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创历史新高!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评选结果揭晓

创历史新高!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评选结果揭晓
2020年12月18日 18:08 中国人民大学

  原标题:创历史新高!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评选结果揭晓

  

  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聚焦」出品

  编者按

  近日,教育部公布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结果,中国人民大学共有84项成果获,获奖成果总数取得较上一届39项翻番的可喜成绩,再创历史新高

  

  中国人民大学84项成果中包括著作论文奖70项、咨询服务报告奖2项、普及读物奖2项、青年成果奖10项。

  

  其中,著作论文奖共有一等奖13项,是上一届3项获奖数的四倍;二等奖41项,在上一届11项的基础上增长近三倍;三等奖16项。

  

  

  获奖成果涉及学校各一流学科及部分一级学科,在著作论文、咨询报告、普及读物等各种类型中中国人民大学均有所斩获,从学科覆盖和成果形式等角度,充分体现了学校作为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重镇的综合实力。

  据悉,本届全国共有1539项成果获奖,其中著作论文奖1241项,含一等奖152项、二等奖783项、三等奖306项;咨询服务报告奖77项,含一等奖10项、二等奖47项、三等奖20项;普及读物奖20项;青年成果奖201项。

  

  

  

  著作论文奖(70项)

  (按姓名音序排序)

  

  1.中国信息资源产业发展与政策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冯惠玲

  

  等级

  一等奖

  

  2.中国公共关系史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胡百精 

  

  等级

  一等奖

  

  3.当代中国的阶层结构分析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李路路 

  

  等级

  一等奖

  

  4.中国土地问题调查——土地权利的底层视角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刘守英 

  

  等级

  一等奖

  

  5.经济增长与结构演进:中国新时期以来的经验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刘伟 

  

  等级

  一等奖

  

  6.鲁迅与俄国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孙郁 

  

  等级

  一等奖

  

  7.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我国特困地区的贫困与扶贫策略研究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汪三贵 

  

  等级

  一等奖

  

  8.侵权责任法研究(第二版)(上、下卷)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王利明 

  

  等级

  一等奖

  

  9.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研究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严金明

  

  等级

  一等奖

  

  10.新闻观念论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杨保军 

  

  等级

  一等奖

  

  11.中国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研究

  

  成果类型

  论文

  

  申报人

  杨菊华 

  

  等级

  一等奖

  

  12.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逻辑、路径与实施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杨瑞龙 

  

  等级

  一等奖

  

  13.中国哲学思潮发展史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张立文 

  

  等级

  一等奖

  

  14.六朝画论研究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陈传席 

  

  等级

  二等奖

  

  15.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 

  

  成果类型

  论文

  

  申报人

  陈卫东

  

  等级

  二等奖

  

  16.寻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源头 

  

  成果类型

  论文

  

  申报人

  方福前 

  

  等级

  二等奖

  

  17.扩展的自然资源核算——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为重点 

  

  成果类型

  论文

  

  申报人

  高敏雪 

  

  等级

  二等奖

  

  18.我国国家资产负债表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与运用初探——以 SNA2008 和 SEEA2012 为线索的分析 

  

  成果类型

  论文

  

  申报人

  耿建新 

  

  等级

  二等奖

  

  19.普京政治经济学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关雪凌

  

  等级

  二等奖

  

  20.1954年宪法制定过程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韩大元

  

  等级

  二等奖

  

  21.早期中国——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韩建业

  

  等级

  二等奖

  

  22.近代中国宗教文化史研究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何建明 

  

  等级

  二等奖

  

  23.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黄兴涛 

  

  等级

  二等奖

  

  24.Corporate Governance in China: 

  A Modern Perspective 

  

  成果类型

  论文

  

  申报人

  姜付秀

  

  等级

  二等奖

  

  25.出土文献与早期道教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姜守诚 

  

  等级

  二等奖

  

  26.中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评估与优化研究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孔祥智 

  

  等级

  二等奖

  

  27.中国研究生教育的规模结构与经济增长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李立国

  

  等级

  二等奖

  

  28.当代民粹主义的两极化趋势及其制度根源 

  

  成果类型

  论文

  

  申报人

  林红 

  

