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法德这个时候谈气候,有何深意

中法德这个时候谈气候,有何深意
2021年04月18日 07:56 观察者网

  原标题:中法德这个时候谈气候,有何深意

  4月16日,中法德三国领导人举行了一场视频峰会, 气候问题 ,是峰会的重要议题。

  这样的规格,在最近两年,还是第一次,但中法、中德的交流一直都很热络。

  习近平主席最近一次领导人通话,就是跟德国总理默克尔,时间只差了9天。而上一次跟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时间也相差不远,是在2月。

  细看他们上一次通话的内容会发现,有一个相同的关键词,正是气候合作。从这个角度看,这次一起碰面聊气候,水到渠成。

  不过,联想到白宫马上要组织召开的气候峰会,以及美日会面重点谈及的气候合作,再来看此时法方主动邀请中法德齐聚,这次会,显然别有深意。

  为什么是气候?

  我一直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愿就应对气候变化同法德加强合作。

  面对默克尔总理和马克龙总统,习近平主席开门见山,首先阐明了中国理念和中国立场。

  地球只有一个,人类命运与共。气候,事关每一个人。

  大家都有感受,今年才过去不到4个月,破纪录式的极端天气却已经屡屡出现——美国史上最低温度纪录,澳大利亚近60年最严重洪灾,日本厚度达2米的罕见大雪……

  2021年3月23日,暴雨袭击了澳大利亚东南部,悉尼西北部温莎地区被洪水淹没,一名救援人员站在温莎大桥入口处。本文图片均来自微信公众号“玉渊潭天”

  极端天气,正是气候变化的恶果之一,另一个,是全球升温。2020年,是全球有纪录以来最热的3个年份之一。

  面对这一人类共同的挑战,中国与法国和德国的共同语言确实是最多的。

  两个数据,就是证明。

  2020年以来,中法领导人之间的通话有6次,中德领导人的通话有5次,高居中外领导人通话记录前两位。

  通话几乎都会说到的,正是气候合作。中法领导人的6次通话,有4次都重点提到了要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调和合作。

  合作的细致程度,透过通话内容的两个细节就能看出。

  2020年1月22日,中法年初的第一次通话里,双方都提到了,要相互支持原定于2020年10月在昆明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生物多样性大会只能延后到2021年举办,之后的两通电话,主要聚焦在守望相助,共克疫情。

  等到2020年末,12月9日,最后一次电话,双方直接达成了一个共识:

  动员国际社会更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

  年初共同谋划,年末一起再出发 。

  另外一个细节是,在年末的这次通话中,习近平主席和马克龙总统还共同倡议:

  共同维护多边主义,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支持办好今年12月12日气候雄心峰会。

  彼时,距离2020年气候雄心峰会召开只剩3天,这场峰会旨在纪念《巴黎协定》达成五周年,进一步动员国际社会强化气候行动。中法,提前给大会召开注入了信心。

  透过这些细节,明显可以看出,在气候合作问题上,相互支持,已经是中法德之间互动的习惯。

  这样的合作习惯和互动模式,总台驻巴黎记者江华也深有感触。

  他专门采访过法国外交部负责环境事务的大使亚纳·韦林,也了解到,韦林曾多次到访中国,参观过中国沈阳等地的许多自然保护区。

  按他的话说,对于气候问题,中法两国有基于科学的共同判断。中法两国的合作,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峰会上,中国诚意满满,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

  中国已决定接受《〈蒙特利 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加强氢氟碳化物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魏科告诉谭主:

  这个议定书主要用来解决全球臭氧损耗的问题,它的前身《蒙特利尔议定书》中国早在1991年就已经加入,承诺到2010年完成议定书,而2007年,我国宣布提前两年半完成承诺。

  而这个修正案主要用以减少“超级温室气体”排放,虽然没有纳入到《巴黎协定》框架,但中国选择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主动作为。

  中法德的信任与合作不止彰显在气候问题,更是已经渗透在三国日常的经济往来当中。

  习近平在峰会上专门说了这么一句话:

  中方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包括法、德企业在内的外商投资企业营造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希望欧方也能以这样的积极态度对待中国企业。

  如果说气候问题是中法德合作的重点之一,那在此之上,还有更纵深,更广阔的合作脉络。

  为什么是中法德?

