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纸上有乾坤,师门传佳话:听策展人讲台前幕后的故事

纸上有乾坤,师门传佳话:听策展人讲台前幕后的故事
2020年12月02日 14:10 北京师范大学

  原标题:纸上有乾坤,师门传佳话:听策展人讲台前幕后的故事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

  今年适逢陈垣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与历史学院推出了“宾主均高士 门墙多俊彦——陈垣及其友朋弟子学术手稿、往来书札及书画作品展陈”,号召学界同仁、师大学子以观摩学习的方式来缅怀先贤精神,激励自身发奋,共同推动学术繁荣、教育昌盛。

  展览陈列的展品颇为丰富,约计50件,囊括了学术手迹、来往书札、书画作品、师友题名四个方面的内容。

  学术作品包含陈垣《通鉴胡注表微》稿本、《建康实录》题跋本、《元西域人华化考》签名本、柴德赓《鲒埼亭集谢三宾考》稿本、《书目答问补正》批注本、刘乃和硕士学位论文《三国演义与正史》稿本等,均为手泽珍品,价值巨大。

  往来书札包含沈兼士、柴德赓、启功、刘乃和、周祖谟、余逊等人的手札。

  书画作品包含陈垣、郭预衡、刘乃和、孙继祖等人书写的诗词立轴,台静农临苏东坡帖、沈兼士手书对联、启功的画作等。

  师友题名录包含《青峰草堂师友墨缘》《辅仁大学1948年返校同人题名卷》等。

  部分展品介绍

  元西域人华化考

  《元西域人华化考》是陈垣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面世后曾震动学界,为中国史学在全球汉学界赢得声誉。此作于1934年雕版印刷,先生曾送给自己的朋友和弟子们。此处所展即其赠送柴德赓的一部。此书书衣有启功题签。加上柴德赓的印章“柴九”,师生三人的情分在此书上定格。

  蒋天枢致刘乃和手札

  在20世纪70年代初写给刘乃和的信里,蒋天枢明确指出:当前国内真正研究历史,可称为史学专家或史学泰斗的人,实仅有援老及陈寅恪先生两人。”这是对陈垣学术地位的评价。史学界关于“史学二陈”的书面提法,这封信应该是比较早的。

  柴德赓贺陈垣寿诗二首

  柴德赓致信刘乃和并附贺陈垣寿诗二首,是柴德赓逝世前的最后一封信,他对陈垣先生的敬仰和牵念,铭刻在字里行间。信中有“人生不死会相见”语,竟成谶语。

  启功致柴德赓诗札

  启功1947年曾两次致柴德赓诗札,以诗歌记录其共同游赏之乐事。多年后的1963年,柴德赓在苏州,启功致信并附诗作,问候备至,言及彼此学术进展,可见即使在非常时期,他们都秉持对学术的忠诚。启功两个时期的书法均赏心悦目。

  沈兼士手迹

  此处展出沈兼士先生的两件手迹,一件是他1943年写给傅斯年(字孟真)的信札。抗日战争期间,沈兼士是辅仁大学地下抗日组织领导者,由于躲避日寇逮捕逃出北平,此信即为离平期间所书。一件是1945年给学生开的证明书。

  历史系学期工作总结提纲草案

  《历史系学期工作总结提纲草案》为柴德赓先生亲笔撰写。凡8叶16面,以毛笔书写于绿栏笺纸,字迹劲婉生动。手稿未署日期,据柴念东先生介绍,此稿写于1954年。全稿总结了“经常教学工作”、“本学年中心工作”、“经验和收获”、“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意见”四个方面的内容,对于了解20世纪50年代初北师大历史学科的发展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展品背后流传着怎样的历史佳话?举办这样一次盛会又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跟随此次展览的策划人之一肖亚男老师,聚焦展览精粹,揭秘台前幕后,带大家走进展览深处,共赴一场学术交流与艺术欣赏的盛宴。

  

  (放大播放效果更佳)

  策展:聚八方力量,汇传世精品

Q

  木小铎:这次展览为纪念陈垣先生诞辰140周年而办,能讲讲展览的筹备过程吗?