  等级

  二等奖

  

  29.农业劳动力转移与中国经济发展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刘晓光 

  

  等级

  二等奖

  

  30.后乡土中国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陆益龙 

  

  等级

  二等奖

  

  31.融资歧视、市场扭曲与利润迷失——兼议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成果类型

  论文

  

  申报人

  罗来军

  

  等级

  二等奖

  

  32.从市场扭曲看政府扩张:基于财政的视角 

  

  成果类型

  论文

  

  申报人

  吕冰洋 

  

  等级

  二等奖

  

  33.“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及其历史经验研究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齐鹏飞 

  

  等级

  二等奖

  

  34.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变迁

  

  成果类型

  论文

  

  申报人

  邱吉 

  

  等级

  二等奖

  

  35.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成果类型

  论文

  

  申报人

  陶文昭

  

  等级

  二等奖

  

  36.国家的选择——国际制度、国内政治与国家自主性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田野 

  

  等级

  二等奖

  

  37.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研究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王英津 

  

  等级

  二等奖

  

  38.秦汉称谓研究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王子今

  

  等级

  二等奖

  

  39.能源效率提升的新视角——基于市场分割的检验 

  

  成果类型

  论文

  

  申报人

  魏楚 

  

  等级

  二等奖

  

  40.上博简《孔子诗论》“颂”论及其诗学史意义 

  

  成果类型

  论文

  

  申报人

  徐正英 

  

  等级

  二等奖

  

  41.互联网金融的法律规制——基于信息工具的视角 

  

  成果类型

  论文

  

  申报人

  杨东 

  

  等级

  二等奖

  

  42.Creating Public Value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s Across Boundaries: An Integrative Process of Participation, Legitim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成果类型

  论文

  

  申报人

  杨开峰 

  

  等级

  二等奖

  

  43.社会转型:社会心理学的立场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俞国良 

  

  等级

  二等奖

  

  44.现阶段中国的总和生育率究竟是多少? ——来自户籍登记数据的新证据 

  

  成果类型

  论文

  

  申报人

  翟振武 

  

  等级

  二等奖

  

  45.中国通货膨胀动态形成机制的多重逻辑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张成思 

  

  等级

  二等奖

  

  46.全球价值链下中国本土企业的创新效应

  

  成果类型

  论文

  

  申报人

  张杰 

  

  等级

  二等奖

  

  47.从隐私到个人信息:利益再衡量的理论与制度安排 

  

  成果类型

  论文

  

  申报人

  张新宝 

  

  等级

  二等奖

  

  48.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张云飞 

  

  等级

  二等奖

  

  49.目标动力学——动机与人格的自组织原理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章凯 

  

  等级

  二等奖

  

  50.经济社会公共数据空间标准化与空间统计应用研究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赵彦云

  

  等级

  二等奖

  

  51.作为政治的传播:中国新闻传播解释史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赵云泽

  

  等级

  二等奖

  

  52.大学的适切性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周光礼 

  

  等级

  二等奖

  

  53.法律制度与会计规则——关于会计理论的反思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周华

  

  等级

  二等奖

  

  54.徽商与明清文学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朱万曙 

  

  等级

  二等奖

  

  55.近年出土黄老思想文献研究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曹峰

  

  等级

  三等奖

  

  56.利率管制与总需求结构失衡

  

  成果类型

  论文

  

  申报人

  陈彦斌 

  

  等级

  三等奖

  

  57.文学史二十讲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程光炜

  

  等级

  三等奖

  

  58.社会冲突、国家治理与“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演生 

  

  成果类型

  论文

  

  申报人

  冯仕政 

  

  等级

  三等奖

  

  59.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及实施路径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郭杰 

  

  等级

  三等奖

  

  60.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工业智能化 

  

  成果类型

  论文

  

  申报人

  贾根良 

  

  等级

  三等奖

  

  61.中国住房抵押贷款拖欠风险研究 

  

  成果类型

  论文

  

  申报人

  况伟大

  

  等级

  三等奖

  

  62.互联网心理学:新心理与行为研究的兴起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雷雳

  

  等级

  三等奖

  

