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东沙岛,打响台海第一枪?” 谁在炒作台海危机?
近几天,环球网、央视、海外网先后撰文关注台海局势。
政知见(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今天(11月6日)海外网刊载题为《东沙岛,打响台海第一枪?》文章称,美台勾结炒作制造台海紧张气氛。
缘由何在?
东沙岛在哪里
海外网文章提到,最近几天,少有人知的东沙岛突然登上新闻热榜。据说“台海第一枪”可能在岛上打响。台湾当局防务部门负责人甚至要求驻岛官兵“与岛共存亡”!
根据文章披露,上述论调实际上缘于美国智库报告,推测“解放军进攻东沙岛”。
资料显示,面积约1.8平方千米的东沙岛在南海诸岛中离大陆最近,位于广东省汕尾市以南约260公里,正处在台湾海峡通往南海的航道中间,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广东省汕尾市城区遮浪街道,当前实际上由中国台湾地区控制。
由于远离台湾本岛,东沙岛上没有常住居民,只有中国台湾地区“海岸巡防署”(相当于海警)人员和少量军人驻守。
美国智库炒作台海局势
海外网文章直言,近年来,随着美国反华势力大打“台湾牌”,炒作台海战争成了各路智库的日常作业,常规话题炒烂之后,智库们终于盯上了以前很少关注的东沙岛。
10月26日,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发布兵棋推演报告,称大陆可能突袭东沙岛,并捕获岛上500名台湾士兵。
11月2日,美国智库卡托研究所国防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卡彭特在《国家利益》杂志发表文章,称大陆突袭东沙岛,打响“台海第一枪”的概率最高,因为这是一个“测试美国保护台湾决心和可靠性的有效且低风险方法”,绝大多数都发生在临近东沙岛的台湾西南防空识别区。
海外网文章称,美国人一煽风,台湾岛内马上乌烟瘴气。
日前,台湾立法机构防务部门负责人邱国正公开透露称曾通过视频勉励驻岛守军“一定要与岛共存亡”。此番言论激起岛内网友的反弹,有网友提议让邱国正去驻守东沙岛。
那么解放军真的要攻打东沙岛么?海外网撰文认为,这显然是无端炒作。同时文章强调,解决台湾问题,说到底是实力的较量。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势增长,台海局势的主动权已经牢牢掌控在大陆手中。
岛内绿营人士一厢情愿
那么,台湾绿媒缘何愿意在此时炒作台海紧张局势?
央视CCTV4官方微信公号今天(11月6日)刊发《第四次“台海危机”来了?》专题文章。
针对岛内绿媒缘何炒作第四次“台海危机”,文章援引台湾世新大学教授游梓翔的观点称,第一次台海危机发生在朝鲜战争时期;第二次是1958年金门炮战;第三次是李登辉搞“台独”,1996年大陆对台湾北部的基隆跟南部的高雄外海进行导弹试射,美国立刻派了两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到台湾附近。
他表示,绿营人士说现在是“准第四次台海危机”,应该就是想把前两次台海危机描述成,大陆在测试美国对于“协防台湾外岛”的底线,试探美台的军事同盟到底有多稳固,然后再拿第三次台海危机说成是美国在必要的时候可能出手。
他强调,今天的两岸形势、国际形势跟过去已有很大不同,特别是大陆现在的实力早就不是过去三次台海危机所能相比的。虽然从特朗普到拜登,美台的互动合作确实在增加,但是这跟一些绿营人士想要的“美国承诺在两岸冲突时会‘直接参战’”还距离很远,只是一厢情愿。
新加坡防长劝告美国远离台湾问题
美国为何加紧介入台海?
央视文章援引评论员张彬观点称,在美国政客中,加强与台湾的关系,利用台湾来遏制大陆,基本上成为了一个主流声音。美国的政策虽然有现实的利益考虑,但是无论是从国际形势还是力量对比来讲,美国妄图“以台制华”是不可能得逞的。
政知见还注意到,近日有他国政要劝告美国应该远离台湾问题这一“深红线”。
环球网昨天(11月5日)撰文透露,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宏在第12届阿斯彭安全论坛上说,台湾问题是一条“深红线”,美国应该远远避开,靠得太近就会有误判形势的可能。黄永宏还表示,各国都不希望在中美间选边站。
黄永宏的表态说到了点子上。
昨天(11月5日),国台办发表声明表示将对“台独”顽固分子追究刑责,并依法对清单在列的“台独”顽固分子实施惩戒。两岸统一是历史大势,是绝对要完成的民族课题。拉清单只是一个开始,对待这种数典忘祖的败类,中国人民绝对不会手软。
昨天(11月5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发表谈话再次强调,一段时间以来,民进党当局在外部势力的纵容下,不断谋“独”挑衅,这是破坏台海和平稳定、升高台海局势风险的根本原因。我们坚决反对美方打“台湾牌”搞“以台制华”,坚决反对任何外部势力介入台湾事务,坚决反对民进党当局“挟美自重”搞“以武拒统”。中华民族具有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光荣传统。对于台湾当局任何分裂祖国的行径,对于任何挑动台海紧张局势、蓄意制造地区危机的外部势力,中国人民解放军都将用坚强的决心、坚定的意志、强大的能力予以迎头痛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