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庆建党百年|党史上的今天(10月14日)

庆建党百年|党史上的今天(10月14日)
2021年10月14日 18:07 东北农业大学官微

  原标题:庆建党百年|党史上的今天(10月14日)

  来源:东北农业大学官微

  

  1942年10月14日

  毛泽东《历史教训》发表

  1942年10月14日,《解放日报》发表毛泽东撰写的社论《历史教训》。

  社论指出:希特勒的实力和他的野心之间的矛盾,是他失败的重要原因。这个矛盾,表现在他采取避实击虚政策上面。一切他所避开的地点,都成了红军向他进攻的出发点。这样将迫使希特勒最后地放弃他的一切战略进攻。社论最后指出:整个苏德战争已经证明:只要人们不对法西斯讲慈悲,就是说,多一点勇气,法西斯就会失败的,这就是历史的教训。日本的实力与他的野心之间的矛盾,也是一定要把日本法西斯压得粉碎。

  

  1950年10月14日

  毛泽东通报志愿军入朝作战方针和部署

  1950年10月14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电报通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方针和部署。

  电报指出:在平壤、元山铁路线以北,德川、宁远公路线以南地区构筑两道至三道防御阵线。如敌来攻则在阵地前面分割歼灭之;如平壤美军、元山伪军两路来攻则打孤立较薄之一路。现在的决心是打伪军,也可以打某些孤立的美军。美军现尚停留在三八线,它进攻到平壤需要时间,由平壤再向德川进攻又需要时间。如平壤美军不向德川进攻,元山的伪军估计也难于单独进攻,这样就给我军的开进及修筑布防的时间。我军决于十月十九日开动。为着准备在十一月内在敌进攻德川区域时打一个胜仗,我们决定还是出发二十六万人(十二个步兵师、三个炮兵师)均开进为好。

  

  1950年10月14日

  政务院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

1951年,毛泽东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图片来源:党史网1951年,毛泽东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图片来源:党史网

  1950年8月25日至9月12日,在周总理直接指导下,水利部召开治淮会议,豫、皖、苏3省负责人和一批水利专家参加,共同研究治理淮河的规划和方案。

  在治淮会议上,周恩来总理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提出了“蓄泄兼筹”、“三省共保”以达根治之目的的治淮方针。会议确定上游“以拦蓄洪水发展水利为长远目标”,中游蓄泄并重,下游则开辟入海通道,以利宣泄。会议制定了治淮工程的步骤,决定1950年12月以前以勘测工作为重心,中游地区在整个计划内,选择对上、下游关系较小的部分工程,结合以工代赈,于10月下旬先行开工。会议建议以淮河水利工程总局为基础,组成治淮委员会统一领导治淮工作。

  这次治淮会议的召开,正式拉开了治理淮河的序幕。1950年10月14日,政务院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决定》确定了“蓄泄兼筹,以达根治之目的”治淮方针,并对1951年治淮的工作方案作出了明确规定。11月6日,治淮委员会在蚌埠成立,曾山任主任,曾希圣等4人为副主任。曾山调往北京后,谭震林、曾希圣先后任治淮委员会主任。

  1951年,毛泽东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到1957年冬,治淮工程初见成效。

  

  1951年10月14日

  中共中央致电志愿军党委

  用一切努力争取最后胜利

  1951年10月14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致中国人民志愿军党委电。

  电报指出:中央对于志愿军全体同志在志愿军党委和彭德怀同志的领导下进行了一个整年的英勇奋斗,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表示欣慰与慰劳。目前的任务,是用一切努力争取最后胜利。目前国内情况很好,全党及全国人民热烈支援你们。国际形势也于我们有利,敌人困难甚多。我们也有困难,有些是很大的困难,但是可能克服的。只要同志们继续努力,并和朝鲜同志始终团结一致,最后胜利是可以取得的。

  

  1952年10月14日

  上甘岭战役

资料图资料图

  1952年7月,为了寻求朝鲜战争战俘问题的解决,中方谈判代表向美方提出了双方所俘获的武装人员全部遣返的原则。而美方仍坚持“自愿遣返”的主张,并于10月8日又蛮横地片面宣告停战谈判无限期休会。接着,10月14日向上甘岭志愿军两个连的阵地发动了进攻。美方名为“金化攻势”。