  63.A new approach to Bayesian hypothesis testing 

  

  成果类型

  论文

  

  申报人

  李勇

  

  等级

  三等奖

  

  64.藏语卫藏方言研究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瞿霭堂

  

  等级

  三等奖

  

  65.和谐社会视域下中国家庭发展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宋健

  

  等级

  三等奖

  

  66.股市危机——历史与逻辑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吴晓求 

  

  等级

  三等奖

  

  67.观念的民主与实践的民主:比较历史视野下的民主与国家治理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杨光斌 

  

  等级

  三等奖

  

  68.“恋爱”之发生与现代文学观念变迁 

  

  成果类型

  论文

  

  申报人

  杨联芬 

  

  等级

  三等奖

  

  69.中国共产党历史分期理论与实践研究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张世飞

  

  等级

  三等奖

  

  70.时代境遇中的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 

  

  成果类型

  论文

  

  申报人

  张永清 

  

  等级

  三等奖

  

  

  咨询服务报告奖(2项)

  (按姓名音序排序)

  

  1.美国的三代“中国通” 

  

  成果类型

  咨询服务报告

  

  申报人

  王莉丽 

  

  等级

  二等奖

  

  2.2015—2017 年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 

  

  成果类型

  咨询服务报告

  

  申报人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

  

  等级

  二等奖

  

  

  普及读物奖(2项)

  (按姓名音序排序)

  

  1.甲骨文与中国上古文明 

  

  成果类型

  普及读物 

  

  申报人

  龙国富 

  

  2.《资本论》简说 

  

  成果类型

  普及读物

  

  申报人

  卫兴华 

  

  

  青年成果奖(10项)

  (按姓名音序排序)

  

  1.国际私法条约解释的路径依赖与方法展开 

  

  成果类型

  论文

  

  申报人

  杜焕芳

  

  2.梨园文献与优伶演剧——京剧昆曲文献史料考论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谷曙光 

  

  3.皇权不下县?——清代县辖政区与基层社会治理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胡恒 

  

  4.族群意识与历史书写——中国现代历史叙述模式的形成及其在清末的实践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姜萌

  

  5.重访灰色地带:传播研究史的书写与记忆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刘海龙 

  

  6.Performance Feedback,

  Government Goal- Setting, 

  and Aspiration Level Adaptation:Evidence from Chinese Provinces 

  

  成果类型

  论文

  

  申报人

  马亮 

  

  7.社区传播论:新媒体赋权下的居民社区沟通机制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王斌 

  

  8.人口转变的中国道路 

  

  成果类型

  著作

  

  申报人

  杨凡 

  

  9.刑法体系的合宪性调控——以“李斯特鸿沟”为视角 

  

  成果类型

  论文

  

  申报人

  张翔 

  

  10.Fundamental Analysis and the Cross-Section of Stock Returns:A Data-Mining Approach 

  

  成果类型

  论文

  

  申报人

  郑凌凌 

  

  

  其中,学校共斩获论文著作奖70项,占该奖项总数的5.64%,展现出学校强劲的科研实力。其中,著作论文奖共有一等奖13项,是上一届3项获奖数的四倍;二等奖41项,在上一届11项的基础上增长近三倍;三等奖16项。

  

  

  一等奖成果及作者简介

  (按姓名音序排序)

  

  1.成果名称

  中国信息资源产业发展与政策

  作品类别:专著

  作者:冯惠玲、赵国俊、钱明辉 等

  出版单位及出版时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年8月出版 

  【主要观点】

  本书着眼于我国信息资源产业所处发展阶段,分别从“信息资源产业基本理论与发展历程”“信息资源产业核心特征与发展评价”“信息资源产业发展政策与政策工具应用”“信息资源产业发展与政策优化案例”四个方面探索了对信息资源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政策及管理对策的作用机制和发展规律,取得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研究突破:(1)首次从资源特征和价值创造的角度明确界定了信息资源产业的内涵与边界,并率先实现了信息资源产业各类经济指标的统计与测算;(2)首次从产业生态的视角,构建起“动态资源三角型”模型、信息资源产业共生模型、信息资源产业价值链模型、信息消费特征解释模型等信息资源产业基础理论模块;(3)首次划分出我国信息资源产业的四大发展阶段并揭示出其供需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结构特征;(4)首次开发出了我国信息资源产业发展评价与动态监测工具——我国信息资源产业发展指数(IRIDI),对我国各省市信息资源产业的发展水平展开了测评;(5)首次以政策工具开发为导向,对我国信息资源产业政策发布情况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并探讨了“中国信息资源产业政策库”。

