问题在岸上、根子在人。

  为了解决岸上的问题,长安茅洲河治理从“大战役”转向“街巷战”,今年治水突出五大核心工作,包括城镇污水“最后一米”攻坚、三类行业排水整治、工业污染源排查整治等。其中,“最后一米”攻坚是重中之重。

  今年以来,茅洲河流域共摸查发现雨污错混接点3092个,7月底已全部整改完成,将雨水和污水剥离出来,分别进入雨水、污水管网,提高污水管网系统收水效益。长安镇共有41076栋各类排水户,目前已基本完成排水户污水接驳和雨污分流效果核查,核查合格率约为78%。

  “水污染治理工作越往后就越精细,相当于将治水从1.0版升级到2.0版。”市茅洲河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水污染治理由“攻山头”变为“守山头”。

  东江下游片区镇街多,流域面积广。为此,我市系统梳理污水管网,增补空白、整改错漏接、消除直排口、分地块推进雨污分流等工作。目前,东江下游片区流域内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7座,污水处理能力达142万吨/日。流域内各镇街正在重点推进内河涌治理工作,“一口一策”整治排污口。

  在东引运河樟村国考断面流域,我市加快污水接驳和雨污分流工作。13个镇街(园区)共5561个排水单元地块污水接驳工作已完成96%,8286个重点排水户雨污分流接驳完成率为97.8%。

  石马河流域工业企业众多,工业废水排放是河涌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探索“人防+技防”方式,石马河流域环保监管取得新成效:2019年共关停“散乱污”企业1.5万家,完成1669家企业污水规范整治。今年上半年,石马河流域共出动执法人员2.78万人次,检查企业1.28万家次,查处环境违法行为700宗,罚没金额超1.12亿元。

  污染防治攻坚战是提升城市品质的关键一环。自2017年实施国家排污许可制以来,东莞累计为5284家企业核发排污许可证,76383家企业完成排污登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提前实现全覆盖,为东莞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溯源保障。

■茅洲河沿岸的优美景观。(记者 郑琳东 摄)■茅洲河沿岸的优美景观。(记者 郑琳东 摄)

  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中,“东莞蓝”时常刷屏朋友圈。今年1-9月,东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0.9%,同比上升8.5个百分点;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01,同比改善了21%,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第19名(和昆明并列);全市六项主要大气污染物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空气质量的改善,是东莞围绕决战决胜“蓝天保卫战”、聚焦臭氧防控的成果。以臭氧污染防控为重点,我市深入推进实施“蓝天保卫战”32项强化措施。截至目前,省级重点VOCs企业已完成销号整治609家;市级重点VOCs企业现已完成现场帮扶检查1657家,完成销号整治1329家。

  发展嬗变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引入高科技企业,产业转型发展有了“绿色引擎”

  以前人人避而远之的河道,如今市民纷纷踏步而来,是东莞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写照。

  7月6日上午,东莞市重大项目——长江股份总部项目正式奠基。该项目总投资3亿元,落户茅洲河边,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4.28亿元,将优化提升沿岸新民社区经济结构。

  长江股份总部项目落地,是外界投资茅洲河沿岸的一个缩影。

  春江水暖鸭先知。茅洲河蝶变为生态优良、景观优美的形象河,沿岸已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越来越多的企业来此投资落地。今年,新民社区成功纳入东莞市特色精品示范村的创建名单,并且推出1884亩的茅洲河沿岸产城融合更新单元,这是长安镇面积最大的城市更新项目。

  麻涌镇的水治理,一直被外界津津乐道。打卡华阳湖碧道,已经是东莞市民节假日休闲旅游的最佳选项之一。

  18.3公里的华阳湖碧道试点项目,作为全市唯一省级碧道试点项目,一个多月前已经正式亮相。项目以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和麻涌河一河两岸为载体,融合麻涌文化特色、岭南水乡风光和华阳湖生态本底,通过实施五方面17个具体项目建设,实现治水升级,改善周边群众人居环境,带动产业升级。

