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印媒抹黑“中国制氧机” 中国出口商驳斥

印媒抹黑“中国制氧机” 中国出口商驳斥
2021年05月19日 06:45 环球网

  原标题:中国制氧机出口商驳斥印媒种种抹黑质疑

  [环球时报记者 赵觉珵 尹野平 环球时报驻印度特派记者 胡博峰]编者的话: 最近,《今日印度》一篇题为“涨价后,中国向印度发送不合标准的制氧机”的“独家报道”在中国舆论场引发公愤。该报道罗列发票、照片等所谓“证据”,并引述各路匿名买家、“消息人士”的话,声称“中国(公司)在生死攸关的问题上以牺牲印度人民的生命来谋利”。有气愤的国内网民将《今日印度》的做法形容为“农夫与蛇”“东郭先生与狼”“吕洞宾与狗”。该印媒的报道究竟有几分可信度?《环球时报》记者这两天采访了多位业界人士,试图了解中国对印度制氧机出口的真实情况。据了解,为完成激增的印度订单,一些中国企业正满负荷地生产,制氧机价格上浮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市场因素,不是中企能够左右的。为印方采购防疫物资尽可能提供便利的同时,中企自身也要克服多重挑战。

  印度客户订单急,中企“满负荷”生产

  当地时间5月16日15时18分,一架从杭州起飞的波音747货机降落在德里机场,飞机上装着印度目前最为急需的物资之一:3600多台制氧机。印媒报道称,这是第二轮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向印度提供的数量最多的一批制氧机。

  “近期,我们公司接到大量来自印度客户的询单,产品包括制氧机、呼吸机、氧气面罩、注射器等。”成都一家医疗用品贸易商的负责人姚女士1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很多印度客户提出的要求十分紧急,他们基本只需要可迅速开始运送的现货。

  深圳市宏鑫源电子有限公司的制氧机产品近期通过中介出口印度。该公司负责人邓经理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他们的日产能是300台至500台,产品基本都出口到了印度及其周边国家,约80%的订单直接发往印度,“为完成订单,我们加班加点地生产,产能已经满负荷了”。不过邓经理表示,由于全行业的原料供应很紧张,该公司目前没有扩产计划。

  在推特等社交媒体上,不少印度网民都在寻求进口更多防疫物资,一些在华或者熟悉中国情况的印度人也在想办法采购,在斋普尔经商的马怒就是其中一员。他18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朋友“卡老板”长期从事中印贸易,近期他从中国订购了2500多台制氧机,自己从中拿出15台,借给当地无法在医院得到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据马怒介绍,他们还进口了口罩、护目镜、手套、防护服。

  5月14日,《今日印度》在一篇报道中渲染中国企业“哄抬物价”,举例称“鱼跃医疗4月30日发货的制氧机价格是每台340美元,但数周后的5月12日,单价已经上涨到460美元”。

  对于价格上涨的问题,邓经理向《环球时报》记者解释称,制氧机产业链的企业现在都面临成本暴涨的情况,工厂也没有办法。据他介绍,有的制氧机配件成本涨了5-6倍,有的配件则提价1-2倍,算下来,每台制氧机价格平均上浮了不到一倍,目前一台机器售价不到3000元,是在合理区间内的。姚女士也向《环球时报》记者证实,现在业内一台5L制氧机的价格在3000元左右,“但一些印度客户嫌太贵了”。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会长柏煜1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国内制氧机的价格确实在上涨,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需求瞬间爆发导致供需关系失衡;第二,相关零部件比较缺乏,尤其是如分子筛等配件的供应链大多在欧美,而现在这些配件本身都在涨价,交付周期又比较长,因此仅有的现货不可能不贵。此外,有印度用户可能没有直接找到生产厂家或者较大中间商进行采购,所以给了一些人层层加价的机会。

  一名中国经销商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他听说,一些制氧机的价格现在在印度被炒到“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卢比”(1元人民币约合11.4卢比)。马怒也表示,他此前购买制氧机时价格比较正常,但同样的产品如今在一些社交平台群组中价格提高了数倍,“有中间商在赚差价”。

  《印度快报》5月10日的一篇报道就反映了上述情况。根据德里警方通报,他们以涉嫌欺诈、违反《流行病法》《基本商品法》等罪名逮捕印度Matrix公司的2名高管和3名员工。警方表示,该公司通过黑市将从中国等地购得的7000多台制氧机以高价销售给新冠肺炎患者。

  “制氧机在印度被炒到天价,中国有心帮,印度使劲坑,穷人咋能用得起?”5月8日,马怒以此为题在中国视频网站上发布了一则视频。

  “从产品质量到品控都不存在问题”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4日表示,4月,中方已累计向印出口呼吸机和制氧机26000余台、监护仪15000多台、医药材及药品近3800吨。据了解,中方有关企业接到的印度制氧机订单已经超过7万台。此外,印方对生产疫苗的原辅料需求旺盛。今年以来,中方有关企业已向印方提供超过10吨,还有超过20吨的订单预计很快交货。

  中国企业正努力为印方采购各类防疫物资提供便利,但同时,他们也面临不少挑战。姚女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现在中印之间的货运航班很紧张,而且不少货运代理不愿意接发往印度的货物,一方面是担心印度客户没有足够的清关能力,另一方面也担心由于防疫政策的调整,货物会卡在国内港口。北京一名货运代理18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国内飞往新德里的货运舱位价格已达近50元每公斤,比此前翻了一倍多。

