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个派出所,八名烈士,其中六位只有衣冠冢
90后辅警唐小聪,出生在“中国最后的秘境”独龙江。
唐小聪的祖祖辈辈栖居在这片土地上千万年,封闭于深谷密林之中,被雪山阻隔,延袭刀耕火种,住草房、走驿道、攀藤桥,与世隔绝。
这里地处中缅边境、滇藏交界,是中国“极边之地”。在高黎贡山和担当力卡山的夹峙下,湍急的江水奔腾向南,形成垂直落差两三千米的独龙江大峡谷。
有“太古之民”之称的独龙族,一直处于原始社会,直到新中国成立,才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独龙江乡就是他们的聚居地。
9岁那年,唐小聪曾跟着父亲走了3天3夜,翻越高黎贡山到贡山县城,第一次看到了山外的世界——路是平的,夜是亮的。
当时独龙江乡还没有通电通车,每家堂屋内都有一个火塘,常年烧着。潮湿闷热的原始山林中,那簇簇火光中闪动着唐小聪童年最动人的回忆。
1
“明天会天晴吗?能有阳光吗?”
雨天,没完没了的雨天!
2017年,民警彭成军第一次进独龙江的时候,头三天是大晴天,而后就开始下雨,各式各样的雨,微微拂面的,横劈竖砍的,电闪雷鸣的。这名23岁的年轻人几乎每天都在想:“明天会天晴吗?能有阳光吗?”
他想了半年,雨也下了半年。
什么东西在这里都是湿漉漉的。老乡炒出来的瓜子,放几天就软了;室内的地面永远沤着水露;衣物三天不干,就会发臭;被子一周不盖,长出霉斑;雨季出趟门,鞋袜、裤子必得湿透。
云南省贡山县的独龙江钦郎当警务室,是距离新中国第一条边境线最近的警务室,离最近的缅甸界只有5公里。
辖区内的中缅边境线长97.3公里,沿线设立37到43号共七块界碑。只有一块是开车能到的,其它六块全都在无人区,无一不要经过原始森林、悬崖峭壁。若从乡里出发,少则步行两三天,多则五六天。
在独龙江,阳光是最珍贵的东西。三月一到,雨季拉开帷幕,雨珠噼里啪啦,像子弹一样打在屋顶上。
雨下得越大,彭成军越爱去唐小聪家烤火。唐小聪是土生土长的独龙族人,和其他老乡一样,家里的火堆是从不熄灭的。
添把好柴,火焰能冒一尺高。烤手、烤衣服、烤鞋子,再烫壶茶。有时也会喝碗特产“吓啦”——酥油炒鸡,放在白酒里煮,驱寒祛湿。
当地戍边民警有这样一句俗语:“独龙江乡只有两季两天,冬季、夏季,雪天、雨天,半年雪来半年雨。”每年这里一封山,就是半年。
没有电灯,没有电话。。。。。。长达半年的封山期,看不到一张报纸,收不到一封家书,报纸杂志也只能订半年的,因为封山期无法送达邮件。
一位曾在这里驻守过的战士在回忆录中写道:“那样的日子对一个心理健康而意志稍微薄弱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残酷的折磨,而驻守在西南最前哨的我们,注定要承受这种磨砺。”
2
“手机信号直到2004年才有!”
