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聚焦“双一流” | 《内蒙古新闻联播》报道我校国重实验室李光鹏科研团队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事迹

聚焦“双一流” | 《内蒙古新闻联播》报道我校国重实验室李光鹏科研团队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事迹
2021年01月12日 22:35 内蒙古大学

  原标题:聚焦“双一流” | 《内蒙古新闻联播》报道我校国重实验室李光鹏科研团队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事迹

  来源:内蒙古大学

  

  2021年1月9日,《内蒙古新闻联播》“2020我们一起走过:支撑” 专栏报道了我校国重实验室李光鹏教授团队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事迹。

  

  

  内蒙古新闻联播报道

  【主持人】来到内蒙古,怎么能少得了可口的牛羊肉,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这张名片,离不开科技的支撑。2020年,长江学者,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光鹏在实验室研发,到牛圈调查,攻克了新品种肉牛繁殖“卡脖子”的核心技术,把科研论文书写在大地上,突破了新品种肉牛繁殖效率难题,为内蒙古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

  【解说词】用直径十微米的针准确插入到一百微米的卵母细胞里,抽出细胞核,针与镜面接触距离不到五微米,一坐就是两个小时。2020年下半年,这是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光鹏的团队的工作常态。他们的工作就是利用基因编辑手段进行胚胎生产,培育高品质肉牛。

  【同期声】李光鹏:“基因编辑就像个剪刀一样,把我们需要的这一段给剪掉,或者把另外一个插进来,通过显微操作,再生产一个我们预期的胚胎,生产出我们需要的优良的牛羊。”

  【解说词】内蒙古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但仍有部分核心种源依赖进口,这一直是李光鹏的心结,“卡脖子”的核心技术难题在2020年有了突破。

  【同期声】李光鹏:“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三个新型的高产优质的肉牛品系,我们这是全世界首例首批基因编辑在肉牛当中获得品系实现的团体。”

  【解说词】李光鹏培育的三个品系是双肌鲁西牛、双肌蒙古牛和双肌西门塔尔牛,和普通肉牛不一样的是,这种双肌肉牛最大的特点就是肩部宽大厚实、后躯肌肉发达、前后腿部肌肉隆起、生长速度比普通肉牛平均提高20%,产肉量提高20%~30%,经济效益大幅提高。这样的成就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牛羊新品种培育工作和其他科研项目相比,难度大,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很多。这个项目耗费了李光鹏团队八年的时间。实验室能生产出优秀的胚胎,但母牛就是生不出牛犊。新品种肉牛繁殖效率不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李光鹏。

  【同期声】李光鹏:“这是胚胎问题吗?大家都在猜测,但实际上,很大的原因是现场的问题。”

  【解说词】2020年4月份,李光鹏带领团队进入实验基地,现场采集数据:肉牛的生长特征、繁殖特征、分娩过程、什么时候增减饲料、防疫针该不该打……一些平时在实验室里无法掌握的数据,这次他们全部都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同期声】吴珊珊(内蒙古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去到现场,我们发现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去了解和掌握,这也明白了到现场的重要性,科研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

  【同期声】李光鹏:“真正全方位系统的把肉牛的相关的特点、繁殖特征、生长特征系统研究下来,我们今年(2020年)是第一次,把同学们、老师们的(科研)思想理念重新定位了:实验室,室内室外同等重要。

  【解说词】李光鹏每天做近百次实验,有一次他把腰扭伤,就蹲在地上工作。

  【同期声】苏广华(内蒙古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当我推开李老师的办公室进去的时候,老师基本是蹲在地上,桌面上露出一个头来敲键盘,这样继续工作。他对待科研,对学生的这种奉献精神,也让我们更加对科学研究有了更高的追求。”

  【解说词】眼下,李光鹏和他的团队的肉牛新品种培育项目,正进行最后的认定工作,下一步就能推广养殖。

  【同期声】李光鹏:“做科研真正要顶天立地,抓住机遇,我们要拿出我们自己的态度、决心和目标。”

  

  来源:内蒙古新闻联播

  文字整理 :师瑶

  编辑 :李佳瑶

  校对 :都兰 吴洁

  审核 :吴栓虎

  

热门推荐

新浪热榜

微博/微信扫码去APP查看

图片新闻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