■麻涌华阳湖华丽转身(资料图)■麻涌华阳湖华丽转身(资料图)

  漫步华阳湖碧道,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延伸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滨水活力经济带。试点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巩固了水污染治理成效,是东莞“治污”向“提质”迈进,还河于民、还湖于民的生动实践。

  如今,华阳湖生态环境与景观休憩体验明显提升:水质从劣Ⅴ类迅速恢复到Ⅲ至Ⅳ类,水质达标率100%。华阳湖由过去的“龙须沟”,变成大家慕名而来的景区。

  统计显示,麻涌去年接待游客600万人次,增长24%,旅游带动经济收入10.3亿元,增长18.4%。麻涌本地人纷纷回乡创业,在家门口端起“生态碗”,吃上“旅游饭”。

  华阳湖省级万里碧道,是麻涌精心打造的靓丽水生态名片,为全市碧道建设带来试点经验。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透露,东莞下一步要在全市开展万里碧道建设,今年计划完成不少于37.1公里的碧道建设,未来3年持续推进超过500公里碧道建设。

  茅洲河惊艳蜕变,华阳湖华丽转身,是“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发展模式之变的经典缩影。

  经过市、流域、镇街的持续整治,茅洲河、石马河、东引运河、东江下游等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曾经的城市“伤疤”逐渐被抹去,并且释放出一大片土地,拓展了重大项目、重要基础设施的布局空间,引入一批高科技绿色企业,逐步成为流域产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9月26日,跟着河长走碧道徒步活动在麻涌华阳湖举行(记者 程永强 通讯员 莫汝建 摄)■9月26日,跟着河长走碧道徒步活动在麻涌华阳湖举行(记者 程永强 通讯员 莫汝建 摄)

  数说东莞生态环境治理

  2400多公里污水管网

  统计显示,全市今年1-9月已新建了污水管网共2400多公里;2016年东莞全面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以来,东莞已累计新建收集污水的截污管网超过6500公里。

  18.3公里华阳湖碧道

  作为全市唯一省级碧道试点项目,18.3公里的华阳湖碧道试点项目于9月26日正式亮相。东莞下一步将在全市开展万里碧道建设,今年计划完成不少于37.1公里的碧道建设,未来3年持续推进超过500公里碧道建设。

  76383家 企业完成排污登记

  自2017年实施国家排污许可制以来,东莞累计为5284家企业核发排污许可证,76383家企业完成排污登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提前实现全覆盖。

  记者手记

  以良好生态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

  华阳湖、茅洲河治理实践证明,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能够协同共进。

  在长安镇茅洲河流域治理过程中,新民社区是受益最大、最明显的社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新民社区是长安的“边缘村”,因为社区环境脏乱差,除了资金便宜的优势外,没有太多优势,很难吸引到好企业来投资,社区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随着茅洲河水质改善,河岸品质提升,电镀等污染企业搬迁,社区内几条河涌治理达标,加上毗邻深圳、滨海湾新区的优势,新民社区的价值被激活。

■茅洲河界河段,漂亮的沿岸景观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记者 郑家雄 摄)■茅洲河界河段,漂亮的沿岸景观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记者 郑家雄 摄)

  在新民社区,记者采访了社区干部、居民、企业和务工人员,无不对茅洲河治理称赞有加。得益于茅洲河生态环境改善,出租屋业主林斌周的租金收入翻番。新民社区回迁居民梁木全,感受到的不仅是河岸变成景区,还有逐年上升的分红,“经济势头发展好,社区治理进步大,我们的小日子过得舒坦”。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仅是衣食住行,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同样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东莞聚力“生态赋能”行动和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攻坚行动。一方面不断改善提升城市品质、人居环境、生态环境,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另一方面,集中精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生态问题,清退污染企业,腾出发展空间,引进优质企业,做绿色发展的“加法”,污染治理的“减法”,能力提升的“乘法”,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以良好生态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

  文字/吴金华

  摄影/郑琳东 程永强 郑家雄 通讯员 莫汝建 赵伟良

  视频/杨溪 陈奕希

热门推荐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