“在弯道上颠来倒去,仿佛我们的器官在左、身体在右。”
两年前,21岁的郭友进独龙江,与战友包了辆当地百姓的小车,从县城出发,80公里路有749道弯。往往开不足百米,就是一个急弯,车速难上四十码。
路是单车道,一面悬崖一面山壁,会车只能靠退让的本事。时有冲下悬崖、车毁人亡的事故发生。
一路上,海拔落差千米,不到七公里的隧道这头白雪皑皑,那头却是草木丰盛。越往山里开,云越多,渐渐长在手边。人沤在云里,在弯道上颠来倒去,器官在左,身体在右。郭友同车的七个战友吐翻了四个。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段路从三天到半天,从冬季断路到全年通车,足足用了50多年。
1952年,碧江武工队的人,从最近的贡山县城出发,走走爬爬,爬爬走走十几天,成为第一批进入独龙江乡的官兵。那时当地与外界几无交往。
1960年,新中国划定了第一条边界线——中缅边界线。两年后,军民共修出一条驿道,人牵着马,用三天时间能走到最近的贡山县城。
1978年,独龙江边防派出所成立。1999年,第一条通车的土路修好了,开车八小时抵县城,但一到冬季就会面临大雪断路。
手机信号直到2004年才有,且覆盖范围极小。一次只能供十个人打手机,多一个,就断线。在2010年后,通信基站才建设完善,全乡覆盖手机信号。
然而,直到今天,乡里的供电依然靠两个小型水电站。冬天水位不足、夏天水位暴涨,再加上频发的山体滑坡压垮电线,凡此种种,时常导致断电。
“电一断,信号就断了,持续十几天甚至半年都是常有的事。”新人遭遇此情,必然觉得压抑、寂寞,“但经历过一次,就习惯了。再断电,就认为是很自然的事情。”
去年春末,独龙江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通讯断了十几天。民警们打卫星电话给家里报平安。
民警高艳平给媳妇打电话,头两个给摁掉了,第三个才接——卫星电话显示的是短号,许多家属都以为是诈骗电话。
3
“你是不是不和我好了?”
崇山峻岭的阻隔下,什么都成了稀罕玩意儿。
2002年,刚满二十岁的民警梁进春来到独龙江乡,看到拉西瓜的车千里迢迢过来,一瞅,两百块卖一个西瓜!而他们一个月的津贴不过110元。
“(吃瓜)是一种奢望。”
所里有谁买个瓜,大家纷纷去看,“望瓜止渴。”
本地吃食有限,粮食蔬菜都得从山外运进。十月起,土路就给雪封死,走不得。封山前,乡粮管所开着大卡车出山,采购回最易储存的罐头、粉条等食品——电力供应不上,就不能储存易坏的鲜肉与蔬菜。不吃蔬菜,所里人总闹便秘。
2006年,组织派“能种菜的”的现任教导员杨荣进来做司务长搞后勤。他在派出所后面拓了块荒地,养猪、喂鸡、搭棚种蔬菜。警员们在封山期间也好吃得稍微丰富些。
2015年,新公路全面通车后,菜市、小超市都开进了独龙江。虽品种少、价格贵,派出所总算能卸下操持农场的活儿。
2019年,独龙江边防派出所改称独龙江边境派出所,全体人员转制为移民管理警察。但吃不好的情况还是时常出现。每年雨季,雨水冲垮道路,菜市、超市就断了货源。警员们只能吃罐头或自热饭。
“你是不是不和我好了?”
大雪封山八个月后,有一位排长接连收到三封女友的信。前两封是质问他为何不写信,第三封则是,你是不是不和我好了?两人从此断了关系。
“从初恋读到热恋读到失恋。”这也成了大家总结开山后收信时常说的故事。
“感觉在这儿呆久了,电话也不想打,微信也不想发……过年过节时想问候一下,但你真正掏出手机的那一刻,就停止了,好像无话可说了。”
彭成军管这种心理状态叫“隔绝”。
戍边民警的身份带给他们复杂的感情,可直接体现在他们的微信名字上:有叫“边关月”的,有叫“边防小道”的,有以家乡坐标命名、叫“东经某某度北纬某某度”的。
“讲实话,这里对外来的人来说,可能是不宜居的。但没人守也不可能,总归要有人守在这里。”高艳平说。
4
“人能吃的东西很少,
可吃人的东西却很多。”
巡界是所里的一件大事。独龙江乡离最近的缅甸界只有五公里。
巡逻的时候既要小心这些蛇虫鼠蚁,还要提防着毒蛇猛兽。“人能吃的东西很少,可吃人的东西却很多。”
雨水最足的几个月里,但凡钻过草丛的,出来后,身上挂着十几二十条蚂蟥都属平常。蚂蟥刁钻,轻易不叫人发现,吸血前不过米粒般大小,无孔不入。饱饮后却有小拇指那么大。
“根本不知道它怎么进去的,它又没长翅膀,怎么就到身上了?”
