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从一个湖泊起航的产业集群……——青海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

从一个湖泊起航的产业集群……——青海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
2021年07月22日 09:22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站

  原标题:从一个湖泊起航的产业集群……——青海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

  在青海,有两大湖泊意义非凡。一个是青海湖,它是中国内陆最大咸水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另一个是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盐湖,它蕴藏有丰富的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等无机盐,为中国矿业基地之一。两大湖泊,一处有着雪山、草地、湖泊、油菜花……生态安全与美景如画相得益彰;另一处则色彩斑斓,资源丰富,以“一己之力”推动了整个产业集群。

  青海湖之美,不负盛名,令人向往。而青海盐湖,除察尔汗与茶卡外还有百余个大大小小的湖泊,除了是“天空之镜”“盐滩碧水”的旅游打卡地外,还是振兴青海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盐湖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利用,关乎到我国现代农业、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青海,正在从盐湖出发,以先进的产业集群为引领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的三大内陆盆地之一,在这里除了茫茫戈壁,站在山尖极目远眺,会发现一个个宝石般的湖泊。他们苍茫且孤独,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残酷与美丽,贫瘠与富饶的共存。

  也正是这块瀚海戈壁蕴含出的富饶湖泊,给了青海高质量发展的底气与信心——钾、镁、钠、芒硝、锂、锶储量居全国之首,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锂等储量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0%以上,探明无机盐保有资源储量达3400亿吨,占全国盐湖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被列入国家“西部十大矿产资源集中区”。

  “手握”富饶资源,青海如何从一个湖泊起步打造整个产业集群,又如何从地区产业跃升至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

  盐湖产业

  多元利用格局基本形成

  夏季的青海,日头高照,地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卤水湖面在日光的照射下色泽艳丽,颇为好看。随着隆隆的机器声,液态卤水通过分层钾肥生产线,变为粉状如雪的钾肥,顺着传输带源源外运。

  “这里是盐湖产业链的初端,通过盐湖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产业链不断向更多元领域延伸,为产业发展拓展出了更大空间。”青海盐湖钾肥股份有限公司车间负责人说。

  在青海依托盐湖,最先起步的是钾肥,从钾肥产业完全依赖进口到今天的自给率达到50%以上,青海盐湖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提供了强力支撑。

  虽然青海的钾肥产业在国内无可匹敌,但青海的盐湖资源不单单只有钾,也不能仅仅依靠钾。“青海的盐湖资源禀赋国内独一无二,盐湖蕴含着丰富的钾、镁、锂、硼等盐类资源,潜在经济价值巨大。”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科技处处长年洪恩说。

  经过几十年发展,青海打破了长期形成的单一钾肥生产模式,对盐湖资源中丰富的共生资源千淘万滤,基本形成钾盐、镁盐、锂盐、钠盐、氯碱为主体的五大主导产业。

  据统计,目前我省钾资源已形成氯化钾、硫酸钾、硫酸钾镁肥、复合肥、硝酸钾、氢氧化钾等产品,其中,钾肥产能达到850万吨,硫酸钾120万吨,硝酸钾30万吨,复合肥100万吨。钠资源已形成工业氯化钠、精制氯化钠、多品种食用盐、纯碱等产品,氯化钠产能1000万吨以上,纯碱产能达到450万吨。镁资源已形成氯化镁、氢氧化镁、高纯镁砂、镁水泥、金属镁、镁合金等产品。

  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专家介绍:“依托盐湖资源,我省形成钾、钠、镁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青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钾肥和纯碱生产基地。同时,盐湖产业多元利用格局已基本形成。”

  盐湖产业

  以数字智能化“傍身”

  “进入夏季,柴达木盆地的气温一路飙升,在盐湖边,烈日当头,又热又晒,加之盐湖如镜面般的反射,整个人都快融化了。”在察尔汗盐湖开了10年采盐船的唐治国指着自己晒爆皮的嘴唇,抱怨起盐湖的天气。

  不过,人工驾驶采盐船的历史即将结束。目前,省内首个“5G+智能盐湖”示范项目——“5G+采盐船自动控制项目”在察尔汗盐湖正式运营。盐湖股份钾肥公司18#、19#盐田及2艘试点采盐船率先实现了无人值守,远程操控。

  青海盐湖集团钾肥公司项目负责人说:“5G+智慧采盐,有效解决了盐湖作业区范围广、区域巡检工作量大,现场作业行为监管、控制难,现场作业安全性难保证等痛点,实现人力部署高效化、作业行为可控化、现场作业安全化、监控范围广域化的管理‘四化’。”