  【第一作者简介】

  冯惠玲,女,籍贯江苏,1953年8月生,中国人民大学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自198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任教,现任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组召集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电子文件管理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人文北京研究中心主任,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档案学基础理论、电子文件管理、数字人文、数字记忆等。主要研究成果有《北京奥运的人文价值》《电子文件风险管理》《当代身份认同中的档案价值》《动态资源三角形及其重心曲线的演化研究》等。

  

  2.成果名称

  中国公共关系史

  作品类别:专著

  作者:胡百精

  出版单位及出版时间: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

  【主要观点】

  本书完整梳理、呈现了中国公共关系事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观念史和实践史,并将之还原至三十余年间中国社会史、思想史语境之中,致力于达成三个学术目标:记录和呈现中国公关事业的观念迁转和实践进路,考察其与国家现代化的交互建构关系;为中国公关研究提供史学支撑和思想资源;为中外公关学话对话开辟历史向度的话语空间。同时,为二、三十万广义公关从业者提供职业社会学意义上的历史参照,形塑行业共同体价值。

  本书的主要观点和可能的创新如下:中国公关事业是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为依托的中国现代性转型的产物,一直伴随着现代性谱系在中国的铺展而拓展;同时鉴于公关现象、活动和职业化操作已广泛参透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诸领域,公关亦反过来影响、参与政治合法性、市场秩序、社会认同、文化偏向的建构;公关在中国经历了由宣传而至说服再到对话的范式转换,三者存在递次延展关系而又相互交叠。本书的主要创新是基于中国公关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提出和阐释具有原创性价值的对话范式。

  【作者简介】

  胡百精,男,籍贯吉林磐石,1976年3月生人,主要研究领域为传播学与公共传播,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执行院长,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教指委副主任。代表著作有《说服与认同》、《中国公共关系史》、《公共关系学》(第二版)、《危机传播管理》(第三版),译著有《舆论的结晶》、《取悦公众》、《宣传》、《制造认同》。曾获教育部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009)、国家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8)、北京市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8)、北京市青年名师(2019)、宝钢优秀教师奖(2013)、霍英东青年教师奖(2010)、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等荣誉和奖励(2007)。

  

  3.成果名称

  当代中国的阶层结构分析

  作品类别:著作

  作者:李路路

  出版单位及出版时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

  【主要观点】

  本著作是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转型期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发展变化研究”(项目批准号:06JZD0025,项目合同号:06JZD0025)为核心、基于作者近十年研究成果而成。

  本成果具有现实和理论两方面的意义。

  第一,中国社会自1978年以来所发生的社会转型,造成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其中最为重要的变革就是利益关系不断重组,阶级阶层结构日益分化。相互交织的社会变革已经扩展和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对原有的社会结构形成了巨大冲击。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矛盾与冲突逐渐积累,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社会矛盾与冲突的凸显期、多发期,阶级阶层结构及其相应利益结构的日益分化和重新组合,对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与改革形成了巨大挑战。如何认识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矛盾与冲突,揭示社会矛盾与冲突的基础,分析社会矛盾与冲突形成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探究社会矛盾与冲突的治理,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在迈向新时代时期急需解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第二,众所周知,阶级阶层研究及社会分层研究,是社会学中最为经典的研究领域和主题,也是中国社会学重建以来专业化与国际化发展最快的领域。伴随整个社会向后工业化和后现代社会的变革,阶级阶层理论在理论上遇到两个重大挑战:一是阶级是否还存在?二是如果阶级还存在的话,阶级存在的基础和形式是否发生了重大变化?

