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坚守!赵元龙教授用“钉子精神”为国钉上“金钉子”

坚守!赵元龙教授用“钉子精神”为国钉上“金钉子”
2020年11月30日 21:03 贵州大学

  原标题:坚守!赵元龙教授用“钉子精神”为国钉上“金钉子”

来源:贵州大学

  有这样一群人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

  既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

  他们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

  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即便已是退休高龄仍然老有所为、发光发热


  我校古生物及生物成矿研究所前所长赵元龙教授就是这群人其中之一。

  耄耋之年,壮志依旧。为国,他带领团队在黔川大地找寻到中国第11颗“金钉子”。为师,延聘至75岁高龄退休,至今仍然坚守科研岗位,教书育人。

根据《关于开展“读懂中国”活动 “全面小康,奋斗有我”的通知》文件精神,贵州大学关工委积极参与了教育部与省教育厅关工委联合开展的“读懂中国”活动,以文字影像记录下赵元龙教授所做的伟大小事、所创造的平凡奇迹、所坚守的日常奋斗。和溪溪一起来看看吧~

  贵州大学微纪录片

  《用“钉子精神”为国钉上“金钉子”——赵元龙教授》


  👇

  


耀国荣校,拿下关键“金钉子”

  2018年6月21日,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秘书长Stan Finney亲笔签字,批准了以中国贵州大学赵元龙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将中国贵州剑河的苗岭统及乌溜阶作为国际寒武系第三统及第五阶的报告。至此,中国第11颗“金钉子”落户贵州剑河。

  金钉子,是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的俗称,类似于地球的标准年轮,是为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全球唯一标准或样板。每个金钉子的获得,代表了国家在这个领域的地学研究成果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其意义堪称科技界的奥运金牌。

  赵元龙教授(右二)野外考察

  这样的金钉子一共只有110颗,其中中国已发现11颗。而赵元龙教授带领团队拿下的这颗“金钉子”至关重要,它让中国成为“金钉子”世界第一。这枚“金钉子”也使赵元龙教授成为生物群及地质年代学研究均取得杰出成就的古生物学家。

坚韧不拔,用年华还原地球过往

  “不搞古生物,赵元龙就不是赵元龙了。”这是同事对他的评价。从1957年考入南京大学地质系古生物专业开始,赵元龙教授已在古生物学上默默耕耘了63年。1982年,发现凯里生物群;1998年,发现牛蹄塘生物群;2010年,发现剑河生物群……他还潜心研究瓮安及杷榔生物群;并在研究苗岭统及乌溜阶的同时,又开始研究寒武系第四阶潜在的国际层型剖面。生命不止,步履不停。

  80多岁的赵教授仍然活跃在野外

  正因为有了这股子坚韧不拔的“钉子精神”,才让这位83岁的耄耋老人,在剑河县八郎村,为国家拿下了这枚沉甸甸的“寒武系苗岭统/乌溜阶”“金钉子”,让中国率先“读懂”了四、五亿年前的地球,更为中国地质事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正是有了这样的“钉子精神”,赵元龙教授才能63年如一日专注于古生物学的研究,四处奔波搜集古生物化石。专注,是“钉子精神”最牢固的注脚。

  正是有了这样的“钉子精神”,赵元龙教授才能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中,仍然坚守三尺讲台,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学生,不断给中国古生物学界输送新鲜血液。勤奋,是“钉子精神”最闪亮的名片。

  正是有了这样的“钉子精神”,才让身为江苏人的赵元龙教授一次次舍弃返乡的机会,强忍思乡之情扎根贵州大地,因为这里有太多他钟爱的古生物化石,是他事业的热土。奉献,是“钉子精神”最根本的内核。


誉满荣膺,不忘人生底色

  63年的耕耘硕果累累,如今的赵元龙教授荣誉等身,他是第五届尹赞勋奖获得者,也是贵州省第一、第二批省管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三次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奖,领衔主持20多项省部级科技项目,更是在1997年获得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提名。

  60岁延聘至75岁,81岁带领团队拿下至关重要的一颗“金钉子”。在科研如此繁忙的情况下,他也从未离开教学岗位。如今,学校仍然为已经退休的他留有办公室,他也坚持每周到办公室跟进科研项目,也依然活跃在学术研究及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为下一个“金钉子”而努力。

  赵元龙教授将其毕生青春年华献给了他热爱的地质古生物学。长达28年的苗岭统及乌溜阶的研究过程,黑发变白发,中年学者成长为老年专家,他将有限的生命无限延展,完美诠释了生命不息,钻研不止!

  材料来源:离退休党委 离退休工作处

  图片:部分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动图制作:刘凯 

  编辑:丁榕

  责任编辑:田玲荔

  审校:张蝉

热门推荐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