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穴义微探——阳谷

穴义微探——阳谷
2021年05月20日 18:04 北京中医药大学

  原标题:穴义微探——阳谷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

  小小的穴位里

  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

  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的踪迹与谜题,

  等待我们去探索它的名义,

  理解它的智慧。

  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本栏目第四十五期

  “手太阳小肠经——阳谷”的探源,

  揭开腧穴古老而神秘的面纱吧!

  

  手太阳

  

  小肠经

  

  

  

  小诗一首

  SI十九手小肠,少泽听宫起止详,

  头项耳目热神志,痒疮痈肿液病良。

  阳谷 —

  yáng gǔ

  

  出处

  本穴最早见于《灵枢·本输》:手太阳小肠者,上合于太阳......行于阳谷。阳谷,在锐骨之下陷者中也,为经。

  

  归经属性

  本穴为手太阳小肠经之经穴。

  (经穴:为五腧穴之一,位置多在腕﹑踝关节附近,为脉气经过之处。)

  穴义

  小肠经经气在此吸收阳热之气。

  

  

  

  

  阳谷何处

  

  

  本穴在手腕尺侧,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之中。取穴时屈腕,在手背腕部小指侧,可以摸到两块骨,两骨之间的凹陷,即为本穴。

  本穴居于手背外侧,背侧在人体中性质属阳,虽在两骨凹陷之中,但不似阳池、阳溪那么宽深,形似小谷,故名“阳谷”。《内经》云:“肉之大会为谷”,“肉会”即肌肉的端点,附着于骨的地方,两肌肉交汇之处。本穴当尺侧腕伸肌腱的尺侧缘,为“肉会”,故穴名为“谷”。

  

  阳谷何用

  

  

  阳谷者,火也。

  《针灸甲乙经》有记载:“阳谷者,火也”,小肠经行至阳谷穴处,吸收阳热之气,本穴如同阳热之气生发之谷,故名“阳谷”。

  本穴性质属火,可清热醒神,治疗各类热病,及因阳热亢盛导致的癫狂痫。因本穴位置非常靠近阴郄,故两穴虽异处却同功,均可治有关灵窍诸病,如头痛目眩、齿痛耳鸣等。根据循行所过,还可用于缓解臂外侧、手腕的疼痛,若腕痛明显,可配合阳池自我按摩,即用大拇指以适宜力度轻轻拨动两穴。

  

  众家纷纭

  

  

  颔肿如升,喉中闭塞,水粒不下。

  《针经摘英集》:颔肿如升,喉中闭塞,水粒不下。以三棱针刺手太阴经少商二穴,微出血……次针手太阳经阳谷二穴,而愈。

  《痈疽神妙灸经》:治皮赤引肿,两目皆闭,侵发,赤肿不可忍者是也,当灸阳谷各七壮。

  《经穴图考》:治小儿瘛瘲,舌强。

  

  小试身手

  1.阳谷定位

  

  

  答案

  

  

  A.养老 B.阳谷 C.腕骨

  

  2.阳谷为哪类特殊穴:

  A.原穴

  B.郄穴

  C.经穴

  

  答案

  

  

  C.经穴

  

  3.阳谷最早见于哪本典籍_______。

  

  答案

  

  

  《灵枢·本输》

  

  参考文献

  [1] 黄建军.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

  [2]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 程玮.经穴探源[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4] 焦会元.会元针灸学[M]. 

  [5] 高式国. 高式国针灸穴名解[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