  本成果正是在上述两个重大的现实和理论背景下,基于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对两个前沿的基本问题作出了回答。

  《社会学评论》2018年第一期发表了对本书的专题评论三篇,对本书给予了高度赞誉。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吴愈晓在题为“理解中国社会结构和阶层关系的新视角”的评论文章中指出,《当代中国的阶层结构分析》一书是致力于探索中国社会的结构分化和阶层分类、以描述和展现转型期中国的阶层结构图景的代表性论著。

  上海市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李俊在题为“分层研究的张力与魅力”的评论文章中指出,社会分层研究是社会学的核心议题,也是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国际化、专业化发展最快的领域。浙江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范晓光在题为“阶层图式:在社会变迁中探寻不变之‘硬核’”的评论文章指出,改革开放40年,如何厘清阶层构成的元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分层图式,是科学评估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和定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重中之重。

  【作者简介】

  李路路,社会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大华讲席教授”,从2013年起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组织研究,社会现代化。

  在“市场转型”理论的框架下以“体制资本”深化“精英再生产”理论;国内最早阐释“身份等级体制”、将单位身份和社会分层体系联系起来的研究者之一;以“权力阶级”为核心的“阶级阶层再生产”理论的主要阐释者。“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联合创始人和第一期联合主持人,第二期主持人。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在包括本学科最优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论文和著作多次获得各种学术奖励。

  

  4.成果名称

  中国土地问题调查

  ——土地权利的底层视角

  作品类别:专著

  作者:刘守英

  出版单位及出版时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

  【主要观点】

  《中国土地问题调查:土地权利的底层视角》基于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亲自参与的制度试验,对农业部门内和城乡部门间的土地要素有效配置做了富有开创性的研究,是一本集理论观点创新和重大现实问题关切于一身的力作,系统反映了作者对土地问题研究的诸多独创性成果(如成员权集体土地所有制的特征与演变;以地谋发展模式;土地制度与经济转型),突出了土地制度与资源配置内在的深刻关联。本书的重要贡献在于:1、关注了经济发展中关乎农民与农业以及城市和乡村的一种重要生产要素——土地的配置制度与配置效率问题。它不仅深入讨论了作为农业活动中生产要素的土地的配置效率与制度之间的深层关系,还深刻分析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土地在城乡配置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两个层面构成了该研究最重要的两个创新方向;2、对现实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突出实践出真知,以真实世界发生的问题和现象为导引,力图通过深入实践来理解和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这种强调一手调查的研究风格是本书的鲜明特色;3、深刻剖析了中国经济发展问题中的土地问题,其诸多识见和观点不仅让学者耳目一新,也为国家具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作者简介】

  刘守英,男,湖北洪湖人,生于1964年4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政治局第31次集体学习土地问题讲解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土地学会常务理事。研究领域为土地制度与经济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城乡互动以及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等,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攻关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0余项,出版专著《中国土地问题调查:土地权利的底层视角》《土地制度与中国发展》等10余部,在《求是》《新华文摘》《经济研究》《管理世界》《World Development》《Cities》《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60余篇。

  

  5.成果名称

  经济增长与结构演进:

  中国新时期以来的经验

  作品类别:专著

  作者:刘伟

  出版单位及出版时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

  【主要观点】

  本书研究的特点在于通过对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的深入分析来探索中国经济增长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规律, 由此探索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后,如何根据经济形势与经济环境的新变化,通过新政策、新方法和新制度来改善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经济增长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本书的研究不但有助于人们深刻认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所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矛盾的途径,而且有助于人们增强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信心,因而将产生较好的社会影响和效益。

  【作者简介】

  刘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长期致力于政治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制度经济学中的转轨经济理论,发展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演变理论,以及经济增长和企业产权等问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逾三百篇,出版学术著作数十部,获得多项重大学术奖励。

  