  上甘岭,位于我军中部战线战略要点五圣山南麓,阵地突出,直接威胁着对方金化防线。对方为了对我军施加军事压力,为了造成在谈判席上的有利地位,为了改善其在金化地区的防御态势,故向我军发动了十分猖狂的进攻,是一年来规模最大的军事攻势,企图迫使我军让步。

  敌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战斗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水平。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许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敌人虽然使用世界战史上空前集中的炮兵,但打不破志愿军的钢铁防线。

  上甘岭战役形势图

  志愿军参战部队共4万余人。他们依托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防御阵地,英勇顽强地抗击进攻之敌,每一表面阵地都反复争夺数次,战况空前紧张激烈。志愿军参战部队依托坑道与敌反复争夺29次,击退敌营以上规模冲锋25次,营以下冲锋653次。志愿军伤亡11529人,伤亡率在20%以上。而“联合国军”伤亡25498人,伤亡率在40%以上。

  在这次举世闻名的战役中,志愿军表现出不畏艰难、顽强奋战的英雄气概,团结友爱的优良品质,被人们誉之为“上甘岭精神”。

  

  1972年10月14日

  《人民日报》文章

  批判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

  1972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根据周恩来于8、9月间两次批判极“左”思潮的讲话精神组织发表了《无政府主义是假马克思主义骗子的反革命工具》等三篇批判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的文章,指出林彪是煽动极“左”思潮的罪魁祸首。

  这是1967年2月前后许多中央领导同志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这一正确主张的继续和发展。但是,江青、张春桥、姚文元攻击《人民日报》的三篇文章是毒草,并在《人民日报》社内大批所谓“修正主义”“右倾回潮”。

  12月17日,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林彪“是极右修正主义,分裂,阴谋诡计,叛党叛国。”此后,就只准批林彪的极右,不准再批“左”。

  

  1979年10月14日

  中共中央批转

  《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任务》

  1979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文件《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任务》,并发出通知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要放宽视野,把统一战线的范围搞得宽一些,只要赞成祖国统一,即使并不赞成社会主义制度的人们,也要团结。那种认为统战工作可有可无和宁“左”勿右;“左”比右好的思想,是完全错误的。

  

  1982年10月14日

  邓小平谈“六五”计划和长期规划问题

  1982年10月14日,邓小平同宋平谈“六五”计划和长期规划问题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缺点在于市场运用得不好,经济搞得不活。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得好,对经济的发展就很有利;解决不好,就会糟。能源不够,不仅是“六五”期间的问题,也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问题。我们整个经济发展的战略,能源、交通是重点,农业也是重点。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他在谈到加强科技队伍的管理时指出:我们不是没有人才,问题是能不能很好地把他们组织和使用起来,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发挥他们的专长。现在科技人员一方面很缺,另一方面又有很大的窝工浪费,用非所学、用非所长的现象很严重。这样的管理形式不行。怎样打破军民界限、部门地方界限,合理使用,把全国的科技人员使用起来,并且使用得当,是个很大的问题。要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第一位的就是科技队伍的管理使用问题。人才,只有大胆使用,才能培养出来。对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人,要放手提拔,在工资级别上破格提高。招聘也是个办法。我们要开一条路出来,让有才能的人很快成长,不要老是把人才卡住。人才不断涌出,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

  

  1987年10月14日

  国务院:欢迎台湾同胞到祖国大陆探亲旅游,保证来去自由

  1987年10月14日,国务院有关方面负责人就台湾国民党当局有限制地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一事发表谈话指出,热情欢迎台湾同胞到祖国大陆探亲旅游,保证来去自由;同时也希望台湾当局允许大陆同胞到台湾探亲。

  10月16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接待办法的通知》。

  10月14日,台湾当局“中常会”通过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的方案,规定“基于传统伦理及人道立场的考虑,允许民众赴大陆探亲;除现役军人及公职人员外,凡在大陆有血亲、姻亲、三等亲以内之亲属者,均可申请到大陆探亲”。台湾红十字会为办理老兵返乡,准备了10万份申请表格,在短短半个月内被索取一空。

  1988年1月19日,由台湾“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组织的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

  

  2004年10月14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004年10月14日, 新华社报道称,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意见》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毛泽东党史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