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视频】三江之门,锦绣边城!《中国影像方志》聚焦云南兰坪

【视频】三江之门,锦绣边城!《中国影像方志》聚焦云南兰坪
2021年03月04日 10:46 云南发布

  原标题:【视频】三江之门,锦绣边城!《中国影像方志》聚焦云南兰坪

  来源:云南发布

  铺展出绿意盎然的生态宝库

  也指引着古老民族迁徙的脚步

  土司衙署承载守土护疆的重任

  沧江书院镌刻仁人志士的丰碑

  这里是三江之门

  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3月3日晚

  CCTV-10科教频道

  播出《中国影像方志》兰坪篇

  一个简短视频带你先来了解

  👇👇👇

  

  

  

  

  “三江并流”  古道沧桑

  在滇西北横断山脉纵谷区,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勾勒出一个大大的“川”字,形成了世界上罕见的“三江并流”地理奇观。

  兰坪这个白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小城,就镶嵌在这个“川”字的腹心地带,成为三江并流地区的重要门户,被誉为“三江之门”。

  兰坪玉水坪遗址的发掘证明,早在三万年至一万五千年以前,兰坪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足迹。兰坪盐井的开发始于一千多年前。“桃花盐”享誉川滇,甚至远销缅甸。

  位于澜沧江西岸的兔峨土司衙署,是我国罕见的保存非常完好的白族土司衙署。抗战期间,兰坪成为怒江抗战的大后方。罗氏土司带领民众在这里守卫国土,支援前线。

  崇文兴教抗敌戍边

  清末民族英雄杨玉科捐出田产,创建了“沧江书院”,请来汉族老师,推广普通话,开启了兰坪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先河。

  中法战争爆发后,杨玉科奉命在镇南关抗击法军,率军英勇抗敌,不幸中炮牺牲。

  1999年,兰坪各族群众纷纷捐资,对杨玉科爵府进行了修缮。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还建立了杨玉科将军陈列室,展出与杨玉科有关的文物。

  时至今日,杨玉科倾尽毕生,为国为民的英雄事迹,在兰坪大地广为流传。

  “土风计划” 传承民族文化

  2002年,音乐人陈哲在一次采风中来到兰坪,被普米族独特的文化深深吸引。在县政府的支持下,陈哲和同事们在村寨中号召年轻人学习普米族传统文化,成立了“土风计划”普米族传统文化传承小组,传承普米族歌舞“搓蹉”和其他传统文化。

  “土风计划”普米族传统文化传承小组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舞台,极大地传播了普米族文化。2008年,传统舞蹈 “普米族搓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7年,普米族博物馆建成投入使用,全方位展现普米族的历史文化。

  老庚情长 守望相助

  通甸镇的居民们往往民族歌舞一起跳、民族节日一起过,这样的和谐氛围,源于古老的风俗“打老庚”。历史上,不同民族的居住地相隔很远,往来不便。他们在长期的交往中,开始流行一种超越血缘的结拜方式。

  “打老庚”促进了兰坪民族文化的大融合,还在兰坪的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劳动间隙,普米族的西番调,以及白族拉玛人古歌“开益”此起彼伏,为人们增加了许多乐趣。

  守护生态风景独好

  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着三个滇金丝猴种群,这里是滇金丝猴集中分布的最南端,对研究滇金丝猴的迁徙和保护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通过保护区人员长期的巡护和监测,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滇金丝猴的种群数量增长了近两倍,活动疆域拓展了一倍多。

  罗古箐是普米族人聚居的村落,也是三江并流风景区的核心地带——老君山国家公园。

  普米族人祭祀山神的活动,与白族支系拉玛人传统的“杯日往”祭祀活动,都是兰坪传承至今的古老文化。

  从生态守护到民族团结兰坪人兴文教,传民俗

  叩开了新时代的三江之门

边城

热门推荐

新浪热榜

微博/微信扫码去APP查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