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开新局 谱新篇③丨夯实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迈向乡村振兴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
“十四五”是南京农业大学全面落实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开局起步时期。即日起党委宣传部推出“开新局 谱新篇”专栏,解读学校发展蓝图、聚焦师生关切、把握未来脉动。通过部门专访,系统展示学校在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以及新校区建设中的发展规划,以清晰的路线图、严密的时间表、厚实的任务书,迈出奋进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征程的坚定步伐。
——编者按
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开启,十四五开局之年,南京农业大学的社会服务工作也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巩固拓展既有的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如何适应形势任务的变化,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如何通过深入实施“党建兴村、产业强县”,深入推进载体平台建设等,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本期“开新局”专栏,我们邀请社会合作处处长、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办公室主任陈巍,聊一聊新形势任务下学校将如何开展社会服务工作。
十四五开局,学校社会服务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是什么?
十三五社会服务工作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成功打造了新时代南农社会服务的新品牌“双线共推”,横向经费达5.5亿元;与20余家大型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共建技术转移分中心14个;助力麻江县于2019年成功脱贫“摘帽”,连续3次入选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
十四五期间将以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重点,使我校服务国家战略能力、产学研用能力与科技推广服务能力等全方位增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有效提升。科技推广服务路径拓展优化,新农村服务基地功能更加丰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南农模式更加成熟。
2019年11月,校党委书记陈利根带队深入麻江县贫困村一线调研座谈,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同“南农麻江10+10”结对帮扶的贫困村村支书亲切座谈,共话脱贫攻坚,共谋乡村振兴。
2019年7月,南京农业大学联合浙江大学、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等12家高校机构共同组建成立“长三角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联盟),校长陈发棣为长三角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揭牌。
为推动新形势下的社会服务工作,有哪些具体举措?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农业农村工作的总抓手,作为农业高校更是责无旁贷。十四五我校将实施四项计划,提出乡村振兴南农方案,彰显南农担当。一是,麻江产业振兴“示范点”打造计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行动,构建长效帮扶模式,打造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构树产业振兴示范点,全面助推麻江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二是,服务乡村振兴“样板间”打造计划—构树乡村振兴样板间(示范区)行动,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和学校的整体安排,在全国各地遴选若干县乡村构树乡村振兴样板间和创新试验示范区。三是,产业“卡脖子”技术突破计划,针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通过学科交叉、揭榜挂帅、乡村振兴协调创新中心建设等途径,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与装备。四是,科技成果转化推广“钟山兴农”计划。围绕长江大保护和生态文明等国家战略,组建大团队,建立专业成果转移转化队伍,通过线上南农易农APP、云课堂,线下联盟、基地,双线作战,进一步提升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在青山村调研当地蓝莓产业现状
学校在定点扶贫、脱贫攻坚工作中成果丰硕,打算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学校将根据中办、国办和教育部对定点帮扶工作的具体要求,确保帮扶标准不降、帮扶力度不减。一是,结合麻江县“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持续加大蓝莓、菊花、水稻和红蒜等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快推进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更好地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二是,充分发挥学校人文社科智库的作用,积极探索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三是,聚焦麻江林下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广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深化拓展消费帮扶。集聚全校资源打造麻江县产业振兴示范点,为麻江乡村振兴发展贡献南农方案。。同时,不断总结凝练好经验、好做法, 把麻江乡村振兴经验推广至整个黔东南州,为贵州省其他地区提供可参考、可借鉴乃至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模式。
药谷江村菊花园开展期间掀起当地特色文化旅游热潮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学校有哪些布局和考虑?
01
深入实施“党建兴村、产业强县”。
进一步动员全校力量,集聚各方力量和各类资源尽锐出战,深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深入实施“党建兴村、产业强县”行动,聚焦蓝莓和特色林下种养,以党建帮扶为引领、产业帮扶为核心,组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特色帮扶活动,打好衔接乡村振兴的“组合拳”,全力提升麻江县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推进麻江县产业振兴。
02
深入推进载体平台建设。
以科技链聚集特色产业链,把乡村产业发展与高校新农科人才培养有机融合,深入推进“2+1”校地合作基地(麻江乡村振兴研究院)、麻江乡村振兴研究生工作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联盟等载体平台建设,构建“阵地式”“组团式”长效帮扶机制,实现校地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助力麻江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03
打造麻江县产业振兴示范点。
集聚麻江地方资源优势和学校科技人才优势,通过学科交叉融合、产业协同推进等多种方式,打造麻江县产业振兴示范点5个。不断总结凝练好经验、好做法,把乡村振兴“样板间”推广至整个黔东南州,为贵州省其他地区提供可参考、可借鉴乃至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模式。
04
构建“三双”长效帮扶模式。
深入推进产业技术专班双班长制,充分发挥产业核心的驱动作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研究生工作站双导师制,把人才培养与乡村发展有机融合;积极创新帮扶项目双负责人制,充分调动校地双方的积极性。不断探索定点帮扶长效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05
提升产学研合作能力。
拓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供需服务渠道,促进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双向对接、高效匹配,建立稳定的校地校企合作伙伴关系;在条件成熟时麻江乡村振兴研究院注册独立法人,进行实体化运营,争取更多上级部门政策支持、项目合作和社会资源。
专家教授在多个基地指导农业生产
采访整理 | 社会合作处 蒋大华
党委宣传部 许天颖
图片来源 | 党委宣传部
社会合作处
编辑 | 郭嘉宁
热门推荐
新浪热榜
微博/微信扫码去APP查看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