  姚女士说,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与印度客户的交流往往存在障碍。“很多印度客户资金有限,所以采购量较少。但对于制氧机工厂而言,几百台的订单太零碎,几乎没法安排生产。”她告诉记者,“一些印度客户甚至持有偏见,认为中企会在印度需求激增时故意抬高价格,所以他们反复砍价,事实上,我们一直根据生产成本定价,没有故意提价。”

  姚女士说的一些印度客户的“偏见”,也正是《今日印度》报道的“偏见”。该媒体14日声称,中国政府近段时间来一直试图展现自己的人道主义姿态,但中国公司向印度出口的医疗用品价格却在疯涨,而且还以“损害相关设备质量和使用寿命”为代价更改其规格和组件。

  柏煜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国制氧机已成为出口欧美的主流产品,质量得到当地市场的认可,多家跨国企业也在中国设了厂,“可以说,中国制氧机从产品质量到品控都不存在问题”。

  柏煜在采访中提醒道,不同规格的制氧机出氧量不同,如果印度采购商选择购买低流量的制氧机,那么当地民众使用时可能会觉得机器的出氧量不够。

  马怒近日就遇到类似情况。在本月8日发布的视频中,马怒展示了他接收并试用一批中国制氧机的过程。然而,一名中国博主随即称马怒“被骗了”,说他购买的并非医用制氧机,而是1.7升的家用版。马怒很快在微博上回应了此事,他对《环球时报》记者也强调,知道自己购买的是家用制氧机,他计划将它们分给当地轻症患者,“这些机器很好用,我借给了很多人,也救了很多人,他们的家人都很感谢我”。

  “拿放大镜找茬”成印媒涉华报道常态

  18日,印度政府公布的单日新增死亡病例创下新高——4329例,新增确诊病例为263533例。尽管印度新增病例连续25天保持在30万以上的可怕纪录于17日结束,然而,形势依旧严峻。

  印度防疫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但一些印媒却一直紧盯中国,仿佛该国的危机部分是由中国造成的。先是《印度时报》《经济时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称,中国控制原料药对印出口,造成印度国内新冠相关药品价格飞涨,接着《印度斯坦时报》等“披露”中国四川航空公司停飞两国货运航班(据外媒报道,现已恢复)。近日,印度驻香港总领事韩慧仪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表示,希望中方帮助抑制防疫物资价格上涨,保持供应链开放,“即使确实存在一点供需方面的压力,产品价格也须有一定的稳定性及可预测性”。她同时呼吁增加两国之间的货运航班。

  对于《今日印度》抹黑中国提供的防疫物资,不少中国网民表示“意料之中”——这不是印度舆论第一次炒作类似话题了。去年第一波疫情暴发时,印度医学研究理事会公开指责从中国进口的快速检测试剂盒存在“质量问题”,并要求所有地方邦立即停止使用。印度卫生和家庭福祉部国务部长乔贝去年9月接受联邦议会人民院书面质询时回应称,相关检测试剂盒的订单已被取消,特意强调印度“没有向中国公司付款”。

  《环球时报》记者也曾跟一名印度朋友辩论过“为何他们要对中国以怨报德”的话题。该印度人问:“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新加坡、泰国都在向印度提供医疗物资和援助,为什么它们都没问题,只有中国的企业和物资存在问题?”记者反问:“美国没限制出口生产新冠疫苗的原料?英国、德国没阻止新冠疫苗的专利豁免?”他哑口无言。时至今日,印度舆论仍坚持突出强调自中国进口的各类防疫物资都是印度私人企业的商业采购行为,还有一部分通过两国红十字会间合作实现,并不存在政府间形式的直接援助,跟对于欧美国家援赠的制氧机、氧气瓶、呼吸机、药品等相比,态度明显不同。

  这背后反映的是印度对中国的复杂心态。《环球时报》驻印度记者的直观感受是,中印边境对峙事件去年在印度社会中引发不小的震动,印方没有在“前线”占据优势,媒体要帮着把“场子”找回来。“拿放大镜找茬”成了这两年印度新闻圈的对华常态,任何一则有关政府限制中国企业的新闻都能让它们“兴奋”一阵。

  印度问题专家、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钱峰1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由于中印关系发生变化,代表精英阶层的印媒近年来一直对华持批判态度,“这不会因为中国积极向印度出口防疫物资就发生改变”。一些印度媒体甚至罔顾事实,不负责任地扩散一些传言,这也影响了印度民众对中国的态度。中国的善意经常无法通过正常、有效的渠道传播出去,反而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歪曲了。

  “但印度民众并非‘白眼狼’,中国在疫情期间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也在影响他们,当地人的对华情绪是有改观的。”钱峰说,“尽管印度媒体和社交网络上仍有杂音,但‘感谢中国’的声音也比此前多了不少。”

  “疫情之下,没有一国能独善其身。”钱峰表示,中国作为邻国,为印度提供支持时从未提出要任何回报,这是中国的格局,这与一些带着偏见看中国的印度政客和媒体相比,高下立判。

点击进入专题:
印度疫情全面失控

责任编辑:张玉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