  盐湖资源的可贵和富饶不言而喻,但是面对未来发展,只是单纯的资源开采,势必不能抢占市场先机。为此,利用资源优势和成本优势向下游拓展产业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锂产业基地。同时,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来提升效率和质量,是企业首要作出的选择。

  “当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智能制造更成为各家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弯道超车的首选。青海盐湖也必须迈出这一步。”青海盐湖集团负责人说。

  2019年10月2日,盐湖股份公司正式开启了盐湖产业的智慧运营时代,子公司青海盐湖元通钾肥有限公司浮选A系列启动了无人值守、无人操作后,盐湖股份又实现了产品物流的智慧化发展。

  “我们借鉴网约打车的模式,开发出了我们自己的物流系统,把产品库存、产品品位和物流信息进行整合,再接入青藏铁路数据库。系统自动把车皮到位信息、产品库存和品位信息转接给承运单位的承运人,并自动筛选出成本最优的方案发送给承运人的手机端,从而实现谁负责在哪取货上货的精准管理。”元通公司负责人还介绍,物流信息共享后每年节约物流成本600多万元。

  今天,盐湖数字工厂已初具雏形,数字化、智能化为青海盐湖产业“傍身”发力,更快速、更柔性、更有效、更高质的生产目标终将达成。

  盐湖产业

  与锂电产业联动发展

  3月25日,泰丰先行年产16万吨高能密度锂电材料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在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落地开工。

  当问及泰丰先行为何在青海有这一举动时,负责人说:“青海的盐湖产业是我们锂关联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底气,青海省打造‘千亿锂电产业基地’与‘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必将是强强联合,企业在青海投资是最好的选择。”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锂电材料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青海加速锂资源开发利用,成了盐湖资源利用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统计,青海省保有锂资源储量2248万吨左右,约占全国的80%以上,发展优势显而易见。近年来,青海牢牢把握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机遇,充分发挥盐湖锂资源优势,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招商引资、强化技术创新已初步形成从盐湖资源—碳酸锂—正/负极材料—锂电池组件—储能、动力电池及配套设备等较为完整的全产业链。

  青海省工信厅负责人介绍,目前青海省已建成碳酸锂产能6.1万吨,在建9万吨;正极材料已建成1.9万吨,在建5.2万吨;负极材料已建成产能1.7万吨,在建0.8万吨;锂电池已建成产能20.25吉瓦时。

  如今,青海盐湖锂产品在国际盐湖锂产品中市场占有率约为20%。将青海称为我国的“锂产业硅谷”已名副其实。

  成果不仅如此,今天,在青海盐湖资源的利用中,以钾、锂、镁、硼等为代表的资源在高效农业、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环保等产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个以盐湖为依托的产业集群正在逐步成型。

  记者感言

  “一座”盐湖给了青海工业更多的选择

  芈2020年通过层层选拔,青海初创企业柴达木兴华锂盐有限公司的“大柴旦盐湖年产10000吨无水氯化锂项目”挑战各初创“高手”,在连续多轮的“过招”后,一路披荆斩棘,冲入了全国决赛。青海盐湖产业的创新发展又一次引得全国的瞩目。

  其实,自2018年9月1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后,“双创”一词一度成为经济发展的潮流词汇。随之而来的是创客发展的潮流涌动,市场活力的不断迸发。而创客们所热衷的创新项目,不仅直指市场发展的新方向,更代表着市场经济的活力所在。

  为了鼓励创客发展,我国自2018年开启了每年一届的各层级创业大赛,青海赛区也同时开启。本赛区报名踊跃,申报项目各具特色,但通过多年的比赛,一个现象不容忽视,那就是在青海围绕盐湖产业的创新项目是参赛选手追寻最多的课题,更是青海工业发展的又一风向标。

  2020年青海赛区“双创”冠军选手陈念说:“新能源产业是当下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而青海盐湖资源是该产业发展最坚强的底气,青海给了我们初创企业更多的机遇。”

  回首青海工业,从无到有,从粗放式扩充到绿色循环布局。其中的难不言而喻,深处内陆,人才匮乏,技术落后,但是盐湖给了青海又一发展机遇,以盐湖为起点的产业链条环环相扣,“锂产业硅谷”“新能源高地”逐步成形。

  青海工业正在逐步淘汰落后产能,高能耗、高污染的年月一去不复返。同时,来青海投资发展又成为我国新能源企业的又一热潮。当然,青海招商引资工作也更具有主动性,建链强链循环绿色发展,成为青海工业的主要支撑。

  目前,青海盐湖资源开发还在持续推进,镁、锂、钾等元素的综合利用将为青海工业提供更多选择。(芈峤)

青海省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