  肖老师:今年三月,柴德赓的长孙柴念东先生给图书馆捐赠了两种稿本,当时我们就开始商讨展览一事。因为今年是陈垣先生诞辰140周年,念东先生说如果把家藏的一些陈门资料拿出来,和北师大馆藏结合,应该能够做成一次师门的展览。从3月份到现在过去了大半年,中间一直和念东先生保持联系,分享相关藏品信息,在为展览打腹稿。但由于疫情的影响,一直无法确定能否办成。直到10月中旬才大体确定可以办。

Q

  木小铎:在疫情期间举办这样一次展览想必不易,办展过程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肖老师:因有柴念东先生的大力支持,总体还比较顺利。最大的困难是,疫情当前大家都非常谨慎,安全第一,图书馆按防疫规定只允许本校师生入馆,而这个展览是跟“陈垣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相关的,与会嘉宾入馆参观怎么办?需要多方面的沟通,打破一些规矩。另外,这次除了柴念东先生及其亲戚、朋友提供的资料,我们还向国家图书馆、苏州大学商借了一些珍贵展品。由于运送、展览过程和收尾的保存都存在一定风险,所以双方单位都要层层审批,需要签订合同,并履行走保险程序等。我的同事和历史学院老师不辞辛苦专程赴苏州大学取来展品。国家图书馆也派专家来调查展室条件等。

  陈垣书通鉴胡注表微手卷(苏州大学博物馆藏)

Q

  木小铎:陈垣先生集史学家和教育家身份于一身,在书法方面也颇有造诣,这次展览着重从哪些方面展现陈先生的风采?

  肖老师:首先是展现陈垣先生的学术成果。我们从国家图书馆借了《通鉴胡注表微》的稿本,加上柴念东先生之前捐赠的陈垣先生另外一部代表作《元西域人华化考》的签赠本。教学方面,我们展示了刘乃和先生的硕士论文,上面有陈垣先生和孙楷第先生的大量批改内容,有钢笔字、毛笔字、铅笔字,非常具体详实的批改说明,体现了他们在辅导学生上面投入了心血。书法方面展示了陈垣先生的多幅题诗立轴,还有从苏州大学借来的陈垣《通鉴胡注表微》手卷。

  陈垣《通鉴胡注表微》手卷局部(苏州大学博物馆藏)

Q

  木小铎:相比之前举办过的陈垣先生的相关展览,这次展览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肖老师:首先,我们从国家图书馆和苏州大学借来了珍贵的稿本和学术手卷,我们平时很难看到。苏大藏有陈垣赠送柴德赓的《通鉴胡注表微》手卷,书法特别俊美,而且陈垣很少写这么长的手卷,这在他的书法作品里是非常罕见的。从国家图书馆借来的陈垣和柴德赓的代表作稿本,也是难得公之于众的。

  北京师范大学纪念陈垣110周年诞辰相关资料

  展品:纸上有乾坤,师门传佳话

Q

  木小铎:展览的展品多达50件,您能谈谈展品背后的故事吗?

  肖老师:比如说,陈垣先生的代表作《通鉴胡注表微》,是他自己比较满意的一部著作。抗日战争、北平沦陷的时候,辅仁大学堪称沦陷区的一个孤岛,陈垣先生既作为校长主持校务,保护秘密抗日的师生,同时也通过学术发抒他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节气。《通鉴胡注》是宋末元初的史学家胡三省对《资治通鉴》做的注释,历来未引起足够重视,陈垣先生把胡三省数百条注释中隐微的情绪与精神钩沉出来,寄托了陈垣的民族节气、大是大非观念。柴德赓的《谢三宾考》,与陈垣《通鉴胡注表微》高度共鸣,同样写作于沦陷期间,对明末清初一位重要“贰臣”谢三宾的生平事迹作了详尽的考证和论述。《鲒埼亭集》是乾隆年间全祖望的诗文集,全祖望为很多明末忠义之士如史可法、顾炎武、黄宗羲都撰写过表彰文,对谢三宾这样的“贰臣”则是痛恨的。柴德赓把《鲒埼亭集》中对谢三宾的点滴记载、称呼与其他史料相结合,勾勒出谢三宾一生情形,考据很见功力,史论非常精辟。

  《通鉴胡注表微》稿本(国家图书馆藏)

  其次是刘乃和先生的硕士论文,它是陈垣和孙楷第两位名师指导的结晶。本次展出了论文的初稿和定稿,两稿几乎每一页都有陈垣的批改,从中可以看到名师是如何指导研究生的。从学识上,从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上,陈垣等大师都为后世提供了典范。

  刘乃和硕士论文《三国演义与正史》

  还有《二十史朔闰表》。《二十史朔闰表》是陈垣先生编定的工具书。研究古代中西方交流需要对照华夏历与西历、回历,但学术界从无中西回历比照年表,陈垣先生就花若干年功夫做了这个工具书。这次展出的是自己使用的一部,首尾都翻烂了,这是修复后的样子。书上每一页都有批注,对应的是他自己的学术思考和学术成果。书里还有大量浮签,即随时记录下来的思考,从中能看到老一辈学者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

  二十史朔闰表

Q

  木小铎:展览不仅展出了陈垣先生个人的作品,还包括与学生们的书信,您认为它们体现了哪些品质?