  中法德携手应对全球性问题,并不是第一次。

  早在6年前的2015年,相似的故事就曾经上演,甚至连背景都相似。

  当时,电影院正在上映一部电影《火星救援》,而那时的巴黎,同样在上演一出“救援行动”。那一年签署的《巴黎协定》,被全球各国领导人形容为“拯救地球的最好机会”。

 火星救援TheMartian(2015) 火星救援TheMartian(2015)

  此前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由于美国的“暗箱操作”,协定被认为是大国操纵的产物,对发展中国家并不公平,因此会议没能取得积极进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曹慧告诉谭主:

  美国的操作表明,气候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互博弈的焦点。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想抛弃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然后让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减排责任。

  被寄予厚望的哥本哈根大会没有达成太多共识,人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6年后的巴黎。

  2015年10月,在巴黎气候大会召开一个多月前,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他这次访问的最大目的之一,是同中国共同发表《中法应对气候变化声明》。

  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这份文件,在《巴黎协定》的签署过程中,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这种基础性作用,体现在气候上,更体现在与气候变化有关的绿色复苏上。

  在本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特别提了一句:

  一道做大做强中欧绿色、数字伙伴关系。

  这两个伙伴关系,几乎贯穿于中法德三国合作的历史当中。

  总台驻柏林记者余鹏给谭主分享了一个细节:

  德国在去年6月份,才上线了新冠疫情溯源追踪的APP。

  根据欧盟的数据,2020年数字经济排名中,德国仅排在第12位。而疫情,又暴露了德国在数字化上的短板。

  相比于德国,中国作为全球数字经济第二大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已经接近40%。中德的数字化合作,将带动德国制造业向着智能化和绿色的方向发展。

  这也让谭主想起了2020年,法国宣布推出的一项名为“法国重启”的经济复苏计划。

  当时,马克龙总统悄悄开了一场小型的视频会议,邀请了八家大型跨国集团CEO,推介这个复苏计划。而与会的人员当中,有一位中国面孔,是中国一家绿色科技公司的CEO。

  这家公司在全球风电、动力电池和储能以及智能物联网领域均有布局,也在2019年成为首个承诺在2025实现100%绿色电力消费的中国大陆公司。

  相对应的,马克龙总统的投资资金一开始也打算投向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可持续的项目。

  这样的做法与中法、中德合作的大布局不谋而和。

  早在2020年9月16日中欧领导人举行会晤时,三方就明确提出打造“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和“中欧数字合作伙伴关系”的长远规划。

  中法德一直在谋合作,也一直在谋未来。

  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点?

  4月16日峰会这天,距离22日将要举行的气候领导人峰会,已经不足一周。

  中法德选择在这个时间点谈气候问题,值得玩味。

  美国是全球历史排放总量第一的大国,其人均碳排放也居高不下——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之多。

  抛开这样一个碳排放大国谈“气候变化”,似乎是“无稽之谈”。事实上,美国的不作为,也使得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努力,化为泡影。

  1992年,美国批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要求签署国承担削减排放温室气体的义务。

  但在这之后的15年间,美国的排放量仍在高速上升。

  2010年,美国承诺到2020年,要在2005年温室气体排放基础上全经济范围减排17%。但这一目标,美国连60%都没有完成。

  从2018年开始,美国更是拒绝履行“国家信息通报”的义务。

  同其他国际组织一样, 美国拖欠了不少关于气候治理的国际组织的会费。全球环境基金95.7%的欠款方,都来自美国。

  这样一个频繁“开倒车”的国家,如何合作?

  尽管现任政府上任后,将应对气候变化列为八项重要外交政策之一。即将举行的气候领导人峰会,更是邀请了40位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参加。

  白宫发表的声明中也称,美国将会宣布“具有雄心的”减排目标。即便白宫有所行动,但美国,需要重新赢得信任。

  气候变化,成为全人类关注的话题,不过30年。在这30年里,美国政府已经多次出尔反尔:

  1998年,克林顿政府签署《京都议定书》;2001年,小布什政府正式退出;2016年,奥巴马政府签署《巴黎协定》;一年后,特朗普政府则退出该协定。

  现在,美国政府又重新加入这一协定。现任美国政府,将锅甩给了前任,表示自己要“重新领导”全球气候治理。

  但要知道,最好的领导力,是行动。

  NSNA公布的卫星监测数据显示,过去近20年全球新增绿化面积中,有25%来自中国,贡献比例位居全球首位。

  25%,是行动 。

  2019年12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欧洲绿色新政》,宣布到2050年欧洲要成为第一个“碳中和大陆”。

  承诺,是行动 。

  2020年,中国也给绿色贡献细化了时间表。

  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这也意味着,中国将完成全球最大碳排放强度降幅,将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雄心,是行动 。

  只有切实的行动,才能解决这场全人类面临的危机。

  而在白宫相关工作人员的表述里,提到这样一句话,格拉斯哥是我们最后的希望,也是最好的希望。

英国格拉斯哥,春天来临,当地樱花绽放。英国格拉斯哥,春天来临,当地樱花绽放。

  格拉斯哥,是英国苏格兰最大的城市,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也将在那里举行。因为疫情,这届大会已经延期一年。

  至于“最后的希望”这样的表述,12年前的哥本哈根,美国提过,6年前的巴黎,美国提过。现在,又变成了格拉斯哥。

  但要知道,最好的希望,一定不能开倒车。

  来源:玉渊潭天

点击进入专题:
新闻多看点

责任编辑:武晓东 SN241

美国

热门推荐

新浪热榜

微博/微信扫码去APP查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