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印站在了一起?
“中国和印度,站在了一起。”
这是这两天不少西方媒体关注的焦点。
要知道,自去年的加勒万河谷冲突以来,中印关系愈发紧张。印军最高将领、国防参谋长拉瓦特11日竟公开声称,“目前印度的头号敌人是中国,而不是巴基斯坦。”
但在备受关注的《格拉斯哥气候公约》达成的最后一刻,印度“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修改了淘汰煤炭的措辞。
从“逐渐淘汰”到“逐渐减少”,差别看起来细微,却代表着中印等发展中国家并肩争取自身利益的努力。
中国和印度,作为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有着相似的处境、相似的立场和相似的要求。
问题是,中印紧张的双边关系,会影响两国在气候变化这类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吗?后者又可能带来两国双边关系的缓和吗?
01
当地时间11月13日19时40分,距离《格拉斯哥气候公约》达成只剩一步之遥。
印度环境部长布彭德•亚达夫突然出面,打断了刚刚启动的表决进程,要求就淘汰煤炭的措辞进行修改。
在向与会者通报这一最新进展时,东道主内阁部长、大会主席夏尔马一度情绪激动,“看起来都快哭了。”
彼时,由于各国一直就公约细节僵持不下,原定于12日闭幕的会议已经延后了一天,代表们整整熬了一个通宵。
这已经是该协议历经26年、第26次国际磋商了。
20点15分,经半个多小时的紧急磋商后,公约最终获得通过:根据印度的提议,早前草案中的淘汰煤炭(phase out)的条文被修改为“逐步减少”(phase down)煤炭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中国与印度站在了一起。
美国之音称,印度是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在最后一刻提出了反对意见。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则在其头版头条上写道:印度和中国阻挠了联合国终止使用煤炭的公约。
联合国官方网站13日发布的新闻稿更为直接,称“在谈判的最后一刻,中国和印度提出就淘汰煤炭的措辞进行修改。”
尽管亚达夫在会上做出了解释,称修改条文的目的是体现“新兴经济体的国情”,但对一些在减排目标上“志存高远”的西方媒体来说,显然很难与中印产生共情。
一方面,他们不断渲染夏尔马的悲戚。
他低头含泪的照片占据了英国各大媒体的巨幅版面,并配以协议达成时的感言:“我要为协商过程的发展致歉,我深感抱歉。”
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断凸显自身的深明大义、委曲求全。
比方说,美国气候特使克里就表示,各国政府别无选择,只能接受。“如果不这么做,就没有协议”。
更有甚者,我们熟知的BBC等媒体直接诋毁中印“恃强凌弱”,声称这是两国“地缘政治实力的无耻展示”,让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岛国别无选择,只能随波逐流。
报道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经过长期谈判达成的协议看起来就像是“为威胁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深深伤口贴上了软软的膏药。”
可抱怨归抱怨,辱骂归辱骂,在大多数人看来,《格拉斯哥气候公约》的达成仍具重要意义。
它仍是历史上第一份提及化石燃料的联合国气候协议,即便谈判艰难、不如预期,也“总比没有进展好”。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这是重要的一步,但仍需继续努力。
而且,中印在煤炭等方面的共识在此次会议上多次显现。
早在会议开幕时,《华尔街日报》就引述知情人士的话称,中印等国拒绝为弃用燃煤定下期限。
11月4日,会议公布公约草案,当时有40多个国家承诺逐步“淘汰煤炭”,其中也不包括中印。用《印度快报》的话说,这是对“碳殖民主义”(Carbon colonialism
)说不。
而当天,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支持一个倡议,即自2030年起,富裕国家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最少1.3万亿美元气候融资。
02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赵干城告诉补壹刀,到关键时候,中国和印度在一些比较重大的问题上趋于一致,在哥本哈根大会上已经体现出这一点了。
当时,西方媒体对于中印的诋毁并不亚于今日。
《印度时报》曾在一篇文章中忧心忡忡地提醒,如果发达国家不提供更多的东西,导致会议破裂,他们将很可能再次将中印等发展中国家定为“替罪羊”。
然而,在2009年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基础四国”成为了国际气候磋商中代表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力量。
会后,中印两国还就气候变化问题提出了积极方案,并努力付诸实施。
2009年,中印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协定》,标志着中印双方在这方面的合作迈开新的一步。
2010年,两国又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关于绿色技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进一步加强了双边气候变化伙伴关系,并提升该伙伴关系在双方整体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的地位;
2015年,在《巴黎协定》通过之前,两国政府在北京发布了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促进气候合作。
此后,作为《巴黎协定》的缔约方,中印两国均在应对气候变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取得了瞩目成就。
中国节能减排力度有目共睹。
2018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5.8%,提前达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4.3%,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6.7%;
印度也设定了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到2030年把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33%-35%,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已达80GW。
2019年2月,美国航天局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自2000年以来,全球绿化面积增加了5%,相当于一个亚马孙雨林,而中国和印度贡献了三分之一的增长。
而就是在中印不断取得突破的这段时间里,美国退出了巴黎协定。
03
中国、印度作为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有着相似的处境、相似的立场和相似的要求。
这很好理解。
一些西方舆论和政客时不时就会冒头,把中印捆绑起来作为气候变化问题的替罪羊,说什么中国和印度“应为全球气候变化应对不力负责”“应对气候变化全靠中国和印度两个新晋排放大国”……
有些道理,我们已经讲过很多遍了。
比如,中国和印度,都是气候变化的最大受害者。
实事求是说,中国和印度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肩负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等艰巨任务,同时也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环境改变等灾难或风险。
1984年到2018年,中国因气象灾害导致直接经济损失约1万亿美元。
印度,被非政府组织“德国观察”发布的“2021年全球气候风险指数”列为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10个国家之一。2020年,印度就遭受了数十年来最严重的蝗虫袭击、三场飓风、全国性的热浪以及洪水,造成数百人死亡并迫使数千人迁移。
再比如,美国人统计,中国2019年的二氧化碳当量(CO2e)排放量最多,占全球的27%。美国居第二,占11%;印度第三,占6.6%。
即便这些数字是真实的,中国“仍远未超过”发达国家工业革命以来对温室效应的“历史贡献”。
要知道,二氧化碳可以在大气中存留数百年,全球变暖也不是这一年两年的事。
如果将过去的“存量”计算在内,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国,毫无疑问是美国。美国累计贡献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存量”的27%,远高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就是计算1850年以来世界各国的人均累计排放量,美国仍然妥妥位居第一:它的人均累计排放量,至少是中国的8倍,印度的数十倍。
鉴于此,中印对发达国家的态度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要求它们履行承诺,率先大幅减排,同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及能力建设方面的支持。
发达国家迄今是没有兑现减排承诺和资金支持的,它们有什么资格指责中印呢?
当然,虽然中印在煤炭等很多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问题上利益类似,但实际步伐未必完全一致。
毕竟中印两个国家体制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城市化进度、能源转型规模等也都存在一定差异,但这些,并不影响中印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对西方采取一致立场。
除了气候变化问题,中印在涉及发展的问题上也有很多共同点。比如中国和印度都很重视金砖机制,也很支持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等等。
接受补壹刀采访时,赵干城表示,中国和印度在双边关系上存在很大分歧,但这不会根本上妨碍两国在有着共同利益的全球性重大问题上采取相对一致的步伐。同样,中印在一些全球性问题上采取合作态度,也不会减轻,或者缓和双边关系的矛盾。
来源:补壹刀 执笔:斩魄刀&叨叨姐