  肖老师:这次展览的书信部分主要展示了“陈门四翰林”的往来信札,“四翰林”是20世纪四十年代陈垣先生在辅仁的四个得意弟子:余逊、柴德赓、启功、周祖谟。这些信札体现了他们之间真诚的友爱、相互的关心,以及学术上的互相激励。另外,刘乃和和柴德赓之间的通信也比较多,因为刘乃和长期担任陈垣校长的助手,陈校长年龄已经非常大了,眼睛昏花,柴德赓对自己老师的问候,往往通过刘乃和来传达。学生对老师的那种真挚的牵挂铭刻在字里行间。这些都是很感人的。

  刘乃和致柴德赓信札

  展望:再现学人风华,发扬学术传统

  肖老师:

  北师大的学术传统有三个来源:民国时期的北平师大(和北大同源的京师大学堂的师范馆)、1926年成立的辅仁大学、1908年成立的京师女子师范学堂(1924年改称女师大,1931年并入北师大),三所学校在学术上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这三个来源汇聚为北师大深厚的学术传统。这次展品中有一件1948年辅仁大学校友节返校校友的题名,柴德赓写了一个识语,从中可看出当时校友节的文化活动非常丰富,有明清学者书法作品展,有沈兼士先生遗物展(沈兼士头一年去世的),还有在校师生的书法展。这种熏陶是很有意义的。

  陈垣先生与启功、刘乃和、柴德赓

  陈垣长期担任辅仁校长,后来又当了近二十年的北师大校长。柴德赓、启功、刘乃和、赵光贤、郭预衡这些先生们也曾长期在辅仁和北师大任教,这次的展览,算是咱们师大校史的一份提炼。从这些灿然可观的展品中,我们可以一睹一代学人的文化修养和宏阔眼界,以及从中折射出的深厚的生命情怀。希望这次展览能推动全校师生对校史的关注和了解,增强对悠久校史的自豪感,凝聚对学校的认同感,尤其是推动年轻学子们继承老一辈的精神,发扬优良传统,推动学术进步。

  陈援庵老校长的《元西域人华化考》是中国近代史学史上的名著。它的成书是出于炽热的爱国情怀,它的成就为中国史学家在世界汉学舞台上争得了崇高地位,它的科学性赢得了域外同行的由衷赞叹。我经常在课堂教学和学术讲座上谈个人对这部著作的体会。今天看到老校长亲赠弟子柴德赓的1934年雕版印刷本,非常珍贵!书衣还有启功题签和柴德赓的印章“柴九”,见证了师生三人的深厚情谊。我作为一名师大人,感到无上光荣!

  ——历史学院教授  蒋重跃

  此次展览陈列的展品十分丰富且珍贵,其中陈垣先生的稿本和学术手卷以及“陈门四翰林”的往来信札尤其令我印象深刻。老先生们严谨扎实的治学态度和真诚有爱的师友情谊浮现在字里行间,细细读来,敬佩不已,感动非常。陈垣、柴德赓、启功、刘乃和、赵光贤这些老先生们都和师大有着深厚的渊源,在此执鞭杏坛,乐教育人,作为师大的学子和校史文化的讲解员,也希望自己能够继承他们的优良传统,并将之宣传给更多的人。

  ———历史学院本科生  田欣蕾

  作为历史学院的学生,我有幸参观了此次展览。面对母校的老校长,同时也是北师大历史学科乃至中国近现代史学代表人物——陈垣先生与其友朋弟子的手稿、信札和书画作品,我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陈先生的《元西域人华化考》《通鉴胡注表微》《二十史朔闰表》都是我们专业耳熟能详的史学经典,如今得以目睹原始的本子,可谓心潮澎湃。我知道,这其中的学术、史料和收藏价值都是无与伦比的。此次展览还为我们生动翔实地勾勒了陈先生及陈门弟子的学术交往史。柴德赓、启功、刘乃和诸先生的遗墨,更是陈先生道德文章薪火相传的最好注脚。师生同门间的诗书相赠,无不反映着陈门学者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高洁风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作为晚生后辈,我们更应不懈努力,矢志追寻和传承以陈先生为代表的北师大前辈学者纯粹的学术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历史学院本科生  翟明杰


  -bnuweixin-

  感谢图书馆、历史学院提供支持

  采访:朱金琪

  摄影:亓玉光

   排版:张一帆 

  视频:张壹鸣

  责任编辑: 姜思宇

  投稿/加入我们:xwzx@bnu.edu.cn

热门推荐

新浪热榜

微博/微信扫码去APP查看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