  6.成果名称

  鲁迅与俄国

  作品类别:专著

  作者:孙郁

  出版单位及出版时间: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

  【主要观点】

  本书梳理了鲁迅所藏德文、日本、俄文,中文的俄国文学文本,对照相应的哲学、美术流派,在系统分析中折射鲁迅审美世界里的俄国文化元素的价值。精于文献整理,长于文本品鉴,面对鲁迅译介的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爱罗先珂、迦尔洵、阿尔志跋绥夫的复杂心态,寻出机理,探究原委。全书涉及的马克思主义的话题具有挑战性,认为鲁迅的马克思主义观还停留在普列汉诺夫、早期卢那察尔尔斯基、早期托洛茨基的层面,是从果戈理、契诃夫的背景进入马克思主义的阵营,并与之形成了一种对话的关系。鲁迅在与那些鲜活的存在的对话里,渐渐告别了自己身上旧的遗存和灰暗之气。书稿显示,以往人们用三十年代时期流行苏联理论审视他的遗产,可能把鲁迅的左转的深层原因简单化处理,必须看到内在的独特性。在这个意义上说,他的左翼思想,与安德烈·纪德、罗曼·罗兰、布莱希特颇为接近。由此,也可以窥见其与同代的左翼文化的差异性,其超越性的精神品格,是他的作品不断被世人热爱的深层原因。

  本书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作者简介】

  孙郁,男,籍贯内蒙赤峰,1957年生于大连。毕业于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文学硕士,现任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鲁迅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博物馆学研究,曾任北京日报文艺周刊主编、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兼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著有《鲁迅与周作人》《新旧之变》《民国文学十五讲》等。曾获日本东北大学“藤野奖”, 首届当代作家评论奖,第十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批评家奖,朱自清散文奖,汪曾祺散文奖,孙犁散文奖等。

  

  7.成果名称

  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我国特困地区的贫困与扶贫策略研究

  作品类别:专著

  作者:汪三贵 等

  出版单位及出版时间: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

  【主要观点】

  本书从中国特困地区基本情况出发,通过对特困地区大规模的案例调查和大样本的数据收集,分析特困地区农村发展和反贫困的制约因素,确定影响特困地区农村扶贫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评估特困地区扶贫项目的贫困瞄准和减贫效果,分析特困地区扶贫模式和运作机制,研究如何更加有效地加大对特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提高扶贫开发的效率。本书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特困地区扶贫资源分配、扶贫行政体制改革和扶贫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建议,为改善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内容、途径和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本书较早针对特困地区(深度贫困地区)开展了综合性的贫困研究,为特困地区的贫困研究提供了综合性分析框架。

  与本书相关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为我国精准扶贫和深度贫困地区扶贫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政策参考,基于本书内容形成的易地扶贫搬迁研究报告和全国扶贫开发数据分析报告获得国家领导人肯定性批示和国务院扶贫办采纳,少数民族贫困问题研究报告和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减贫效果评估研究报告获得国务院扶贫办采纳,促进了政府相关扶贫政策的调整,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作者简介】

  汪三贵,男,湖南临澧人,1962年10月生,1991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等多个国际发展机构咨询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长期从事农村贫困问题研究,出版学术专著9部,在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World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Economics, Journal of Economic Inequality, China Economic Review和管理世界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领导人批示或国家部委采纳。荣获第四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和国务院扶贫办首届“友成扶贫科研成果奖”。2011年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全国扶贫开发先进个人。

  

  8.成果名称

  侵权责任法研究(第二版)

  (上、下卷)

  作品类别:专著

  作者:王利明

  出版单位及出版时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

  【主要观点】

  本书作者在写作中以解决中国本土的学术问题为导向,密切结合我国《侵权责任法》和有关侵权法的前沿理论及司法实践经验,并在借鉴国外侵权立法先进经验与最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侵权责任法的内容体系、归责原则、责任构成要件、免责和减轻责任事由、数人侵权制度以及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等进行了详尽而深入的探讨。本书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本书注重构建中国特色的侵权责任法理论体系。作者认为,我国《侵权责任法》的体系主要是基于归责原则和特殊侵权主体而构建的,我国未来民法典应在此基础上构建独立的侵权责任编。第二,作者揭示了风险社会中侵权责任法价值理念的转变,从侧重于侵权行为的制裁和预防,向重视受害人权益的多元化救济与保障体系转变。通过对侵权责任法规则的解释和研究,建构出以受害人权益保障为核心的多元归责原则体系和多元侵权责任承担体系。第三,本书针对我国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对产品责任、环境污染责任、高空抛坠物责任等侵权法规则以及由此衍生的复杂疑难法律问题予以澄清和回应,以回应民众的重大关切,彰显侵权责任法的人文关怀理念。