还有当地特有的毒蚊,长得比指甲盖上的小月牙还小,怎么也防不住。一被咬,就化脓,若咬在脚背上,整只脚能肿成个包子。
随处可见烙铁头蛇、眼镜王蛇,而且这里的蛇们竟都有不冬眠的习惯。有民警曾在冬天巡界时见过手腕粗的蛇,估摸有两米长。
民警梁进春曾经遇见过熊,体型较人大上许多。他和战友们隔了百来米,趴着等熊走过,大气不敢喘。虽然有配枪,但在边境线两公里内不能随意开枪,因此遇到猛兽只好能躲则躲。
动物在这里来去自如,人却走得好辛苦。
路是靠砍刀砍出来的,只几个月不走,植被又会疯长回来。走在里面,只觉得脚下无路,顶上无天,到处只有石头、青苔、烂泥、花草树木。
接近垂直的陡坡极多,要拿绳索挂着树枝爬上爬下。绳子不够用,就砍当地特产的小竹子,筷子一样粗细,勾在树上做安全扶手。几个人手拉手,一起上下。
行军背包有三十斤重,收着干粮、睡袋、帐篷等物件。水却不用带,“独龙江什么都有可能缺,但永远不会缺水。”山里水汽氤氲,如雾中行走。从白天到黑夜,人都好像泡在水里,浑身湿淋淋的,脚上起了泡,在打湿的胶鞋里一闷,很容易发炎。
晚上要睡觉,找个全平的地方也难。只能在稍缓的坡上搭个油布帐篷。
“为什么人家上一代的做得了,为什么我们做不了?”走不动的时候,梁进春曾这么给自己打气,“我就想别人行我也行,不想丢那个脸。”
5
“这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的活儿。”
最险的是43号界碑,来回要十几天。“人轻易去不了的。”
梁进春听去过的老战友提过,那界碑在海拔4160米高的担当力卡山的那拉卡山口,方圆60公里内都是无人区。
1971年,战士邱旦史在43号界碑的查界返程路上,为掩护队友,遭野兽袭击而牺牲。
“去43号界碑,你得把时间算得很准。比如你几小时内必须到达某个地点,要不然你可能就过不去了,气候、地势随时会有变化。”梁进春说,早年所里有巡43号界碑的硬性任务时,但凡完成巡界、成功返回的,都会给予三等功奖励。
“因为这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的活儿。”
七十年间,共有八名烈士,长眠在了这里,其中有六座墓是衣冠冢。
1964年,战士张卜在巡界路上突发急性阑尾炎,恰逢大雪封山,无法送外治疗。当时周恩来总理特批了空军出动,向独龙江乡投递药物。然而药落在深山密林中,终没有被找到,张卜不治牺牲。
1972年,战士孔玉路遇泥石流冲击,失血过多牺牲。。。。。。
最新的一座墓添于2001年。战士于建辉在建设公路时掉入江里,军民们沿江遍寻几周而不得。
山高路远,没有哪座墓的家属得以进来祭奠。于建辉刚离世时,因大雪封山,他的父母三个月后才来到独龙江送他最后一程。
开春后,民警会去烈士陵园扫墓。频发的泥石流把通往陵园的路冲得七零八落,陵园大门的桥梁与阶梯都被冲垮了。
要进陵园,只能沿着山梁爬坡而上,将陵园侧边的栅栏锯下,而后进入。
扫落叶、敬烟酒,酒是小杯分装的白酒,当地特产的,一座墓前摆一杯。
敬完了,也没有多的话可说,就凝神不语。
民警们在祭奠烈士,扫落叶、敬烟酒,酒是当地产的小杯分装的白酒
“外面地方好,平,但我就是呆不住,给我一百万也不去(大城市)。”唐小聪说,我喜欢山野,喜欢钓鱼、爬山、睡在草果地里,回来做辅警,也是为了一种情怀。
“在边疆的大山里,我把热血融进江水的澎湃里。五星红旗,猎猎飘扬,边防献身,兵营雄光。边防军人,冲天豪情,守卫边疆,无上荣光。”唐小聪喜欢摇滚,几年前自编了一首叫《荣光》的歌,清唱道。
来源: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