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红色潇湘】李达:初心如磐 情系民生

【红色潇湘】李达:初心如磐 情系民生
2020年12月17日 08:42 三湘风纪网

  原标题:【红色潇湘】李达:初心如磐 情系民生

  

  李达(1890—1966),湖南零陵(今永州市冷水滩区)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和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教育家、理论家、著作家。曾任中共一大、二大和八大代表,一届中共宣传主任,历任湖南大学校长,武汉大学校长。

      李达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宣传和教育,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启蒙大师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卓越贡献,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不谋私利 两袖清风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李达经常动辄经手几万元共产国际支援中国共产党的活动经费。但他分文不动,还把自己微薄的稿费省下来,创办了中国共产党的共产党月刊和人民出版社。

  在党的一大召开的紧急时刻,由于会议遭到法租界巡捕搜查,最后一天不得不临时转移到南湖。李达拿出自己仅有的八块大洋,交给他的夫人王会悟,用于南湖租船开会及与会代表食宿。

  就这样,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李达和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陈潭秋等代表完成了“一大”最后议程,到当天下午6点多,会议结束,这一刻也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初心如磐 绝对忠诚

  李达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毕生信仰和追求,即使离开党中央机关,也始终不放弃自己的追求,多次拒绝国民党的威胁、利诱和拉拢。李达曾对他的学生吕振羽说:“不管形势如何变化、环境怎么恶劣,我这个‘老寡妇’是决不失节的”。

  1941年7月,李达在广东中山大学被教育部电令解聘。此后五年多时间里,李达不得不困居家乡零陵以种田为生。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当零陵当局诱劝李达跟着国民党走时,李达仍然坚定地回答说:“我是有坚定信念的,叫我轻易地改变立场、摒弃信念是难上难。” 1944年,零陵沦陷后,日伪汉奸曾要懂日语的李达为日本人办“公事”,李达愤怒地说:“我决不做亡国奴!即使我生活再苦,就是拖死、饿死、冻死,我也不会去给日本鬼子办事。”逃难期间,李达住过破庙,吃过野菜,忍饥挨饿,东躲西藏,尽管颠沛流离,处境艰险,却坚决不与当局妥协,不与权贵同流。

   开办学校 造福桑梓

  在李达故居院子右侧,有两间风雨斑驳的校舍,门楣上挂着李达书写的“辅仁小学”。尽管校牌已历经风雨、残缺不全,但70多年前,李达在家乡办学的往事依然铭记在人们心中。

  

位于永州市冷水滩区岚角山镇油榨头村的李达故居

  位于永州市冷水滩区岚角山镇油榨头村的李达故居

  1946年2月,为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不开化的面貌,困居家乡的李达创办了辅仁小学。独自办学、困难重重,李达想方设法腾出自己两间住房作校舍,拿出自己不多的积蓄买木材做课桌、课椅,动员亲戚任教员,请家境稍好的乡亲资助办学经费。就这样,这位蜚声学界和社会的名教授在家乡办起了辅仁小学,让附近的穷苦子弟都有了免费接受教育的机会。

  辅仁小学开办了5年,先后几百名学生在这里接受了启蒙教育,李达在这些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爱国主义和科学知识的种子,塑造了当地进学读书、尊师重教的浓厚学风。

  作风扎实 为民办事

  尽管常年在外,李达却一直牵挂着父老乡亲。1962年,年逾古稀的李达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回家乡视察,县委书记要陪同回乡,由于担心当地领导在场了解不到真实情况,他以回乡办私事为由婉拒了县委书记的陪同。李达在家住了十多天,亲自走访三个村的多户农家,了解村民生产生活问题和基层干部的作风情况,把乡亲们反映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

  李达实实在在把老百姓反映问题放在心上。针对乡亲们反映布票不够用的问题,他回武汉后,自己花钱向华中农学院和湖北省棉花试验场购买技术资料和良种送给乡亲们,解决了家乡父老穿衣难的问题。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过去贫苦落后的家乡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李达对家乡的期盼也逐渐变成现实。而家乡人民也时刻铭记着李达,将李达忠于信仰、敢为人先,为人正直、不计名利的崇高品质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永州市冷水滩区纪委监委)

马克思主义

热门推荐

新浪热榜

微博/微信扫码去APP查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