  【作者简介】

  王利明,男,湖北省仙桃市人,1960年2月生,法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会长。曾获“中国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第一届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第一届中韩青年学术奖”等奖励。曾两次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出版多本专著,其中包括《违约责任论》(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等奖)、《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获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司法改革研究》(获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吴玉章科研基金三等奖)、《民法总则研究》(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人格权法研究》(获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二等奖)、《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书》(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我国民法典重大疑难问题之研究》(入选新闻出版总署第一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 法律解释学导论——以民法为视角》(荣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法学方法论》(荣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并在法学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

  

  9.成果名称

  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研究

  作品类别:专著

  作者:严金明 等

  出版单位及出版时间:科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

  【主要观点】

  本专著针对土地整治规划研究范式缺失、土地整治系统集成技术不完善、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尤其是节地、节水、生态化设计方面缺乏系统的规划研究等问题,开展从项目效应评估到系统管理的节地节水生态型土地整治系统化探讨。主要创新和理论价值体现在:基于土地整治本质功能再认知,提出了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研究的理论范式;构建了土地整治“诊断预警、项目选址、规划设计、系统管理”模式体系;探索了“田路沟渠林”五位一体节地节水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模式;形成了土地修复、生态防护、景观再造与联合改良一体化的生态景观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思想。

  【作者简介】

  严金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担任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曾获评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土资源部首批领军人才,国土资源部创新团队负责人,宝钢优秀教师奖,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人大—剑桥)、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以及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地方政府等部门课题30多项;著有《土地整理》《土地法学》《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研究》《全域土地整治功能单元规划研究》等,在国内外重要报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部级科研奖励12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

  

  10.成果名称

  新闻观念论

  作品类别:专著

  作者:杨保军

  出版单位及出版时间: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

  【主要观点】

  《新闻观念论》全面系统探讨了新闻观念体系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对新闻观念的本质、新闻观念的构成、新闻观念的形成与演变、新闻观念的评判等问题,都做出了具有创新性的探究与阐释;《新闻观念论》在关系论视野中,对新闻观念与新闻行为、新闻制度、新闻业等的基本关系,对新闻观念与其他社会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出了深人细致的分析和阐述;《新闻观念论》对新兴媒介环境中新闻观念的变革与走向做出了富有启发性的探索。新闻观念论为新闻观念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照框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主编的《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2015),作为重要研究成果介绍了《新闻观念》。陈力丹教授认为,《新闻观念论》全面系统探讨了新闻观念体系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做出了以往少有的独特探究与阐释”;童兵教授认为,《新闻观念论》“立意高远,探究精深,为新闻观念研究提供了一定开创性的框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017年,《新闻观念论》获得“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

  【作者简介】

  杨保军,男,生于1962年9月,陕西富平人。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A岗);《国际新闻界》副主编;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两次出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代表性学术著作有“新闻十论”:《新闻事实论》《新闻价值论》《新闻真实论》《新闻活动论》《新闻精神论》《新闻本体论》《新闻道德论》《新闻观念论》《新闻主体论》《新闻规律论》。

  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首届优秀教材奖一等奖,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

  

  11.成果名称

  中国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研究

  作品类别:论文

  作者:杨菊华

  发表刊物:中国社会科学 2015年2期

  【主要观点】

  通过对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个人数据和社区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以经济整合、社会适应、文化习得和心理认同四个维度测量,发现流动人口的总体社会融入水平一般,且各维度的融入状况差别较大:制度约束和结构排斥使得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融入进程严重滞后于文化和心理方面的融入,凸显融入的差异性;(2)乡-城流动人口的融入水平不如城-城流动人口的融入水平,表现出融入的分层性;(3)良好的社区服务与接纳环境可有效推进融入进程,凸显融入的社区依赖性;(4)流入地和流出地以及流动人口和本地市民的联接影响流动人口的融入进程,凸显融入的互动性。在当下人口流动频繁、社会更加开放的环境下,各类技术、资本、文化与劳动力在地区间涌流,并向城市和东部积聚,城市社会愈发成为“熔炉”,隐含着巨大的创造力,成为支撑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内生动力。在这一背景下,社群间不以“内外”和“城乡”之分的融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向和愿景所在。倡导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包容性体制和理念,消除隔离人口流动以及社群融合的制度、社区准入门槛和态度排斥,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形塑“共有、共建、共治、共享”的融合型社会。

  社会反响:被引用249次;下载超过1.2万次;被多个网站转载。

  【作者简介】

  杨菊华,女,湖北鄂州人,1963年9月出生。武汉大学历史系本科和硕士毕业,美国辛辛那提大学人类学硕士和社会学硕士,美国布朗大学社会学系博士。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人口学系教授,现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和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当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人口学、婚姻家庭学、社会政策、社会统计学;研究领域涉及社会转型和社会变迁过程中不同群体的福祉及公共政策和社会变迁对个体、家庭的影响。研究的关注人群包括老年人口、流动人口、妇女与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社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独著《人口转变与老年贫困》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中国流动人口的城市逐梦》为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出版21世纪人口学《社会统计分析与数据处理技术——STATA软件的应用》《数据管理与模型分析:STATA软件应用》,以及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人口社会学》等。

  

  12.成果名称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逻辑、路径与实施

  作品类别:专著

  作者:杨瑞龙

  出版单位及出版时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

  【主要观点】

  本书主张从产品性质及行业特性两个维度来客观制定功能导向的分类方法,实施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即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宜选择国有国营模式,自然垄断性国有企业宜选择国有国控模式,竞争性国有企业一部分宜进行产权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造,一部分宜实行民营化;在分类改革原则下推进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同时在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分类分层推进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分类构建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

  【作者简介】

  杨瑞龙,经济学博士,曾任中国人民经济学院院长,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术期刊社社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论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英国杜伦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学理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非均衡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曾先后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和丹麦奥登塞大学访问进修。在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非均衡经济学等研究领域发表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曾获第八届和第十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高校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第三届、第四届、第六届、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四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等奖项。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获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教育部“青年教师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已出版了《宏观非均衡的微观基础》等多本专著,在《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13.成果名称

  中国哲学思潮发展史

  作品类别:专著

  作者:张立文

  出版单位及出版时间: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

  【主要观点】

  《中国哲学思潮发展史》是国内第一本以思潮为主题的中国哲学史学术著作,立足于中国哲学的“实际”,旨在阐明中国哲学之所以发展的核心话题,进而建构了当代中国哲学新的思维方式与模式。它是张立文先生历经坎坷的生命体悟、50多年教学相长的哲学反思、把脉时代的和合解答。本书以核心话题、诠释文本、人文语境为主轴,沿着中国哲学思潮的五个时期即先秦元创期、秦汉感应期、魏晋会通期、隋唐融突期、宋元明清造极期,推进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潮讲演,同时就时代共存的自然、社会、人生等核心问题进行和合的追问与探索,进而指出中国哲学思潮所彰显的和合要义,就是化解时代所面临的冲突和危机所凝聚的价值理念、生命智慧和精神力量。本研究成果拓展了中国哲学研究的领域,丰富了中国哲学思议的新视角,突破了按人头或问题为纲所写的中国哲学史的局限,对中国哲学学科建设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而为建设现代和谐社会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深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与理论支撑。本书曾因此先后获得人民出版社2014年度优秀学术著作奖、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

  【作者简介】

  张立文,男,1935年4月生,浙江温州人。1960年,人民大学毕业,随后哲学系任教。1984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特批为教授。2009年,被聘为中国人民大学首批一级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顾问等。50多年来,长期耕耘于中国哲学,后创立和合学,发表国内外论文600多篇。在易学、宋明理学、中国哲学史、和合学、传统学方面的主要成果分别是《帛书周易译注》、《宋明理学研究》、《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和合学——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传统学引论》、《新人学导论》等。张立文先生2006年前的几乎所有重要论著都收入《张立文文集》(韩国学术信息出版社出版),共计38辑。

  来源:科研处

  编辑:周乔

  

热门推荐

新浪热榜

微博/微信扫码去APP查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